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动量短语的功能比较复杂,应该分成不同的类型加以分析,指示代词+动量词的量词短语的语法功能接近表物量的量词短语,数词+动量词的量词短语的语法功能也有一些方面与表物量的量词短语相通。  相似文献   

2.
具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量词中有一类特殊的形式,常以“V—V”的形式出现,一般把这种数词“一”之后由动词重叠构成的“V”称为同影动量词,一些语法学家也把它叫做自主动量词。这类动量词在汉语实际运用申出现的频率极高,观察分析它的流变过程对汉语教学和汉语语法规律的研究,以及汉语...  相似文献   

3.
"数词+量词+中心语"是汉语中常见的数量短语结构, "一(半、几、两)+量词+中心语"结构因其数词仅限于"一(半、几、两)"而有其特殊性,其语义特点表现为:名量词(一般名量词、不定量词、临时名量词)、动量词(一般动量词、借用动量词)、时量词对数词的选择性;中心语或者动词与动量结构对数词的选择性.本文将从语义方面分析"一(半、几、两)+量词+中心语"结构的语法特点,以期对这类结构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动量短语+名词"现象,认为,语义上有[+过程性][+时段性]特征的名词可以和动量短语自由搭配,同时语法特征越不典型的名词越可能和动量短语搭配,"动量短语+名词"结构化程度的高低存在一个优先序列,即名动词〉抽象名词〉具体名词。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中数词与动词结合表示动量时,有三种句法功能:状语、谓语和补语,数词在这三种句法位置上的表义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由于"数+动"结构在表动量时的模糊性,促使一种新的动量结构——"动+数+量"的出现,而这种新形式恰恰是在"动+数"这种语用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名词、动词的数量特征的认知分析及动量词的语义特征的考察,我们将动词后动量词与数词组合的数量短语定性为动词的补语,同时又发现了动量词、名量词、抽象名词、具体名词之间的组配存在着一种不完整的关联标记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对“V 数词(一) 动量词 N”结构作出细致、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实现机制和及物类型看汉语的“借用动量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汉语中的借用动量词及相关语言现象。首先对借用动量词的名实对应进行了考辨,指出借用动量词未必实现了量词的功能和身份,所谓名词借用为动量词其实是一种复现同指事件的表达策略;然后从动词的自反性类型着眼,厘清了语素离析和工具转喻两种实现机制的纠葛,并且结合事件的及物性特征分析了工具格名词表达动量的语义条件;最后探讨了借用动量短语和一般动量短语在语义指称、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论证借用动量短语可能具有的核心论元地位。  相似文献   

