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曾国荃的湘军主力,于1861年9月5日夺占太平军的重要据点安庆之后,经过半年左右的休整和补充,于1862年3月24日,自安庆沿长江北岸东下,当日,即在皖北无为州运漕镇战败太平军守将何雅林;4月13日在巢县望城岗战败太平军守将吴如孝;4月18日攻占巢县、含山;20日攻占和州;22日攻占西梁山。5月18日,湘军水陆师越过芜湖;次日,攻占金柱关和东梁山;5月26日,湘军陆师进至江宁镇之板桥;28日攻占秣陵关;次日,攻占大胜  相似文献   

2.
骆秉章抚湘十年,正是湘军与太平军激烈对抗的十年.骆秉章对湘军的建立、成长、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湘军的调遣、作战,也作出了巨大的功劳.同时,骆秉章发现、重用左宗棠等湖南人,对“湘军人才群”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视湘军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电视湘军的发展之路,就是改革之路。历经三轮改革,电视湘军已经步入集团化、品牌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电视湘军改革的思路与实践,为中国电视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3,(9):45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令人叹息,然而太平天国巨额的窖藏珠宝不知所终同样令人遗憾。1864年7月,作为太平天国首都11年的天京(南京)失陷。围城三年的湘军蜂拥闯进了天京各个城门,他们目的就是抢掠,上至前敌总指挥的大头头曾国荃,下至军营里雇佣的民工、文职人员,都想发横财,当时传闻洪秀全和天国新贵收敛的财宝都藏在此地。湘军三日三  相似文献   

5.
1855年1月29日(甲寅年12月12日),在太平军湖口战役中,湘军水师百余号战船被堵于鄱阳湖内。这起事件对于太平军西线战局发生了重大影响。湘军水师为什么会遭堵呢?关于这个问题,太平天国史研究中有过如下一些说法:(1) 石达开“故意撤开湖口守兵以诱敌陷入鄱阳湖。清军果中计,水师百余号轻捷舢板战船尽冲入湖口小河内。石达开候敌船深入,立刻把湖口水卡堵塞,湘军水师在内湖不得出”。(2) 石达开“为了诱敌深入,各个击破,撤离湖口水卡,湘军水师‘先锋’萧捷三亲领精悍兵勇二千余人,乘轻捷舢板一百二十余艘,冲入姑塘。这时太平军神速恢复水卡,困曾国藩精锐水师于湖内”。(3) 石达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组织的湘军,始终是在清廷要君主集权,与湘军将领要扩张地方势力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就曾国藩个人来说,由吏部侍郎组织湘军,到1860年总督两江、1861年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事,其道路是曲折的。清廷长期猜忌曾国藩,害怕他兵权太大,易成尾大不掉之势;然而又不得不用他,所以,想出了种种办法来压制他、打击他,遂使曾国藩几起几落。但曾国藩在忠君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的发家,主要靠湘军,他的功与过,也大多和湘军有关.在长期治理湘军过程中,曾国藩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力,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湘军水师是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军三兵种里(水师、陆师、马队),水师“尤能制贼死命”。因此,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论功行赏,首推湘军统帅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湘军水师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重大的历史作用,关键在于其营制方面颇有特色。而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也主要体现在水师营制的建设上,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一项成功的事业,本文拟就湘军水师的营制作一初步的探索,希望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历时十四年之久的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被中外反动派互相勾结所绞杀。在血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曾国藩所创建湘军充当了最凶恶的刽子手。一八五三年初,曾国藩在咸丰皇帝“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的谕令下,在湖南创办了湘军。一月,他在长沙开始编练陆师;九月,又移驻衡州(今衡阳市)创办水师,随即建衡州船厂,复设分厂于湘潭杨梅州,制造炮船。湘军创办不久,即与太平军在湘潭展开了对垒。当时湘军处于创建之初,羽毛未丰,太平军完全有可能将其歼灭,然而,在湘潭之战中失败了,使得湘军逃脱了覆灭的命运,留下了祸根。研究太平军与湘军在湘潭的战役,对深入探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就此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10.
在湘军人物麋集过程中,胡林翼为增强湘军凝聚力,成功地协调了湘军内部多种关系。包括起用老湘军、重用罗泽南、协调多鲍、协调彭杨关系等。从人际关系上探讨湘军的发展,又能以之探讨湘军发展中的人际关系方面胡林翼所作的努力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11.
湘军在镇压大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奉经世理学为圭臬,形成特殊的集团个性。从经世理学对湘军集团个性影响的角度,探讨湘军头魁人物特定的人格定位、好狠斗勇的品质、特殊的矛盾心态,有利于进一步解读湘军集团。  相似文献   

12.
湘军的发源地在湘中大地。湘军中产生的十大巡抚、总督,有八位属今娄底市籍。“无湘不成军”,今天的正确表述应是:“无湘中(包括湘乡市)人不成军”。湘军有铁的军纪,湘军将帅著作等身,湘军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他们及其后代的文化传承,对中国革命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发掘研究湘军集团,筹建湘军陈列馆,有利于推进娄底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百年中国近代史,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功不可没。湘军及其杰出领导者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欲实现军事现代化,核心是"人"与"器"的发展。通过考察湘军在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器)两方面的成就,足以评价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娄底是湘军文化的发祥地。娄底山农是湘军组建的基石,湘军远征的劲旅。娄底又是湘军将领荟萃的故里,名将数以千百计。娄底绅民为湘军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湘军文化对近代娄底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代名臣,他的成功与湘军是分不开的。以湘军为跳板,曾国藩登上政治上的显赫位置,与此同时,在湘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曾国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略管理思想。这种战略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百年中国近代史,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功不可没。湘军及其杰出领导者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欲实现军事现代化,核心是“人”与“器”的发展:通过考察湘军在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器)两方面的成就,可了解到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湘军,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创建,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之前的一系列战争里,与它同时代的八旗、绿营、淮军相比,其作战能力显得更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往论者多从政治、经济、领导人的指挥才能等方面进行探讨,颇有成果。但未得其全面的解释,笔者想调换一个角度,即从湘军的性格探究其源委,以就教于同仁和专家学者。 (-) 何谓湘军的性格?性格是指人们在对事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关于湘军的性格,我们不能只着眼于个别湘军将领或士兵在性格方面的特征,应重点就其整个湘军群体的性格特征加以认识。虽然群体的性格源于个体,但群体性格作用的效果远远超出个体之和。故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整个湘军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湘军早期情报工作,从情报工作的角度分析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战争得逞与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与湘中地域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关。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品性的形成与湘军的崛起,离不开湘中这片故土的社会文化风气的熏陶与浸染;曾国藩的思想文化对近现代湘中地区社会文化风气的形成、变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深远,尤其是曾国藩统领的湘军的崛起,更加剧了曾氏对湘中民间乡土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学,因为只有真正让孩子们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才能学到东西,才能学得快乐”(田湘军语).2013年12月8日,笔者有幸在南昌欣赏到了田湘军老师的“Sports Day”展示课.通过感受Mr Tian的课堂教学,笔者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