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范志军 《视听界》2000,(4):31-31
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中,口播新闻的量明显增多,播报范围也明显地扩大了。过去,口播新闻一般仅限于文件类,如重要公报、决议、命令、通知、新闻发布稿等。这类新闻一般没有形象材料,只能由播音员播报。而现在,一些本该有画面的电视新闻。如: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技  相似文献   

2.
张青 《中国广播》2011,(6):68-70
新闻是严谨的,新闻工作者也必须严谨,尤其是负责最后一道关口的播音员,更要严之又严。每次播音前,备稿是一项必做的工作,只有备稿,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顺利、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新闻播音员一定要勤加练习,做到眼勤、手快、心灵,提高备稿速度和准确率,将新闻更好、更准确、迅速地传达给受众。  相似文献   

3.
“电视口播新闻”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或记者)在镜头前对观众播报新闻稿的新闻播出形式,是电视新闻最早采用的一种播出形式。口播是电视新闻播音员与电视观众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基本功。下面谈谈电视口播新闻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4.
新闻播音员的口播是整个新闻播报中的关键部分,以极少的分量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新闻播音员口播形象是很多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播音素质和文化素质,减少一些低级错误,摆正自己的态度等都是作为一名新闻播音员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定要从工作态度、工作技能以及工作方式等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播报水平,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纪伟  林业茗 《记者摇篮》2007,(10):54-54,49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播音员的口播工作量虽然不大,但由于播音员的口播图像一方面代表着新闻栏目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其在新闻  相似文献   

6.
刘涛 《东南传播》2014,(8):166-168
新闻播音员在播音前要准备稿件,这个过程也是其心理状态不断变化的过程,播音员对稿件的理解、感受、想象,及情感的调动,构成了备稿的基本心理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决定着新闻播出效果。在备稿中,只有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方法,重视心理因素对播音员的影响,才能完成播音创作过程,感染受众。  相似文献   

7.
雅坤 《中国广播》2010,(4):24-25
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树立牢固的安全播出意识是重中之重。播音员播稿,一定要保证一字不错。怎么才能保证一字不错?就必须要认真备稿,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清楚,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地把稿子连成一篇。播音员有个职业习惯——先入为主,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信息量大的要求,使口播新闻以其灵活性、快捷性成为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目前播音员在口播新闻无声语言的交流中存在的弊端及交流的技巧和规律进行了探索,阐述了无声语言的交流在口播新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一 所谓备稿,有两层含义,一是广义备稿,一是狭义备稿.广义备稿是指播音员在平时所做的一切积累,比如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艺术修养,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新闻敏感度,掌握播音的内部和外部技巧等等.  相似文献   

10.
电视节目信息量大的要求,使口播新闻以其灵活性、快捷性成为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目前播音员在口播新闻无声语言的交流中存在的弊端及交流的技巧和规律进行了探索,阐述了无声语言的交流在口播新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电视节目信息量大的要求,使口播新闻以其灵活性、快捷性成为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目前播音员在口播新闻无声语言的交流中存在的弊端及交流的技巧和规律进行了探索,阐述了无声语言的交流在口播新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陈苏华 《声屏世界》2002,(12):44-45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播音员、主持人出现了一些畸形怪异、不健康的腔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依赖外部技巧的人工符号,导致“机械调”的出现。 “机械调”指的是在播音、主持中语言表达拘泥死板,没有变化。新闻播音犹为突出。 播音离不开备稿。备稿是播音员、主持人对稿件的准备过程。播音、主持中之所以出现“机械调”,问题一般出在备稿不认真,仅仅作简单备稿,只在稿件上划标记,找生字,查字典,弄清模糊文字,为扫清“路障”做准备。如下面这则新闻的播音:  相似文献   

13.
新闻节目的创新化展示,这就需要提供颠覆传统标准的个性化播音员、主持人。从前千篇一律、字正腔圆、一板一眼照搬口播稿的新闻播报方式,正在被时代、被大众所抛弃。而像"说"新闻、播说结合、读报等播报方式,让原本枯燥的新闻简单易懂、易于接受、贴近百姓。个性化播音成为了电视新闻中的新亮点,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了新闻生活化的具体表现。一、电视新闻播音需要个性化  相似文献   

14.
怎样做到有声语言播读恰到好处呢?备稿是基础,即使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播音员也应该迅速浏览稿件全文,简单地了解播读内容,并迅速用笔标出停连、重音等,为从容有声播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播音员在电视新闻配音工作中要重视识读能力的培养,要认真备稿、做好功课,加强对稿件的理解能力,分析配音与画面的关系,保持心理的稳定和生理的健康,这样才能达到新闻传播的要求。面对急稿、直播等等考验时,才能从容应对。电视新闻配音识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工作中,播音员平时的广义备稿有助于识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对口播新闻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存在着偏见,认为口播新闻没有电视特色,不是电视的特长,目前我们的电视报道运用口播新闻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事实并非如此。电视新闻当然要以画面取胜,但口播新闻也不能看作是权宜之计。从前期报道取材看,口播新闻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口播新闻是指没有新闻现场形象,由播音员播念文字稿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这种形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短消息被视为“豆腐干”、“小儿科”而不被播音员重视,许多播音员在播短消息时往往忽略了它的新闻价值,忽略了对短消息的认真备稿,更忽略了与听众的亲切交流,而常犯见字出声,平平淡淡念的毛病,严重削弱了短消息的宣传效果。近年来,消息体载正走着一条不断精短之路,报道重大题材的短消息越来越受到听众的欢迎。播音员如何适应这一变化,播好短消息,是不断提高新闻播音质量,增强广播新闻吸引力的关键。短消息“我市率先在全省实行农电直管到户”通篇328个字,它涉及到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因而题材重大,新闻性强。是…  相似文献   

18.
李艳 《视听纵横》2005,(3):93-94
《杭广晚新闻》是杭州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档晚间重点新闻节目。从2000年开始改版,对播出内容和形式上做出较大改变,由原来的编辑编稿调整为播音员自己编稿,由原来的男女对播调整为一名播音员既是编辑又是主播,另一名为助播。《杭广晚新闻》改版以来,体现新闻节目化、内容晚报化、播音个性化等新闻节目特色,节目综合排名从第33位上升到第9位。由此可见,晚新闻的改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安娜 《新闻世界》2014,(8):87-88
掌握新闻播音的方式方法是每个播音员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检验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节目的新闻播读,从根据新闻播报形式,在口播和配音上形成播读风格;根据新闻选稿内容,调整播读状态,适应新闻的庄重、真实特性;新闻播报状态张弛自如,给观众传递一种平等、亲和的感觉三个方面阐述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声音播读艺术。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写作除了具有与报纸、广播新闻的相同之处外,还有它特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口播多写,为画面少写当摄像机对准播音员时,播音员占据了主要画面:他带着一定的权威播读新闻,观众听着他的播报;播音员和观众之间有一种感情上的交流。播音员播读的稿件为各种没有画面的新闻留下了一个位置:快到播出时间发生的突发性新闻、无法拍摄的极短的消息,录相效果不佳的新闻、没有视觉形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