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小学品德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应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的品德课堂就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且能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理想的品德课堂就是能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灵动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相似文献   

2.
刘水胜 《陕西教育》2010,(1):123-123
新课程赋予物理课堂以全新的内涵:理想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有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恩维和灵活的教学环节:应该能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活生命,用心灵涤荡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能使师生得到共同的发展和提高。如何构建这样充满生命活力的新型物理课堂呢?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教学中,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人生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里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去理解接受知识,去能动的认识和改造知识,去赋予知识个性化的意义,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这样的课堂,知识的学习已不再停留在认知过程上,而是扩展到了人格、情感、审美等育人的领域中来,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共鸣,伴随着人格的健全,精神境界的提升。这样,他们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就充分显现出来了。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焕发活力就成为我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具有生命的体验性、教学的交往互动性和生成性。在生命化教学中,以生活世界为根基,师生共同促使书本知识成为生成性的知识,师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师生、生生之间多向和谐交往,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  相似文献   

5.
生命课堂的研究源自西方国家于20世纪开展的生命教育研究,当时主要是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与研究。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始于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于1997年发表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文中正式提出了"生命课堂"这一理念。英语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是生命润泽生命的课堂,是师生用生命激励生命、智慧点燃智慧、心灵感动心灵的和谐课堂,是师生互相尊重、彼此激励的课堂。简言之,"激励+尊重=成功"是英语生命课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邵文川 《考试周刊》2011,(32):89-90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师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它更应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应该能滋润学生的灵魂、完善学生的人格、关怀学生的人文。  相似文献   

7.
张雪寒 《考试周刊》2010,(24):172-173
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其个性,让地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学弊端的存在,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革除这些弊端,让地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从生命教育观来看,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尊重人生命的生长性、自由性、探究性、完整性,充满对生命的关爱,焕发生命的活力,闪耀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而且还是数学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实现由“智慧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即实现数学教学向生  相似文献   

9.
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有思想、有个性,由师生所构成的课堂就应该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和生命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以及情感的流动。课堂该是人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儿的生命我觉得应该是精神生命,也就是精神生活、师生感情。那现实的互动式课堂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相似文献   

11.
从生命教育观来看,小学教育课堂应当尊重人个性的生长性、自由性、探究性、完整性,充满对生命的关爱,焕发生命的活力,闪耀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而且还是数学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实现由“智慧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即实现数学教学向生命回归。  相似文献   

12.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而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桥梁,其创新与变革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本文将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反思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主张:“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我们应站在关注人的发展的高度,用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命化教育的意义所追寻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情感和兴趣的满足,同时生命化教育也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关怀,感悟生命意义,赋予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数学教育生命化是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得到焕发,师生生命在数学课堂中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只有构造充满生命互动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这样,课堂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叶澜教授在她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也就是说:“快乐课堂”其实就是师生双方共同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场所。新课标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教学改革没有使教条僵化的课堂获取实质性活力。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课改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主阵地”初见端倪。课程标准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理念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是师生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通过主体间的各种交流活动,既学习、生成知识,又获得、提高智能,最根本的还是师生的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健全的心灵得到了发展,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三、课堂鼓荡着活力所谓活力,即生命的创造力。走进理想课堂,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活鲜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灵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如果说,知识是已知的,是定型的,是死的,那么,智慧则是未知的,是动态的,是活的。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财富,转化为师生的能力和智慧。正是这样,在教学流程里,鲜活的生命借助知识的原料,通过加工再造的思维,撞击产生出一串串生命智慧的火花和智慧的喷泉。在这迷人的美妙里,大脑睿智了,个体成长了,师生俱进了。自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