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河南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不同体育项目对其心理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46.26%,农村留守初中生普遍认为心理调节作用最重要的因子是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所属运动项目,不同心理问题的留守初中生对运动项目的心理健康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360安全卫士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可全面、智能地检测、保护和教育的角色,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心理守护神,也是学校教育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力量。大部分的山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非常重视,导致孩子基础差、厌学心态严重。山区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普遍认为老师和家长不够重视自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越来越多的边远山区劳动力向城市地区流动,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及心理问题,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旨在引导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分析边远山区留守儿童厌学、恐学心理成因及对策,以期提高边远山区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林晗 《考试周刊》2013,(68):172-172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剧,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农村留守学生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地影响每一位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困扰十分明显,心理矛盾突出,特别是农村这些长期离开父母的"留守学生"。从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留守儿童"逐渐增加,这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不良影响,又缺少父母及时有效的教育,会造成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便成为社会-学校-家长,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工作。我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本文描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简要设的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8.
孙乐毅 《教书育人》2007,(12):49-5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学习压力的加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13~15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且发展不均衡,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中学生心理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帮助中学生尽快走出心理泥潭,是学生本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学习压力的加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13~15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且发展不均衡,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中学生心理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帮助中学生尽快走出心理泥潭,是学生本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3,(A3):183-184
山区内敛的学生,不少是留守孩子,较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应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在课堂内外,通过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及时发现;用鼓励、互助等正确和人性的关怀进行疏导。让内敛的学生得到人文关怀,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赵崇军 《教育艺术》2006,(12):71-72
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和学习压力的越来越大,青少年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13—15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且发展不均衡,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中学生心理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帮助中学生尽快走出心理泥潭?这是学生本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13~15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若发展不均衡,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中学生心理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帮助中学生尽快走出心理泥潭,是学生本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甘肃陇南市山区的218名四至六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1.83%,在自责倾向上存在性别差异(P<0.01),分量表学习焦虑上(P<0.05)、孤独倾向和总分上(P<0.01)存在年级差异。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应关注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或心理焦虑,同时应对留守儿童开展发展性和补救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四所中学271名有留守经历中学生和300名无留守经历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心理弹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维度,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心理弹性后下降.结论:心理弹性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不同方面影响了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 ,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 ,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顾银 《学子》2014,(13)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视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时下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据有关资料显示: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有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笔者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张守智 《教书育人》2001,(11):35-35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让人担忧的。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占10-15%。这不包括一般的心理偏差。在各种心理问题的影响下,学生因与老师和家长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或走向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为什么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如此低下?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一再呼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提高其心理素质,对此家长、学校、教育应该共同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速度极快,各种心理问题不断出现:有的原本活泼开朗,却变得郁郁寡欢;有的原本学习优良,却不知为何一落千丈;有的原本遵规守纪,却突然在课堂上起哄闹事……中学生心理问题之多,往往使家长发愁、老师无奈.那么学生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参加了国内一些微课设计比赛并尝试将微课、微信、微博融合应用于班主任工作,助力做好留守后进生心理辅导工作,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微信、微课、微博的特点;留守后进生心理的特点,"微"融合应用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可行性;"微"融合在留守后进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论述,期望能创新地应用"微"融合探索出辅导留守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