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主要内容,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与代数”领域重新进行整合,对数的运算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要让学生“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可见,运算教学需要追本溯源,更要体现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正>“小数乘小数”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关键内容,也是乘法运算教学的难点。《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因此,数运算的对象是数,  相似文献   

3.
《教师博览》2018,(7):79-80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运算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运算法则,只有运算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成绩才能有效提高。在数学运算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算法与理解算理,因算法与算理在数学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算理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是对算理的具体化,只有掌握算理与算法的内容,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数的运算教学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要让学生“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要让学生“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这三个部分。其中,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数的运算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提高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呢?教师要深研教材,重组教材,精心设计,多次对比,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沟通小数加减法、整数加减法在算理和算法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曹培英老师提出的运算能力结构,我们认为运算能力主要包括正确地算(即算法的掌握)、明白地算(即算理的理解)、合理地算(即算法的优化),即以口算为基础,以掌握算法和理解算理为两翼,以合理选择算法为最终目标。但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正>数的运算重点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需通过多种维度感悟数的运算与运算之间的联系,体会数的运算一致性。尽管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具体的运算法则上存在差异,但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基于计数单位进行的操作也是一致的。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数的运算之间的关联,突出“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正>数的运算教学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算法主要关乎“如何算”(How),算理则涉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Why)。理解分数和掌握分数相关的运算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在小学,分数除法之“颠倒相乘”的算法生成和算理解释是公认的教学难点。针对这一难点,不少研究者基于不同教材的内容比较与分析,提出了一些教学设想[1-4]。  相似文献   

9.
在运算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学生说题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师围绕“在数学说题中渗透数学思想”“在数学说题中理解算理“”在数学说题中构建算法”的探索,切实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丹  邓炜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131-132+135
<正>教学内容:整数、小数、分数乘法运算相关内容的复习。课前思考:关于数的运算,史宁中教授曾指出:“数的运算中最大问题是算理割裂,加减乘除各有各的算理,整数、分数、小数运算各有各的算法。”这些运算内容背后存在怎样的一致性呢?《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要充分发挥计数单位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为此,我们开展了以计数单位为统领的“数的运算”一致性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金小英 《小学生》2023,(7):124-126
数的运算属于“数与代数”的重要部分,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包含根据法则正确运算和根据运算律正确运算(简算)。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重技巧轻思维”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运算模型的建构,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针对简便运算的教学,本文提出,教师要重视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算理本质的建模,要多角度、多样化开展简便运算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正>数的运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分散在不同学段的不同年级进行教学。那么如何联结零碎的知识,帮助学生建构数的运算之间的联系呢?教学中,教师要在整体视域下解读教材,聚焦数运算的本质,找到数运算的核心要素,让学生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情境导入,借助操作活动理解算理、明确算法。这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如何让学生更清晰、更全面地经历算理和算法结构化的探究过程呢?  相似文献   

13.
<正>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运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在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中,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提出“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带给一线教师诸多疑惑和思考。本文以小学数学“乘法运算”为例,试图厘清“算理、算法、算律与原理一致性的关系”,以及小学各阶段乘法运算教学落实“内容整体性、原理一致性、目标阶段性”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要让学生“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所谓运算的一致性,就是不同运算方法之间的共性。引导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就要帮助他们找到不同运算方法之间的关联,在更为一般的层面理解运算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大概念教学”构建了主题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结构化,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个主题整合为“数与运算”主题。文章基于这样的改革背景,围绕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创设运算情境通达运算意义;融通算理算法获得运算技能;感悟数与运算一致性,体会运算本质三个维度,基于整体视角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感悟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不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实现计算方法的迁移和自主尝试,还要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思维的应然过程,使学生经历竖式书写、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学习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零起点”的认知过程“、裸视图”的思维过程以及“应变化”的内化过程,促使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进而真正感悟数的运算的本质内涵,建立算理的联系,形成算法的迁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阐述,除了掌握算法、理解算理,还要求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本节“数的运算复习”力图凸显计算方式方法的选择,让学生体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力图凸显检查方法的选择,让学生体验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检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小数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十进制计数系统的必要成分[1]。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利用了整数运算中的“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性质”[2],即借助性质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再进行乘除计算。这种方法确实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小数乘除的算法,但过分依赖整数的运算规律,忽视了算法背后的算理。并且,许多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编排进行教学,没有带领学生经历小数运算的发展过程,导致学生虽掌握了小数运算的算法,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8~49页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使学生在探索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建立数与运算的联系,体会数与运算的一致性,促进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的发展。3.使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