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迈向宇宙的历史性一步,是中国航天事业划时代的伟大成就。随着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还将进军月球,登上火星,探索更遥远的宇宙。人类第一次遨游太空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胜利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飞行任务,开创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地降落在月球上。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并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  相似文献   

2.
月宫奥运会     
第一届宇宙运动会在月球上举行,这是一次所有星球共同举办的运动会,来自地球和其他星球的运动员都准时来到了“月宫体育场”,中国也用“长征30号”将参赛的运动员送到了月宫。  相似文献   

3.
月球在环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作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所以,月球上也有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不过,这跟地球上所看到的“日出”和“日落”的情景完全下同。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中学语文课文中80%是文学作品.学习文学作品必然涉及细节描写,教好细节描写是学好文学作品的一个关键.什么叫细节?简言之,它是指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或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打个比喻,一部作品犹如一台车床,细节就是车床上的“零件”.车床虽然由许多零部件构成,但缺少了某一个“零件”就不能转动,或者至少是不能转动自如,这就是“零件”的功能.细节描写就是对细节的刻划,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环境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它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环境、景物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是整个历史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便都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讲授历史人物时应注意的几点原则问题 1.明确学科要求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前提。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我们讲的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  相似文献   

6.
2007g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38万公里,这是从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这个距离,对于光速30万公里/秒而言只是一瞬即至的距离,可是对人类而言这却是一段遥远的路程。 那一刻,作为中国探月之路“领路人”的欧阳自远院士十分激动。几十年来,他“跳”出地球,站在宇宙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研究地球,就是为了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相似文献   

7.
月球和太阳     
探索月球奥秘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展开想象,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新人教版)提示:中国第一个太空人杨利伟进入太空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谈论“月球”,这给古老中国关于“飞天”“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又蒙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那么针对“月球”这样的话题,针对我们这次作文训练,我们该如何运用想象来描绘月球呢?我想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以2005年8月美国“发现”号成功着陆为背景,设想自己是“发现”号上的一员。自己登陆月球后会看到什么景象?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讲述“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道理。2.古往今来,有关月亮的诗句…  相似文献   

8.
一当登月飞行进行到第七十八次,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李源的这次航行,甚至连月球都不降落,只要飞到月球背面拍摄几个未知区域,完善一下月球地图而已。航行是现场直播,但总部传来消息:收视率几乎为零。这一切早在预料之中,所以李源悬浮在空中,面对镜头平心静气地看他的小说。“报告!”值班员小马说,“现在已经进入月球背面。”“知道了,”李源头也不抬,“打开自动扫描装置。”“是,打开自动扫描装置。”“高科技就是好,”李源想,“绘制地图这种事只要交给机器就行了,又快又准确;而我们呢,就当是来度假。”李源翻了一页书,“流星警报器”突然…  相似文献   

9.
听,从宇宙中传来一丝丝的说话声,仔细一听,原来是地球和月球正在说话。让我们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月球对地球说:“地球哥哥,我真羡慕你,你的身上有着绿油油的草地和森林,蓝蓝的海水,雪白的雪山,而我呢,只有那么几座小小的山和一片片沙漠。偶然有几个客人来了,可没过几天又都走了。”地球说:“我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些情况还与你想的相反呢。地球上的人类破坏了我绿油油的森林,破坏了我的大气层,使我得了病。”月球问:“那长江、黄河情况怎样呢?”地球回答说:“长江、黄河都是巨大的河流,流经许多地方。可是,黄河的河床一年年地升高,都快成天…  相似文献   

10.
月球新人类     
从2053年3月8日起,只要不是阴天,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养成了晚饭后出门赏月的习惯。因为他们惊喜地看到,一轮蓝盈盈的月亮一改往昔金黄色旧貌,从天际遥望着地球。“我们的科学家使得月球有了大气和水,月球表面上还有了大面积的植被……她看上去可真像一个小地球呀!”人们兴奋地想,“看来,离开污染严重、灾害不断的地球去那儿生活,终于不仅仅是梦想了。”克拉克一家当然也不例外,只要天气许可,全家人都在露台上边看蓝月亮边吃晚饭。“爸爸,我多想在那儿上学啊!”儿子迪克总是一心盯着天上的月亮而忘了吃饭,梦呓似地对克拉克这么说了又说。然而好…  相似文献   

