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预设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  相似文献   

2.
黄丽华 《云南教育》2004,(25):20-2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既是整个语文课程实施的要求,也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忽视学生的生活背景和个性体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是很自然的,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怎样对待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也是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一个新的挑战。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前,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尊重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有的教师习惯于“大一统”的教学,似乎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教材”,通过对教材的条分缕析,向学生奉送现成的真理,追求语文知识的统一与完整,似乎学生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去产生独特的…  相似文献   

4.
自《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教学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于是《亡羊补牢》既可以解读为为时未晚,也可以解读为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5.
郑百苗 《云南教育》2005,(19):35-3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因刻意标新立异而流于追奇猎怪,诸多生成让人颇难释怀。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这句话中强调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重要的,它是教材的核心与灵魂,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作品的价值取向,找准学生独特体验和教学熏陶感染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中曾多次提到多元的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整齐划一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9.
“生成”的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新概念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3.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这种重视“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多元反应”,又如何对待学生的“反常”思考呢?它成了一个令教师普遍关注、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15.
寻找宁静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衡量一堂课成功的标准,不在于学生与教师有多一致,而是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多少不一致,这既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力,更应该关注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评价要根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新课改,以更人性化、人化、科学化的姿态不断深入,温暖着语课堂,为语课堂教学渲染了一片色彩活泼的春天,博得了师生们的关注和敬重。教师们一弃传统“指令性”教学法则,随之挥起赫然印着“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面新课改的大旗,并用课改的新理论来规范教学行为,指导教学实践,衡量教学效果。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学习,在创新中享受学习,日益成为广大教师新的追求。教法的创新,学法的更新,教育教学行为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学生对于学习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尤其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更是如此。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把学生个人独特的“体验”有机地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如何引领学生从初步的有所感想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呢?本文试图以学生的“体验”为研究视角,结合一些具体的实践,谈谈如何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考深度。  相似文献   

19.
《课标》中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开放的教学氛围.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体验。为此,教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程标准》(下面简称《课标》)中有这样几段文字:“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体验出发。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