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的羞耻心是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到了3岁以后,儿童便会因为自己做了大人不满意的事情而感到羞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羞耻感会越来越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羞耻心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诱因干扰的一种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教育工作是复杂的,是需要智慧的,阅读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是教师的提高之路。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尽可能多地转化学生,尽可能多地保护自己。一次突发的教育事件,因为阅读,因为智者的引领,就能使教师更多地摒弃主观思想以及情绪的左右,使学生尽可能地在集体舆论中、自我教育中成长,使师生在突发事件中都得到自己应有的收获。在教育不得要领、面对学生感到  相似文献   

3.
一、羞耻心是一种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是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基础羞耻心是人对自己的言行、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否定的情绪体验,是对自己违反道德行为的知耻、惭愧和悔恨,具体表现为羞愧感和耻辱感。一个人做了错事感到羞耻,而做了有益于人民和集体的事感到自豪,这两种行为同是道德情感的表现。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羞耻心虽是否定情绪体验,但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是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内动力,是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基础。马克思曾说:“羞惭心是一种愤怒,只  相似文献   

4.
杨岚 《黑河教育》2011,(8):51-51
“上电脑课(信息技术课)了!”教室里传来阵阵欢呼声。我暗暗高兴,因为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知道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那是一件让人感到欣慰的事。然而.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会从一开始的兴奋、认真转变为心不在焉。即便是教师严厉的批评、指正,情况也未见好转。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不断反思,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才明白了其中原委。  相似文献   

5.
任定保 《教书育人》2000,(21):43-44
所谓羞耻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带有不光彩、不体面体验的情绪,是对自己违反道德行为的内疚、惭愧和悔恨。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羞耻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经验告诉我们:大凡品德较差且屡教不改的人,都是缺乏羞耻心的人,即他们做了错事坏事,丝毫不感到难为情,对别人的批评、指责,总是不以为然。而品德优良、行为习惯良好的人,只要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与自己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不相一致时,便会感到羞愧,进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所以,社会需要有适度羞耻心的人。当然,过度羞耻也…  相似文献   

6.
操作题是课改以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种题有具体的操作过程,文字多,数学表达隐含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挖掘.正因为如此,学生对操作题感到畏惧.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操作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决操作题的技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羞耻心是因自己的言行、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否定情绪体验,幼儿的羞耻心虽是否定的情绪体验,但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是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内部动力,是幼儿自我教育的起步。羞耻心是幼儿自尊心的一个重要表现,有了羞耻心,孩子便会要求上进。羞耻心的感受来源于孩子周围的人们,其中父母是意义重大的影响力量,随着幼儿走进更广阔的世界,教师及其他成人的影响也变得十分重要,因此,成人应有意识地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相似文献   

8.
羞耻心,是幼儿上进的内在动力。天真的孩子有过错是在所难免的。要想使孩子知错改错,父母和师长得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启迪孩子的羞耻心。孩子通过思考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感到羞愧难堪,便会大胆承认过失并改正。在我们班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桩事: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我们身为教师,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一张冷脸,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教学文践证明,死的、乏味的“情绪化”的教学,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0.
羞耻心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谴责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定的道德准则在自我意识中的反映。它表现为个人在违反道德准则时良心会受到责备,产生羞愧、内疚等心理,并力图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或形象。学生羞耻心教育是指有目的地激发和培育学生的羞耻心,培养羞耻感,进而促进整体道德水平提高的教育活动。结合初中思品课程教学和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羞耻心教育应该从个体道德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遵循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着手。  相似文献   

11.
羞耻心是国自己的言行、品质 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 产生的一种否定情绪体验,幼儿的 羞耻心虽是否定的情绪体验,但却 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是促进幼 儿道德情感发展的内部动力,是幼 儿自我教育的起步。 羞耻心是幼儿自尊心的一个重 要表现,有了羞耻心,孩子便会要 求上进。羞耻心的感受来源于孩子 周围的人们,其中父母是意义重大 的影响力量,随着幼儿走进更广阔 的世界,教师及其他成人的影响也 变得十分重要,因此,成人应有意 识地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 羞耻心。 首先,将尊重孩子与培养羞耻 心结合起来。随着年…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带有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富有魅力。常听学生讲最喜欢上某某老师的课.学生会因为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上课而最终喜欢这一门课。富有教学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黏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凝聚在自己周围.这是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教育力量(布鲁纳语)。作为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张白纸,有幸遇到一位好老师,这张白纸就会有丰富多采的内容。教师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会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作为四四班的班主任,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这种责任和压力鞭策着我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因为我手中把握的不仅仅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14.
张坤 《师道》2012,(9):9-10
羞耻心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也是一个人品德行为的内在凶素。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只有出白衷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是的.有羞耻心才会自爱自重,做错了事才会自责愧疚。羞耻心能促进人改正错误,进而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孩子有了羞耻心.才能对错误事情有认识能力和抵抗能力.才能矫正和预防不良的品德行为。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有没有羞耻心呢?我们来看下面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教育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教学上出成绩.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上出效果。教师在教学上不能用“蛮力”.要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能被学生接受.促进他们的学习效能。笔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了课堂上这样一些变化:课堂资源的深度开掘,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人文情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张扬,自信得以建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这无疑是很大的进步。但在一些看似热闹的课堂上,笔者却感到了一种担忧,学生发言时,教师有时候不会认真倾听,有些学生也只顾干着自己的事情。可以说,倾听已经成了一些课堂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羞耻心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品质与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内疚、自愧、难为情等等的心理反映。培养学生的羞耻心,有利于他们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形成,有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也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羞耻心出自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良知,与道德观念密切相联,并由一定的道德行为所激起。它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之一,也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的力量。羞耻心是人之所以为人者。孟子说过,“无差恶之心,非人也。”还说“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羞耻心,假若不知世间有羞耻事,则将…  相似文献   

18.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多年的实践使我感到,要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本文着重谈谈自己培养学生“再造想象”的一些创新性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应该针对学情不断调整教学过程的侧重点,而不只是片面地重视一点而忽视另一点,因为,不同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培养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本文谈谈自己对学情和教材的理解,以及在中医药专业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职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许多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1.有学习的欲望,但由于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的学习习惯阻碍了其学习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学习的信  相似文献   

20.
正偶尔回忆自己教过的学生,在脑海里出现次数最多的,常常是自己所带的第一届学生,以及换了学校之后第一年任教班级的学生。这看上去很自然,但如果仔细思考,还是会给我们别样的启示。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职业。家长获知自己的孩子是由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任教,就会感到很宽慰,因为这样的教师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