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方式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人们对它是不生疏的。近两年国内外发表了一些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章,看后感到有许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就生活方式的几个问题发表点浅见。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对于生活方式,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在他们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研究过,但不够系统和全面,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人们开始探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问题。但从目前我国的研究状况(参见《光明日报》1985年8月19日《国内哲学界关于生活方式问题的争论》一文)来看,人们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概念的理解还比较含混,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概念的由来,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联系和区别不甚清楚,以致于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那么,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概念怎样得来,其涵义指的是什么呢?以下谈谈我的看法并就教于学术界同人。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对闲暇生活方式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怎样、应该怎样享有和利用闲暇时间,从而以一定方式在闲暇时间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主义的闲暇生活方式的研究作出一些回答。 一 闲暇生活方式及其历史考察 人们总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生活。时间对于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马恩全集》第47卷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那么,什么是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和《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使我深深感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而且已经形成科学体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体系内容极其丰富,这里仅就邓小平同志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作一探讨。 (一)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从整体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邓小平同志坚持了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的国情结合,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弄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提出和实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变革感觉最灵敏、反映最迅速,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在他们身上反映出来。他们的生活方式,体现着时代的精神。高尔基曾经说过:“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不但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先锋作用,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变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开一代新风。我国当代大学生也正象高尔基说的那样,  相似文献   

7.
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社会意识指导下,在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基础上的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是人的主观行为世界,但它一旦成为人们行为的典型形式,又被客观化了,这就是生活方式主体、客体转化的辩证法。整个社会系统中,生产方式给予人的行为方式以决定性的影响。过去人们将生活方式作了很多种类型的划分,如有的从主体即生活方式的承担者、创造者来划分,将生活方式区分为社会生活方式、群众生活方式、个人生活方式;有的按五种经济形态来分类,分为前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活方式,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方式,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即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步性问题。这个问题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一个很深的切身体会:必须克服理论认识上的绝对化,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客观经济范畴。否则,难以以理服人。例如对“相对过剩人口”这个经济范畴,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权威的《政治经济学辞典》都断定为“资本主义制度下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我认为,这是一种绝对化观点。从理论上说,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并非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客观上也存在着资金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缩减的趋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资金的有  相似文献   

10.
海外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变相资本主义”,即表面上的社会主义,实质上的资本主义。其中涉及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这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曾经是一个争论不清而影响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在此,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个深入的研究。一、“变相资本主义论”的基本观点把邓小平理论实质归结为“变相资本主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一些内涵。(一)邓小平讲社会主义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早在80年代,香港学者张五常明确地指出:“中国将会逐渐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张五常:《中国的前途》,158…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以下简称第五章)中,以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为对象,详细地考察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为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打下了基础.但是,人们在对作为第五章研究对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理解上,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有些同志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其中劳动过程是生产力,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关系."(华东师范大学《<资本论>第一卷难题解答》第124页)持这一观点的还有愈明仁同志的《<资本论>  相似文献   

12.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中国几十年历史已有定论的真理。然而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利用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长河中的小小迂回、曲折,以“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为借口,攻击我们的道路是“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主张“补资本主义的课”,鼓吹资本主义“永恒论”。一时间蒙蔽了我们的一些同志。特别是东欧局势发生某些变化以来,一部分同志又产生了新的疑虑和彷徨。在电大学生中,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理想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抵制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侵蚀,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现实任务.然而,生活方式问题,在我国至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何谓生活方式,至今也还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本文仅就什么是生活方武、生活方式同生产方式的关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新人的创造等问题.发表一点粗略的看法,以期引起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 :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和发展的研究 ,做出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论述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 ,近几年来 ,我国理论界十分重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出版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胡连生、杨玲著 )一书 ,是近几年来这方面研究的成…  相似文献   

15.
“四人帮”在上海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两因素论”的反动观点。书中写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出二重性,一方面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因素;一方面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传统或痕迹”。他们宣称认识这个“二重性”,是“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形成的前提。”从这个前提和基本观点出发,他们对社会主义商品制度百般诋毁,把它说成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是产生资本主义和“党内资产阶级”的“重要经济基础”等等。彻底批判“四人帮”的这本“帮书”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上的谬论,是摧毁他们反动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性质不容篡改四人帮”在上海组织编写的那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性质问题上肆意制造混乱。这本“帮书”说:“商品经济毕竟是资本主义的旧土壤”;“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无论从它的形式和实质来看……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把社会主义商品制度丑化为资本主义商品制度;这是彻头彻尾的反马克思主义谬论。商品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现象。它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共有的经济范畴。作为商品生产一般,不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92):154-15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陕西某高校4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专业差异(t=0.221,P<0.001;t=0.136,P<0.05);2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生源地差异(t=0.308,P<0.001);3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存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t=0.138,P<0.05;t=0.180,P<0.01);4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r=0.216,P<0.01)和心理健康(r=0.386,P<0.01)有很大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资本和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通用的经济范畴宋涛早在80年代,有的同志在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存在着剩余价值的生产,近来有的同志认为资本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通用的两个经济范畴。我不同意把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两个经济范畴搬...  相似文献   

18.
林欣同志在“教学与研究”一九五八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法体系”一文,在理论上比较详细地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体系的形成等若干问题。但是,林欣同志所持的基本观点认为:“……现在国际舞台上存在着两个世界体系——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同这两个世界体系相适应,现在也存在着两个国际法体系,即社会主义国际法和资产阶级国际法。”这一论点,我是不能同意的。正确地阐述现代国际法性质问题,不仅对我国国际法科学研究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国际思想战线上的一种斗争。也就是说,必须批判那些  相似文献   

19.
卓炯同志在《也谈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一文中说:“我们这些年来之所以经济效益不高,就是不重视 m,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并和剥削等同起来。”又说:“我们的一些同志硬是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因而模糊了经济效益。”我们认为,卓炯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剩余价值这个经济范畴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经济范畴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概念,反映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著名论断,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第一章中必须重点讲授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在学生中对这一论断存在的问题较多,他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暂时挫折不理解,从而怀疑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因此,重点讲授和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著名论断,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个人在讲授中的体会。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著名论断,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