11.
信不信由你     
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因而那里的天空总是黑黑的,甚至白天也是如此。即使在月球上能看到星星,它们也不会像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那样“调皮”地眨着眼睛。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宇宙中最美丽的一颗星球,经太阳等专家评选,一致认为地球是“宇宙明星”。为此,哈雷彗星等一系列彗星都赶来一睹明星之风采,有些小行星甚至不惜化作流星来进一步了解明星,月球更是荣光,被太阳派来专门照顾明星,特许可以绕着地球转……不知过了几亿年,地球上出现了一种智慧的动物——人,地球显得更加迷人了,哈雷彗星恨不得把家搬到月球上去……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已成功降落在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成为第一台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地球探测器。此举在引起全世界瞩目的同时,也让"月球背面"这一词汇出现在更多人的视线中。于是,很多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人,便感到疑惑不已。我们都知道,月亮和地球与宇宙中很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电脑》2005,(11):30
月球上的白天和夜晚都长达14天,真是漫漫长夜无心睡眠,没有电视没有游戏,只好看书来打发时间吧。只要你坐在朝地球的一面看书就可以不点灯,靠着地球光,连书本上的标点符号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照这样说来,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要比地球上看到的月球亮得多,对吗?确实是这样,月球的直径是3480千米,而地球的直径有12756千米,相当于月球直径的3.7倍。这就是说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直径要大3.7倍,面积约大14倍。不单单是这样,地球反射太阳光的本领要比月球大5倍多,月球上也没有大气层阻碍光线传播。这样,月球天空中的那个圆地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最重人物评价。打开古籍,善恶忠奸分明,好人坏人一目了然,事件优劣清晰分明。目前历史教学中也充斥着肆意的评判,辩证的分析被简化为“各打五十大板”的浅薄,而很少考虑历史人物在做出选择之时的艰难,也很少考虑到古人决断时所难以看到的时代局限。一定意义上,今必胜古有其合理性,那是因为今天的我们早已看清了古人“手中的底牌”,已经洞悉了古人所难以觉察的细微末节。任何高明的人物都无法脱离他所生活的时代,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小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历史教学应当通过讲授中国历史上各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简单情况、历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人物以及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获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些常识。”又特别强调:“在小学历史教学中要以点穿线,力求反映历史发展的线索”。我认为小学历史教学如果能给学生一条明晰的历史线索,要比单纯让学生记住某些历史事件重要得多。在历史教学中有不可忽视两条线,即纵线和横线。  相似文献   

17.
月球     
《家教世界》2015,(9):36
在太空中,月球是我们最近的居。它发光是由于反射了太阳光。每月亮的形状都在发生变化,这是由于绕地球公转时,月球的不同部分被太照亮了。月球与地球不同,它没有空和生命,表面也布满了环形山。地球上处于黑暗的一面可以看到月食月食当地球通过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在月球上投下阴影。当月球逐渐进入地球的阴影中时,地球上处于黑夜的一面可以看到月亮从一个光亮的银盘变成暗红色。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一章的电化教学李红心一、扩大视野,增强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地球”一章的教学初始,我首先投映幻灯把学生带进浩瀚的宇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宇宙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进一步加强学习,我还投映了在月球上观看地球...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参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是不可估量的,往往会在课堂上给我们带来惊喜。在教学《飞向月球》一文时,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月球,我引导学生搜集了大量关于此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同学们交流得也很带劲“:月球没有水资源”、“都是石灰岩等物质”、“白天温度达100℃,晚上温度却降到-180℃”、“没有空气”、“都是高山呀”,什么杨利伟“、嫦娥号”啦等等,从月球一直说到探索宇宙方面的知识,说的可真不少,很多的资料真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要认真地引导,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作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月球从地球偷走能量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多数是由月亮引起的(太阳的作用稍小一点),潮汐的秘密是这样的:由于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地球上的海洋受到月球的引力牵引作用,面对月亮的那一面就出现高潮,这恐怕人人都知道。而与此同时,地球上远离月球的另一面也出现另一个高潮,这是因为月球对地球本身的引力牵引作用大于对其水体的作用,从而使另一面的海水向外“鼓”而造成的。所有这些牵引现象还产生了另外一个有趣的作用:通过牵引,地球的自转能量被月球一点点地“偷”走了,因此每一百年我们的地球自转周期就要缩短0.015秒。月亮每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