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 《情绪智力量表》 与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对贵州师范大学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约为95%.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分别在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担任过班干或院校学生会干部上差异显著(t=2.553,p<0.05;t=2.747,p<0.01);生活满意度在是否担任过班干或院校学生会干部上差异显著(t=3.800,p<0.001);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r=0.454,P<0.01);大学生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R2=22.5%).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犬儒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犬儒态度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7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性别、专业等对犬儒态度有显著影响(t=2.656,t=2.665;p0.05);②学校生活满意度与犬儒态度呈负相关(r=-0.358,p0.01),人格中神经质与之呈正相关(r=0.290,p0.01),其余均呈负相关(r=-0.235,r=-0.232,r=-0.137,r=-0.128,p0.05),结论:性别、专业、学校生活满意度及人格特征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犬儒态度水平,可从学校和个体层面降低大学生犬儒态度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春英 《成人教育》2012,32(1):68-69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某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测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大学生样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无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7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性别及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及年段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为此,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校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以工具性应付方式为主;男生与女生在求助与自责这两个应付方式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2、p=0.01);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在求助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4);理科与文科、工科大学生在自责(p=0.03)、退避(p=0.03)因子上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与心理异常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p=0.00)、幻想(p=0.00)、自责(p=0.00)、退避(p=0.00)应付方式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之间有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在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20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量表,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与时间管理倾向(r=0.50,P<0.01)、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r=0.58,P<0.01)呈显著的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β=0.635,P<0.001)和间接效应(β=0.161,P<0.001)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结论: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量表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大学生个人—组织平衡在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时间管理倾向一方面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个人—组织平衡影响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与嫉妒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以39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与嫉妒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社会比较倾向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生的嫉妒水平低于中等水平,人际嫉妒上存在显著家庭背景差异(t=-2.236,P<0.05)和显著的年级差异显著(F(3,388)=3.256,P<0.05);3.社会比较倾向与嫉妒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238,P<0.01),能力比较对嫉妒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对嫉妒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青少年的校园暴力行为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校园暴力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46名普通中学、工读中学、少管所的青少年施测。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严厉与惩罚、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偏爱被试与被试的校园暴力倾向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被试的校园暴力倾向的相关均不显著(P>0.05);不同类型青少年在校园暴力行为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类型青少年的校园暴力行为各有不同,其父母教养方式也各有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校园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和大学生人格测验量表(UPI),对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适应困扰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8.1%,专科生的检出率高于本科生,女生的检出率高于男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新生在学习方法困扰无显著差异,在适应性困扰及资源利用、独立生活、职业目标和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存在显著的差异(F=5.63131.691,P<0.0531.691,P<0.050.01);心理健康水平与在适应性困扰及资源利用、独立生活、职业目标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存在显著的相关(r=0.2450.01);心理健康水平与在适应性困扰及资源利用、独立生活、职业目标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存在显著的相关(r=0.2450.524,P<0.01);心理健康水平对新生适应性、资源利用困扰、独立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具有预测性(F=20.440.524,P<0.01);心理健康水平对新生适应性、资源利用困扰、独立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具有预测性(F=20.44120.97,R2=0.06120.97,R2=0.060.28)。心理健康水平对新生的适应性、资源利用困扰、独立生活困扰、职业目标困扰和人际关系困扰具有显著的预测性,是影响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两个评价量表,本文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一至三年级156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性,高校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家庭环境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57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索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越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生活事件、复原力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5级553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新生复原力水平总体较好,复原力及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及专业间的差异;(2)对新生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3)相关分析表明,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01);复原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409,p<0.001);(4)中介效应显示: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8.55%。结论:培养新生的复原力水平有助于帮助他们积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探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来寻找并确定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警示点、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着力点以及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点。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396名大学新生作为被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PBI)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新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控制""母亲关爱"和"母亲鼓励"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母亲关爱""母亲鼓励"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控制"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有鉴于此,实践中可以通过父母教养方式有效预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暴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心理暴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7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大学生心理暴力与心理健康各因子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被试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0.001)。(2)大学生心理暴力及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及各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r=0.117~0.491,p<0.05~0.01)。(3)回归分析表明,心理暴力对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回归效应均达到显著(β=0.148~0.485,p<0.01),是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良好指标之一。结论:心理暴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法。方法:采用郑日昌主编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5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453份。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检出率为13.7%。人际关系性别差异(待人接物:t=2.92,p<0.01;异性交往:t=3.57,p<0.001;总分:t=2.16,p<0.05)、生源地差异(异性交往:t=-2.853,p<0.01)、年级差异(总分:f=3.960,p<0.05)学习成绩差异(待人接物:f=3.277,p<0.05)专业差异(异性交往:t=-2.309,p<0.05)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待人接物:t=2.482,p<0.05)。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良好。人际关系在性别、生源地、年级、学习成绩、专业、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差异不显著。对策:分别从大学生个体、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综合努力,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16.
