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高期望值现象分析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就业期望值偏高现象的分析1.向往事业单位,不愿去基层这些年,随着改革形式的发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的不断改进,“铁饭碗”现象在各行各业不断被打破,但某些行业依然有“铁饭碗”的惯性存在,有相当多的学生把择业目标定位为首选事业单位上,从参加公务员报名考试的人数中可见一斑,媒体曾披露,录用人数和报考人员的比例,有的一比几十,有的甚至是一比几百。这种敢于竞争上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也许很多人以为当今我国人才过剩,供过于求,笔者认为并非完全如此。我国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远不如发达国家,所以不是人…  相似文献   

2.
文化打工族     
说起打工族,人们或许想到那些从乡村涌入都市的打工仔;或许想到在合资企业里衣冠楚楚、举止文雅的白领人。 还有一支人数不多、生产文化和精神产品的打工族,他们有的根本就不捧铁饭碗,有的虽有铁饭碗却不甘于安贫乐道;他们有的成为洒脱的高价大腕儿,有的虽然清贫却愿守住一方艺术净土;他们有的曾忐忑不安、犹犹豫豫地离开铁饭碗,今天他们已因泥饭碗的“含金量”更高而宁当“打工族”。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技校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了,因为国家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的机会。他们有的到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有的到国营企业单位,有的到乡镇企业或集体企业单位,也有的到三资企业或私营企业单位,更有的凭借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一技之长自谋职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未能走出就业误区,被传统的就业观念所束缚,即只能到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或国营企业单位去端个“铁饭碗”,其他路都走不得。这一传统旧观念已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不相适应。技校生们必须彻底更新观念,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抛弃。虽然,毕业生及其家长也…  相似文献   

4.
张欣 《成人教育》2011,(6):77-78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机关事业单位也在从原本人们意识中的“铁饭碗”向企业化管理转变,其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对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所广泛采用的几种再教育形式进行利弊分析,提出适合厦门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关于图书馆“人吃书”现象的思考唐成伦,潘杏仙我国图书馆长期被视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靠吃“皇粮”、端“铁饭碗”过日子。近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图书馆越来越艰难,其事业经费往往得不到保证,甚至不足以支付职工的薪金,至于购书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目...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初步调查及课堂观察、诊断,了解到当前农村中学不少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死气沉沉,有的教师抱着学生基础这么差、家长不配合、学生难管理、“学生爱睡就睡”这种消极不负责任的课堂意识;有的教师上课缺乏激情,课堂调控驾驭能力差;有的教师“职业倦怠”倾向严重。一心想着下海却又放不下“铁饭碗”等等。可想而知.此类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会是怎样的一类学生?  相似文献   

7.
目前,教育行业出现了一种新的“跳槽”现象。与以往不同的是,许多优秀教师纷纷逃离“常规”学校,跑到“民办”学校去了。他们不再珍捧着国家给的“铁饭碗”不放,而是去寻求属于自己的“金饭碗”。按他们的话说,捧着“铁饭碗”,紧箍咒多,束手束脚;端着“金饭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此现象,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则是由于被“常规”学校视而不见的自身的弊端所引发的危机所至。这是教育行业的新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多年来,“常规”学校抓“常规”是出了名的。可…  相似文献   

8.
从现实主义的发展看“新写实”小说刘峰从1987年以来,文坛上逐渐又兴起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新的文学现象,对这种现象所显示出来的实力论者多给予肯定,但对这种创作现象的评介确又众说纷坛。有的人把这一现象命名为“新现实主义”、“新写实小说”、“后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9.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优化学校运行机制镇江医学院顾志伟,庄小金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大锅饭”、“铁饭碗”等种种弊端仍然存在,有的单位还很严重。如果这些弊端不解决,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被淘汰,就会阻碍我国高等教育事...  相似文献   

