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差异,同时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迭代,致使信息化建设各项标准未能完全统一,各业务模块之间存在壁垒,教育大数据难以支持精准决策,应用功能也无法实现个性化和特色化治理,且统一标准重新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如何在保留原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优化校园数字治理能力,是当下教育信息化的痛点和难点.近年来兴起的中台技术通过建设数据和业务中台,能够在不改变原有信息系统架构的情况下,灵活抽调后台数据,建设以共享功能模块和前台微应用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在总结当前教育信息化数字治理困境的基础上,文章综述了中台战略的概念、架构及作用,从数据治理、业务应用转型、组织优化转型三个方面提出中台战略下的数字治理方案.展望了以逻辑数据仓和业务模块共建"数据+业务"双中台的系统架构前景,提出了构建"条块"化管理模式的信息官组织体系和协同工作业态,以期充分挖掘数字潜能和业务效率,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提升校园数字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教育面临着“唯数据论”“数据泛化”“数据互斥”等危机,变革教育治理方式,走向循证教育治理成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治理体系科学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认为:大数据时代循证教育治理是多元治理主体依托智能技术,利用经由数据、信息、知识转化而成的研究证据,精准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方法。从治理背景、依据、理念综合阐述了传统教育治理方式转向循证教育治理的发展逻辑。最后,从构建“领导力—有效证据”长效互动的教育治理引导机制,推动“公共价值—有效证据”双向平衡的教育治理证据传播机制,完善“领导力—公共价值”多元沟通的教育治理协商机制等层面提出了循证教育治理的实践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大数据为支撑点,探索了在其驱动下的精准教学对推进课程改革步伐、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区域内学校教育整体质量产生的价值与意义。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的区域内稳步推进是基于教育大数据来实现精准教学的,首先要进行学习行为的精准评估;其次要依托教育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教学实践探究,针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前提下,开展高效、智慧的课堂教学继而产生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智能时代,高校内部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中国式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育治理理念的革新、数字技术及数字平台的飞速发展共同催生高校“依数治理”的新生态。数字化赋能高校内部治理并重新阐释其现代化价值,揭示出信息采集智能化、教学育人精准化、治理决策科学化、学习办公高效化、监测评估动态化、管理模式扁平化等内涵。为强化数字赋能,高校应从设施、平台、主体、理念、机制等维度探求高校数字治理转型路径,着力完善教育新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大数据一体化智慧平台、建设高校信息管理人才队伍、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及“自治”意识、构建内部治理监测评估机制并警惕数字化转型中的“陷阱”,实现高校内部治理数字化。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创造了机遇,便于教育者精准把握学生多样化需求、精准供给教育内容、精准开展教育评价。然而高校在运用大数据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实效的实践中依然面临数据素养薄弱、信息注意力碎片化、数据共享不畅等难题。唯有精准定位,提升教育者数据素养、树立精准育人理念、精准认知教育对象、精准输送教育内容、精准预测思想动态、协同推进精准施策,才能着力提升育人成效,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6.
教育治理模式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数据技术创新了教育治理模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教育治理模式现代化是对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进行的结构化表征.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模式现代化实现路径包括三方面:一是教育决策科学化.进行全样本数据采集,进行数据价值的深入挖掘,实施决策的动态监控.二是教育治理精准化.搭建多元协商机制的...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正在重构高等教育形态,智能化是工程教育在“数字-智能时代”的变革趋势。本文在阐述工程教育智能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之后,提出工程教育智能化是依托新兴数字智能技术,变革和创新工程教育,构建面向未来“数字-智能时代”的工程教育新形态、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和工程教育教学新方式,并且将其内涵具体诠释为智能技术在工程教育中的有机内嵌和深度应用以及支撑并赋能工程教育的系统转型和体系重构。在此基础上,系统解析了工程教育智能化所具有的技术集群耦合、资源多元集成、平台一体智联、人机协同交互、时空开放泛在、教学精准高效、学习个性自适、实践虚实贯通、评价数据驱动等基本特征,客观分析了工程教育智能化面临的教育教学环境智能化升级、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转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革新、重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打破教师与学生惯性惰性、优化教学效果和质量评价等诸多挑战,以期为工程教育智能化的相关研究及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每项技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形成、发展与应用离不开特定的技术生态,信息技术尤为如此。运用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共识,而技术间加速融合、协同创新所形成的智能技术生态是驱动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智能技术生态以教育信息的全面感知为基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动力,通过跨时空、跨模态、跨组织的教育教学要素重组以及各教育主体间可信、智能的合作,推动未来教育创新与变革。智能技术生态可为跨时空的教育资源配置、多主体的教育协同治理、社会化的教育服务供给以及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评价提供支撑,从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学活动、教育组织和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系统性、结构化地重塑未来教育样态。在此过程中,需通过技术间的赋能解决单一技术瓶颈问题,并通过优化教育治理体系规避科技伦理风险,有序推进智能技术生态的演进与未来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形成的大数据,应充分用于推动区域教育发展,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对此,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该区积极推进监测结果应用研究,通过政府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强化教育管理中的“数据意识”和应用实践。用“大数据”为教育决策赋能,驱动教育目标精准定位,方能促进教育管理思维的变革与提升,逐步形成“互联网+”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有助于传承乡村记忆与乡村文化,提升村民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盘活乡村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乡村公共教育服务以及发挥“第三方”评价与监督,推动乡村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当前,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面临现实困境,即社会力量参与意识不强,未能形成多元治理格局;乡村教育治理监督乏力,社会公益组织公信力不足;乡村教育治理内部分工不明确,乡村问题分析精准性不够等。为助推社会公益组织有效治理乡村教育,要形成多元主体“共治”,达到乡村教育的“善治”;加强乡村教育治理的内部监督,提升社会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合理利用大数据的支持,提高乡村教育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11.