余欣欣 《高教论坛》2007,(3):97-100
目的:探讨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及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方法:运用《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对广西某高师院校417名贫困生和323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1)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5.17±0.89/5.30±0.91,t=-2.071,P<0.05)、生活满意度(3.68±1.37/4.14±1.40,t=-4.486,P<0.001)显著低于非贫困生;(2)贫困生对谦卑(6.24±1.82/5.87±2.18,t=2.535,P<0.05)、生活的意义(7.51±1.71/7.17±2.19,t=2.420,P<0.01)、健康(7.87±1.66/7.46±2.27,t=2.871,P<0.01)、义务(7.71±1.66/7.26±2.13,t=3.244,P<0.01)、信仰(6.30±2.21/5.58±2.49,t=4.206,P<0.001)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非贫困生;(3)价值取向、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影响贫困生的情感体验;(4)社会心理取向影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总体主观幸福感;(5)外向性对贫困生情感体验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结论:贫困生主观幸福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社会心理取向、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外向性、价值取向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文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有效依据,采用SCL-90量表对198名文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后筛选出异常个案,进行个案访谈。结果显示:高中文科生在SCL-90量表九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我国正常青年组常模(t=10.26,p0.01),女生的总分显著高于男生(t=-3.48,p0.01),高一的总分显著高于高二(F=3.40,p0.05),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非独生子女,本科以上学历父母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高中、本科(F=3.00,p0.05),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专制型、放任型。最后得出结论:文科高中生存在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首先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调查为基础,筛选出适应不良的100名大学新生,并分为两个相同的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然后对实验组被试进行团体辅导,对照组被试不做辅导。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人际关系(T=2.85,P<0.01)、校园适应(T=2.07,P<0.05)与总体满意度(T=1.97,P<0.05)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被试辅导前与辅导后相比,在人际关系(T=1.78,P<0.05),校园适应(T=2.07,P<0.05)、择业适应(T=2.92,P<0.01)、总体满意度(T=1.5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反应问卷》、《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源问卷》对北京市152名学前残疾儿童家长、152名学前普通儿童家长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反应处于较高水平并显著高于学前普通儿童父母(t=17.348,P<0.001);学前残疾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水平在性别、户籍地和户籍性质、儿童残疾类型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亲职压力源中儿童问题(β=0.215,P<0.001)、父母特质(β=0.479,P<0.001)、和家庭情境(β=0.148,P<0.05)能够显著预测亲职反应压力的变异,解释率为45.9%。  相似文献   

20.
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湖南省6所二本类的高校1 64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分的平均分为109.71。与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等因子呈正相关(r=0.203,0.231,0.153,P<0.01),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过分干涉父呈负相关(r=-0.107,P<0.01)。有创造性潜能的大学生的过分干涉父和过度保护父的因子分明显低于创造力倾向一般的大学生的因子得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向、神经质、过干涉过保护母等因子能预测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结论:EPQ个性因素和父母养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均影响着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