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院校进行设计艺术教学的必经之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艺术院校设计艺术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艺术最为突出的特色在于它的"参与性",即吸引欣赏者亲身"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去,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戏曲艺术,也正是"参与性"给戏曲艺术带来了持久性艺术魅力.影视艺术在剥夺了欣赏者的"参与"权利之后,随着网络电影的出现,"参与性"传统又重新恢复,21世纪的艺术不仅可望重新恢复持久性的艺术魅力,也可望带来艺术的全面繁荣.而"参与性"之所以能产生持久性艺术魅力,是因为它蕴涵了"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3.
作为计算机与艺术结合的新兴领域,由于数字艺术的特殊性,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与传统课程有所区别。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一文中,本雅明提出了"光晕"概念,用以说明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并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区分。在本雅明的艺术观念里,虽然传统自律艺术具有本真性、独一无二性、神圣性和权威性,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大多是瞬间的、缺乏深度的,但他并没有对技术时代的艺术进行一概否定,实际上,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中,本雅明是少有的对机械复制时代以来的艺术发展持肯定态度的学者,他对电影等艺术的肯定,对我们全面看待现代艺术具有重要启示,对我们重新审视社会批判理论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传统山水画艺术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自然观充分体现了艺术自然与山水自然的和谐妙契的关系,反映出传统山水画家肉体与精神上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类得到发展的同时却破坏了自身的栖息之所,也破坏了传统山水画所折射出的艺术自然与山水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朗诵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显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朗诵艺术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根植于传统儒家的"中和思想",朗诵艺术显示出了独特的"中和之美".声音的虚实、语流的起伏、语气的更迭、节奏的回环,使各个部分既各司其职又集中统一,既错落有致又浑然一体,集中体现了朗诵艺术综合的、和谐的、变化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7.
<艺术概论>是概括论述艺术基本理论的一门课程,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技法教育,而且也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教育,因此,作为该学科之一的<艺术概念>课程,必须以"以人为本"的视野正确认识艺术理论教学,注重采用"授之以渔"教学方式,着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质疑、鉴赏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8.
"跨界"是现今文化艺术领域的热门潮流之一,古琴与摇滚艺术的跨界融合尤为引人注目。二者的时代、风格、审美趣味迥然不同,在精神内蕴上却拥有跨越时空的共通之处。古琴与摇滚的跨界为传统艺术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出路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追求大胆创新与坚持个性的统一。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古琴与摇滚艺术跨界现象的艺术特质、产生原因,可以体现出大众消费时代下的社会条件对传统艺术的影响,更能对传统艺术的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的四大传统民族艺能中,"文楽"的人物造型和极具特色的表演技法独树一帜,给人们带来超凡脱俗、如入仙境的艺术美感."文楽"最早是诞生于江户时代的偶人戏剧,"文楽"作为日本四大传统艺能之一,其构成和表演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文楽的内容主要有时代剧和世话剧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五行"相生的理念构建艺术实验教学大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校实验中心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场所,是进行研究创作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办学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由于世界各国加速了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时代对艺术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公共服务能力的艺术人才来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求.视觉文化业已超越以往国、油、版、雕此类传统的造型方式.如何谋划它,最重要的便是要建立起一种基于中国"五行"相生理念的模式,融入中国对物质认识的传统"五行"相生理念:金、木、水、火、土.中国人认为万物离不开这5种基本生态,它们互相催生、彼此和谐,从而化生出世界万物,并形成循环反复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戏曲武打与传统武术一脉相承,在戏曲漫长的成长变化过程中,传统武术对其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精、气、神、形"四方面,戏曲武打吸收了传统武术的精华,并加以创新,使之符合戏曲舞台艺术的特殊要求,在戏曲武打情境中得到了神形兼备的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12.
时至当下,艺术领域以前所未有的势态展开,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而且在内在精神上也体现出了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社会的分离,人类自身及其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艺术和社会处于对立关系中,艺术必须揭示人类真实的生存情况,展现心灵和主体,在表现新的经验内容的同时把不完满,不和谐的“丑”引入形式律之中。  相似文献   

13.
羌族民间艺术是随着羌族社会不断发展而继承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传统工艺美术——挑花刺绣,是独具羌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而“云云鞋”又是羌族挑绣绣品中极具艺术价值的一部分,其上绣的纹样色彩风格独具。文章试从羌族艺术与羌民族历史沿革、信仰崇拜、民间风物神话传说等密切关系,对羌绣“云云鞋”的纹样色彩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新六艺”教育是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基于中华美育精神构建的大美育体系。学校通过实行“减负”三部曲,即推行周末零作业、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整合语数英等必修课课时,开辟美育时空;通过实行“添彩”三重奏,即打造课程阵地、课堂阵地、文化阵地,描绘美育画卷。“新六艺”教育在“点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学校通过“输血”和“造血”两种方式,用“新六艺”教育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每个大山孩子走向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尼采的艺术生理学由一个总命题和两个分命题构成。尼采艺术生理学的总观点是将艺术当作一种生理机能,认为艺术创作的生理前提是“醉”,艺术创造力根源于艺术家的身体活力。  相似文献   

16.
《绿牡丹》是清代出现较旱的一部武侠小说,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着小说的转型。它是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向武侠小说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武侠小说向武林正邪、儿女侠情模式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论宁波地区“十里红妆”的设计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地区的“十里红妆”作为宁波民俗文化的瑰宝,传统艺术的精华,为我们提供了还原历史的宝贵资料,使我们了解当时设计思想所折射出的社会风貌、艺术特质,本文从器件物什、民俗意识,市民观念等方面解析宁波地区的“十里红妆”的设计思想,希冀为当今的艺术设计提供借鉴与思路,管窥宁波地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汉瓦当“四神”图形在秦汉时期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它的造型艺术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秦汉时代造型艺术风格特点:创造性地利用“适合造型”;以“炉火纯青”的造型艺术语言创造了“经典”的“四神”形象;运用夸张和变形的造型手法来“抒情写意”;对传统神灵形象的升华和再创造。它表现出一种时代和民族的生机勃发的艺术精神和本质。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的官地、飞马、北淦村的传统武术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论:鳌头镇传统武术与茂名其他地方的传统武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群众基础、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鳌头镇传统武术以洪拳流传最为广泛,其他功夫也各有所传;传播形式以村中武馆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为主;利用节假日、各种庆典开展武术展演、比赛活动。文章对发展鳌头镇传统武术提出了加强保护力度,制定并实施对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命名、表彰,传承人认定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徐曼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79-82,147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通过"国际化主创班底、演出的明星阵容、市场营销的精英团队"三大优势资源的组合,创造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一成功个案告诉我们,中国演艺业只要大胆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运作方式,高度重视优势资源的有机组合,同样可以在当前国内外激烈的文化消费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抢占市场,创造出可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