张楠 《林区教学》2023,(2):10-1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逐渐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也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着眼时代诉求,推动“大数据+教育”模式发展,并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使两者实现契合式发展,对于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精准育人和高效育人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的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大数据支持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全方位变革与系统化创新,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行为习惯的精准量化,并通过实时有效地关注和细致地追踪管理,让教育更具针对性。鉴于此,本文在阐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精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从增强教育主客体的大数据意识、全面观察和研判教育动态、推动教育从难量化向可量化转变等层面,给出思想政治精准教育的推进理路。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育精准治理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受国家治理逻辑历史演变的影响,乡村教育治理的地位获得从“边缘冷落”到“中心认同”的凸显;乡村教育治理的思路迎来从“无的放矢”到“循证下药”的转变。通过将数字下乡作为技术支撑、靶向识别作为核心枢轴、在地链接作为价值承诺,阐释乡村教育精准治理的完整内涵。在此基础上,乡村教育精准治理的作用逻辑表现为弥合城市主义的治理理念与乡村教育自身需求的断层;避免行政发包的治理机制对乡村教育实际状况的悬浮;疏浚量化考核的治理方式与乡村教育伦理基础的脱嵌。为此,实现乡村教育精准治理的有效策略在于,精准厘定治理理念,探索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精准盘活治理机制,夯实乡村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整体建设;精准把握治理方式,寻求形式与实质合理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是指为了打破地理和物理的限制,降低人力、财力、时间等帮扶成本,促进人与人、人与资源之间的精准对接,更大范围内实现和优化教育资源的供给配置,为精准识别帮扶需求、精准选择帮扶资源、精准评价帮扶成效等帮扶工作提供跨越时空、资源高效整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的创新应用,推动形成跨区域、跨组织、跨学科的“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精准识别、精准诊断、精准施策和精准评价的“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机制,从而形成教育帮扶“自上而下”行政推动和“自下而上”自发创造的合力和可持续、深化发展的教育精准帮扶生态。  相似文献   

15.
教育扶贫有利于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扶贫对象识别更精准、扶贫措施更有针对性。在经济由高速向高质量增长的新常态下,应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理念有效化解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不足,进一步创新扶贫理念,提升教育精准扶贫的层次与水平,通过制度建设、构建信息管理平台等途径优化教育精准扶贫机制,实现与产业扶贫、电子商务扶贫等方式的良性互动。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增加投入、完善监管机制及保障数据安全等具体举措,可以提升教育扶贫的层次与效果,如期实现2020年现有标准下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是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治理范型,是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治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催生的新型治理范式。数字治理能够对多场景、全过程的高等教育管理数据进行关联、交叉、分析、整合,促进教育治理过程科学化,突破传统教育治理中“暗箱”问题。学界关于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概念阐释主要形成了数据安全论、技术赋能论、场域整合论等三种学术论说,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诠释了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内涵与特征等。数字治理在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水平和能力方面至关重要,体现为实现治理主体高效互动、提升循证治理能力和优化精准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同时,高等教育数字治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数字安全风险、教育正义危机、数据孤岛、形式化治理、学术求真精神式微等。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强化理性认知、优化治理结构、聚合治理动能、适配治理机制等四个层面重新构建与优化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生态,实现高等教育数字治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知识服务的深入发展,教育大数据成为推动教育治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教育数据治理是为了应对教育大数据应用在管理规范、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是数据治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畴,有助于教育决策更加科学,促使教育服务更加精准,促进教育改革最优化.然而,由于教育数据治理的发展历史较短以及教育系统的复杂性,教育数据治理在数据质量、数据管理、数据监管以及数据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基于教育数据治理的现实困境,研究提出教育数据治理的四条路径:第一,制度先行:强化教育数据要素流通的制度设计;第二,管理规范:完善教育数据要素流通的标准体系;第三,队伍建设:重视教育信息化治理专业人才培养;第四,素质护航:持续推进数据素养提升工程.并从法律地位、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标准、主体职责和权力边界、管理者环境适应性、创新专业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数据意识和数据能力模型9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智能化教育进程中的教育数据治理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教育由规模化转向精准化,给精准思政模式的构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精准画像,助力教育者精准识别学生需求;精准把脉,紧跟时代发展主题;精准评估,强化思政效果反馈;精准决策,增强思政的可视性。然而,数据多元导致教育主体迷失自我,数据过载导致教育主体异化,数据折旧导致思政数据有效性损耗,数据预测限制个体个性发展。为此,我们要加强精准协同育人,强化教育主体互动性,改进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行为评估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在数据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以教育大数据为抓手,创新智慧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再升级,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聚焦教育管理应用,夯实教育决策数据基石。一是依托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与国家、省、市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互联互通,同时实现市、县、校三级大数据分析全覆盖,为全市教育系统数据分析提供算法、算力、模型等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点战略任务。连云港市结合智慧城市和智慧教育建设的现实需求,以构建教育大数据决策支持服务体系为核心,实现“双千兆”教育专网、新一代智慧校园、5G+智慧教育创新应用、教师精准成长、学校装备特色化治理的智能互联。一、大数据系统支持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教育大数据系统是现代教育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转型的根基。连云港教育大数据属于行业大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