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报纸副刊版与新闻版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走新闻化副刊之路,应该是报纸副刊的改革方向,也应该是报纸副刊从业人员在报业发展中应该具备的意识。党报副刊登什么,不登什么,要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不能因为是副刊,就不顾及社会效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发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伊犁日报》副刊正是基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在主题策划时围绕这一"中心"选素材、出题目,以此引起社会的关注,撑起"公信"这面大旗。  相似文献   

2.
正"一张报纸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一份副刊则能体现一张报纸的文化底蕴。"现如今,在信息多元、阅读快餐化的情形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留住读者,笔者在编辑工作中,苦苦思索着"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读者"这个问题,通过学习、借鉴、思考后,于是,行动起来,在新闻"立报"的身后,探寻副刊"留客"的路径。新闻性——充满时代声音副刊,是相对于报纸"正刊"而言,它是正刊的延伸和深化。好的引人入胜的副刊是对以新闻为主的报纸的重要补充,同样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副刊不能因为是文学副刊,就忽视它的新闻性,社会生活千变万化,报纸不能也不应该远离生活,文学离不开生活,如果  相似文献   

3.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的都市报,其专副刊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表现出与其他报纸专副刊的不同.专副刊在网络时代能否成为都市报的"避难所"?竞争白热化的都市报能否在专副刊的"攻与守"中寻找突围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在报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报纸副刊的分量亦在加重。成功的副刊,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在很多报纸副刊都"缩水""瘦身"的情况下,上海的两家老牌报纸《新民晚报》和《文汇报》却特别重视副刊品牌建设。据有关数据统计,在这两家报纸的读者调查中,其品牌副刊"夜光杯"和"笔会"在整份报纸中的阅读率  相似文献   

5.
"读副刊已经成为我几十年养成的一个阅读习惯,它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几十年的风雨和情感积淀,在副刊中总能找到同感和较好的诠释.新闻可以不断更新和变化,而文化和情感则是永恒的."这是一位读者对报纸副刊的感言.这段话引起笔者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如此吸引读者这么多年的紧紧追随,其内在和外在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生活类副刊,一直是体现党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载体。在新兴媒体多元化的竞争中,省级党报的生活类副刊正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7.
地方区域性晚报专副刊,肩负着舆论主阵地和大众传媒功能。报界有句老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专副刊正成为都市报竞争中的新制胜点,专副刊的内容创新有着无限的空间。一方面,随着时  相似文献   

8.
如何办好行业报的副刊,如何提高报纸质量,这是编采人员经常思考的问题.最近有人提出:“副刊可游离主题”、“副刊可独立成刊”的观点,这种观点正确与否,需加以论证、澄清,否则势必影响报纸副刊的发展。为此,必须了解我国目前副刊的发展状况,明确报纸副刊与正刊是什么关系,副刊的在报中的位置,副刊的标准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怎样去办好副刊?  相似文献   

9.
副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张报纸的素养和品位。"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著名报人赵超构一语道出了副刊的地位。好的报纸副刊,是陶冶读者情操、净化读者心灵的"精神家园"。然而,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副刊已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武器,有些副刊更是已经成了报纸的品牌。然而,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加  相似文献   

10.
新闻揽客,副刊留客."这句报界中约定俗成的名言彰显着副刊的地位和作用.在媒介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中,报纸要想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弥补在时效性方面的劣势,除了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外,还应该更加重视副刊的品牌价值,以及副刊在满足受众文化需求方面的独特作用.副刊既要有好的内容,让读者开卷有益;又要有好的形式,让读者过只不忘.要把副刊办得有声有色,就要在不断提升副刊的文化品位、艺术品位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丁燕 《新闻实践》2007,(9):16-17
当下报业人士都在拿报纸和网络作比较,这其实存在着误区。因为报纸仅仅是传媒,而网络却绝不仅仅是传媒,还是虚拟世界的入口。本文从网络时代"内容为王"这一角度切入,考量副刊在报纸"衰退期"的优势和定位。报纸PK网络之一:主流声音,副刊表达。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时尚性、海量性、互动性等方面弱点日益凸显;核心内容被新媒体无偿占用的现象普遍;受众因媒体接触习惯改变而进一步分流;大量资源转移到新媒体当中,发行市场萎缩和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媒体,报纸副刊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是一个严峻的实践性话题。报纸副刊以什么姿态迎接挑战?采取什么新发展策略?本文着重对羊城晚报副刊在策划理念、内容与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陆应铸 《传媒观察》2011,(10):58-59
副刊是一份综合性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界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是:报纸靠新闻"打天下",靠副刊"守天下"。报纸新闻做得好,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可以抢得更多的份额,吸引更多的读者,而副刊做得好则可以留住更多的读者,巩固既有市场。实践证明,副刊不"副",在新的办报条件下,副刊的内容、题材不断地丰富、延展,  相似文献   

14.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副刊应成为潜移默化、具有审美感染力和更具深度的"软新闻",充分挖掘新闻资源中蕴含的新闻价值、思想价值和文艺价值,从而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5.
瞿冬生 《新闻实践》2001,(12):59-60
近几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报业竞争的加剧,报纸副刊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副刊的作用和地位也受到了挑战。在“报业竞争就是新闻竞争”的氛围中,副刊往往成了被“精减”的对象,一些报社甚至毫不手软地让副刊“下岗”。  相似文献   

16.
更精粹,为读者做好筛选目前,报业竞争十分激烈,具体到副刊,基本上达成两项共识:一是副刊的新闻性.二是大副刊理念,如今的副刊已由过去单纯的文学副刊发展到生活、文化、教育、法制诸多领域.党报副刊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转型,从单纯的文学副刊转型为大文化概念、多种专刊相组合的复合式副刊.对党报副刊必须进行更宽泛、更具包容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报纸副刊在百年发展史中逐渐形成"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办报思想,意思是"以新闻招徕读者,以副刊留住读者".无独有偶,西方报界也有"新闻为攻,副刊为守"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正报纸专副刊,是相对于新闻版而言的。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地市级党报不仅要应对同为纸媒的都市报的竞争,更要面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竞争。在新时期,笔者认为,地市级党报在做好"硬新闻"的同时,还必须在专副刊新闻上下足工夫,以留住读者。全媒体时代,报纸要做"独家新闻"和"首发新闻"越来越难,但是专副刊内容的创新却有着无限的空间。可以说,精心策划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加速,网络等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党报副刊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困境:各种生活资讯专刊应运而生,成为报纸参与媒体竞争的生力军,在一片"减幅"声中,党报副刊版面相对萎缩,影响力日渐下降。另一方面文学进入多媒体时代,有了更多的出路,它与电视结合,产生电视散文;它与网络结合,  相似文献   

20.
当前报业竞争激烈,副刊成百上千。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读者的认可?我想突出的一点,就是办出特色。笔者是工人日报美术副刊《工人的画》的编辑。该副刊自1949年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