8.
郭绍虞先生在其《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书中将动词“V-V”结构视为动量结构,书中有关论析似有可疑之处。下面作些讨论。量词是表示事物或行为动作的数的单位,量词和数词组合构成量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动词组合成动量结构,这种结构表述动词所形成的量,仍是一种短语。《新探》谈到“动量词的较早形式”时说:“数限于‘一’的,如‘等一等’、‘歇一歇’、‘看一看’、‘去一去’之类。”(第402页)我们认为,这种“V-V”结构不宜视为动量结构,它实际上是动词对称重叠式“VV”结构的变体,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9.
王倩 《语文知识》2008,(4):58-61
文章总结了前人关于动词时量分类的类型,并从动量的角度出发,以动量词为标准,把单音节动词分为“定量动词”、“反复动词”、“累计动词”、“过程动词”、“强持续动词”、“状态动词”和“无量动词”。指出了各类动词动量上的特点和语义特征,并且归纳出了单音节动词从有界到无界,从典型到非典型,动量由强到弱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名词借用为动量词要符合什么要求,借用名词的动量词前面的数词所指以及分析借用名词的动量词和数词所构成的数量结构,来研究现代汉语中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在日常教学中收集到的例句,综合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和非偏误的情况,找出他们学习中的两个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汉语是否存在零价动词存在着争议,本文将原零价动词分为两类:天气类和灾难类,在配价语义范畴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句法和语义过滤认定天气类动词是词组而非动词;通过语义蕴含测试和论证处所成分的价语成分资格,认定灾难类动词需要有强制性语义成分,并通过VP的转指论证灾难类动词是一价动词;并对汉语和英语在零价动词上的差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AGR(一致关系)特征和动词与配价成分融合是英汉零价动词差异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得出汉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零价动词的结论,我们还把灾难类动词和相关的一价动词在句法上和语义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连动句在汉语中广泛存在,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处理一句话中的多个动词时方式截然不同,在英译时,通过语义关系分析,厘清动词和动词短语之间的深层逻辑关系,提取谓语动词并对其他动词进行语法加工,可以使译文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4.
动词приказывать1和命令1在深层语义结构及释义内容上基本一致,但二者在表层句法结构中不完全对应。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利用莫斯科语义学派的元语言释义理论、支配模式理论对动词приказывать1/命令1的语义进行俄、汉的对比分析,直观地揭示俄汉语中该动词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差异,以更好地指导外语教学。借助词汇函数,全面描写关键词的词汇搭配情况,确定与其在意义上存在联系的所有词(词组)。该研究成果有利于机器翻译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言语行为动词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动词带宾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词教学的方法:动宾结构的整体教学法;汉外动宾结构的比较教学法;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法。提出汉语教材中动词编写的策略:教材中动宾结构的呈现要体现一定的全面性;教材对动词带宾结构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教材中动词带宾形式的编写顺序要由简单式到扩展式;教材中的不同动宾结构应该有一定的重现要求。  相似文献   

16.
动量词的语义分类及组合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量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但人们普遍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名量词的使用和研究上,动量词的使用和研究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动量词虽然数量有限,结构也不是特别复杂,但在句法语义分析中起到的重要的标志性作用以及与动词的语义搭配关系,是很值得我们作一番探究的。本文正是在共时的平面上,从认知和语义角度对动量词和动词的类别进行了划分,以寻找动量词与动词搭配的理据和语义的选择关系,探寻动量词和动词的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词类问题上,汉语和印欧语存在根本区别。本研究目的是探索汉语婴幼儿早期句法范畴的习得机制,通过分析母亲的输入语言,揭示汉语婴幼儿习得名词和动词范畴过程中,是否有可能利用某些语音韵律特征来区分名词和动词。我们采用无意义的同音异形动词和名词对,嵌入母亲使用的高频动词和名词短句中,分析了20位普通话母亲的输入语音中的动词和名词的韵律特征,发现孤立单念的名词和动词的韵律特征没有差异,而在设计的动词和名词短语中,母亲的输入语音在韵律特征上有差异,首先显著地表现为第二音节的平均音高差异,其次为第一音节与第二音节的时长比。用韵律参数进行区分实验,我们得到60—70%的动词和名词可以得到正确区分。我们推测这些韵律特征差异可以帮助婴幼儿获得连续话语中词类的区分信息,即韵律特征是婴幼儿习得连续话语中的不同词类范畴的有效信息之一。  相似文献   

18.
“散动”是《马氏文通》中提出的重要语法学术语,它主要包含有两层意思,从语义分析来说是指与“坐动”(谓语核心动词)相对的“非谓语核心动词”;从句法结构分析来说是指与“语词”相对的动词短语中的“述语”。“散动”与“读”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短语,虽然在功能上基本相同,但内涵不尽一致。它的设立对汉语语法学的完善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散动"是《马氏文通》中提出的重要语法学术语,它主要包含有两层意思,从语义分析来说是指与"坐动"(谓语核心动词)相对的"非谓语核心动词";从句法结构分析来说是指与"语词"相对的动词短语中的"述语"."散动"与"读"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短语,虽然在功能上基本相同,但内涵不尽一致.它的设立对汉语语法学的完善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23个动词(含26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连动结构动词表现复合行为,影响动词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动宾结构动词的部分重叠形式具有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