10.
我校内部管理体制一直沿袭旧的管理模式,制约着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在职教职工55人,其中有20%化程度低,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这部分人仍然捧着“铁饭碗”;有的人一个学期才承担40课时的工作量,但工资照拿不误;有的人闲着没事干。却热衷于搞“窝里斗”。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工作上的苦乐不均,挫伤了大多数教职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厌学探源     
王得后 《教育》2006,(4):17-17
媒体最近接连报道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职业学校,都出现“厌学”现象。据说,在北京是普遍的现象,有的学校厌学人数高达30%。太可怕了。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们这里的一个会议上有人说,大改之年,各行各业都要以“包”字为中心进行改革,学校也得靠“包”字打破“铁饭碗”,开创新局面。于是,中小学的一些同志,三两天内便拟定了几个承包方案。教育上,“大锅饭”的现象是有的;学校里,南郭先生也是有的。靠承包解决行吗? 20年的教学生活告诉我:教育工作与农、工、商各业的生产不同,它有自己的规律和特性,如果盲从经济领域的承包办法,那会导致误人子弟的后果,达不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多往好处想     
几年前,国家决定,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现在,大中专校园里,60分万岁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代之而来的是学子们的勤勉学习、谋求发展。但是任何一件好事,任何一项好的政策,既可以从正面理解其积极意义,也能够从负面思考其消极作用,本来,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辩证法。可是,有的人偏偏好从负面认识事物,结果,任何一件好事或一项好政策,在他们看来,总是弊大于利。当前,有的人对于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就是这样理解的。他们抱着老观念不放,用旧体制下“大中专毕业=铁饭碗”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14.
走出高考中的“詹森现象”登月体育比赛中有一种“詹森现象”,说的是运动员平时实力雄厚,但在赛场上却连连失误。这种现象在大型考试尤其是高考中也频频出现:平时成绩优良、甚至名列前茅的同学在高考中发挥异常,饮恨考场;有的甚至二次、三次都无法从此现象中自拨,任...  相似文献   

15.
巴特尔 《中国培训》2023,(11):58-60
大学生就业情况影响着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虽然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但大学生就业仍然面临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承压前行的复杂严峻形势。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存在热衷“铁饭碗”,“不就业”“慢就业”现象突出,求职模式和心态发生改变等新特点。高校要采取注重宣传引导、强化市场开拓、落实落细困难帮扶、重视就业创业教育等措施,积极应对新挑战,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做好指导与服务。  相似文献   

16.
实施课程改革几年下来,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收到抽屉里,身体坐正,这一节课我们研究……”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数学课本。数学特级教师徐斌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剖析》一文中提及了这种现象,他把这种“无看书”的现象与“无板书”、“无作业”合称为“三无”现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老师不让学生翻课本进行阅读呢?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四年换届,最多只能连任两届。美国人没有将“铁饭碗”交给总统,却以州立法的形式,将一个不大,但很引人的“铁饭碗”交给了教育界。据说,美国存在不少实际的“铁饭碗”,但以法律形式承认的恐怕只有教育界和政府工作人员手中的“铁饭碗”(政府工作人员之“铁饭碗”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 为什么在中国人开始砸“铁饭碗”的时候,美国有人捧上了它?为什么在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8.
日前,笔者有幸成为一次赛课活动的评委,聆听了几节很有特色的语文课。在评课的时候,评委们侃侃而谈,有的侧重于教者的导引,有的侧重于学生的活动,有的侧重于课堂的流程设计,有的侧重于内容的疏密安排,结果意见很不一致。见仁见智本属正常,但同一节课出现意见相左的现象却令人匪夷所思。笔者以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评委们心目中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评课过于“主观化”、“个性化”。因此,笔者呼吁:语文课呼唤科学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学科中,德育课教学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一边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再强调要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性;一边是学生认为德育课比不上专业课,学不学无所谓。以至于在德育课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教师压力大,学生不象话。老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强调“要成才,先成人”,学生在下面千姿百态,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干其他的事,有的睡觉,有的干脆逃课等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笔者以为是德育课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课教学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即使老师很有水平,对教学内容很熟悉,也会给人一种夸夸其谈、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之感,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是不是这种现象就无法改变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状况呢?下面笔者本着求实态度和探讨精神,围绕这个主题,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上好德育课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校园里,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现象:当某个同学违犯校规校纪后,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说一句、两句没有反应,而超过两句后,就会引发受批评者的不满甚至反抗。有的当面大喊大叫、顶撞老师,有的甚至出口骂人,极不尊重老师。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校园三句横”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让我们从两例典型案例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