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全面实施,社会及企业均对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如何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有效推进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是当前民办高校和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介绍了当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分析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的意义所在,提出了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国际化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详细研究与探讨了基于CDIO的创新型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卓越软件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基于国际化软件创新工作室的理论学习模式和技术学习模式、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项目开发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和校企合作国际化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等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方案。本文为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软件工程人才的市场需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队伍,使软件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我国轨道交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服务国家高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创建了依托龙头企业、面向重大工程、校企协同的融合技术攻关与创新实践为一体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该模式毕业设计环节依托海外实际工程,校企合作联合开展本科生双语毕业设计,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国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校企协同的卓越人才培养等问题,以本科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协同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企业实践课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开展等,实施三结合("课堂教学、企业实训、学科竞赛"三结合)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本科生的工程创新能力[1]。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理工院校为教育背景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出目前理工院校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昆明理工大学复合型英语专业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理工院校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三个模式,即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及校内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校本研究为起点,发掘具有地域优势、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根据计算机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本文探究"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项目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分析在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及内容,探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培养"重基础、重实践、突显领域特色"的协同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本科生毕业实习是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基于产出导向(OBE)的教学设计理念,开展了"项目导向,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校企合作"的实习创新模式。根据工程教育认证对工科毕业生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要求,将目标能力指标有机地导入到实习课程模块和工程模拟训练中,设计了知识环节相扣、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创新型专业实习体系及多元化能力考核方式。探索了校企协同发展、双赢合作,共建专业实践基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其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入研究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论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校企研"协同育人共同体和三方合作育人机制,汇集三方优质资源搭建职业能力提升"三平台",重构"三阶段"教学环节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并实践了基于校企研共同体的"三融合、三平台、三阶段"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专业综合实践环节。该文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为例,主要介绍了基于校企校协同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该专业指导教师团队积极打造"校企校协同+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线上平台,将工程项目的运行模式融入毕业设计中,既解决了选题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又促进了校企校的沟通合作,持续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校企协同的分散式毕业实习的改革思路,介绍了分散式毕业实习的实施方式,并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四届学生当中加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目的实施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背负着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如何创新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目前高校工科专业的新课题.以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当地环保特色产业集群的特点,从完善校企协同培养体系、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和改进利益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初步实践表明,创新专业学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克服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不能完全适应问题,以工业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引入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关注产出的教育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构建“平台+项目+基地+师资”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与校企合作双驱动的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与实践,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将综合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思想融入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并突出个性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从教学制度出发,采取导师制、第二课堂及校企联合等一系列措施,对教育结构升级优化,最终建立并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将对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学校办学定位为依据,以大湾区的广东中车企业为依托,以省级校级教研教改项目为载体,以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培养为模式,以提高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性地提出"四纵一横"思路,有机完善和充实了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从而建立起具有创新意义的、适合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以航空发动机研制为合作平台,集成企业、高校人才优势,与地方高校建立联合开发、协同协作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加强高新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高效利用,实现科技成果充分共享、合作共赢和人才培养成效凸显、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本研究以协同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协同创新发展影响因素,探索出了基于项目平台和人才共享机制的企校协同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成立了面向全院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训练中心,用工程教育新理念引导实践教学。自创建以来中心在工程教育训练模式、教学体系设计、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和实践。中心创建了多元化、多样性校企合作的工程教育模式,建立了立足于校企合作和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特色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确定了各工科专业的实验教学整体目标、分期目标、实验教学环节,以及分层次、分阶段的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实施了面向全校师生,统筹安排,统一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讨论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首要目标任务——培养具有前瞻性和全球视野,能够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本质区别既源于未来技术学科所具有的不同于工程学科的主要特征,也源于对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定位。为此,聚焦这些区别,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六方面:学科专业/方向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和教学改革、研学产协同育人、国际合作育人等,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智能化社会的学科基础要素,大数据正在驱动着高等教育系统的范式变革。美国普渡大学一体化数据科学首倡计划发起的跨学科学术组织变革,强调以跨学科学位项目与学科交叉课程、学科会聚研究计划与研究团队、服务性学习数据社区与主题工作坊、产教融合的数据科学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高校数据科学教育生态系统。值此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战略契机,以"数据+"引导多学科会聚和教育模式创新,打造面向真实世界的数据科学实践社区,建设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快培育大学生数据思维和校园数据文化,将有助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卓越工程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要保持高速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这对我国工程创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天津大学在借鉴国外工程专业认证机构的标准并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细化培养标准,深化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构建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目前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校校协同创新平台以及校所协同创新平台,探讨和研究了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对同类院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