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由于文选型教材的特点、教师长期单篇教学的惯性以及素养不足,一律以群文教学取代单篇教学不切实际,单篇教学或者单篇和群文混合教学在实践中仍是一种重要样态。任务群视域中的单篇教学仍然要有大单元的设计理念,了然单元整体目标,整合以单篇为主体的微专题学习内容,科学设计学习任务,以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以及“学”的主体地位,催化学生实现真正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82):26-27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对单篇阅读教学形式的有益补充,"相同议题""某一段时间""多文本""教与学"是核心四要素,在培养学生核心语文素养方面有独特的价值。19年暑假后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结构,每一单元有一个相对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部编教材的教学理念与群文阅读教学理念颇多相同之处,使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在部编教材单元教学实施中落地生根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洪晓松 《家长》2023,(20):61-63
<正>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议题选择文章进行集体构建的过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并行形式,为基于教材设计单元整合教学提供可行条件。对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进行大单元设计,以教材文本为基础阅读资料拓展群文阅读,实现单元主题的有效延伸,可在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分析思考,为学生终身阅读发展奠定基础。大单元设计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课堂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是契合新课标理念的新的教学设计样态,薛老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其设计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薛老师突破单篇设计的教学传统,整合三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着眼整个单元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统编教材的精读课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建构群文阅读的核心文本。群文教学的实施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建构起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课程结构;要指向精读课文科学选择相关文本,以精读课文凝聚起群文,强化对课内精读文本的理解,让教学活动由单篇到群文的迁移、延伸。课前导读、综合联读、深入研读,能够更好地以“自读”助“共读”,以“泛读”促“精读”。  相似文献   

6.
当下语文课堂过于追求“群文”式教学,教师对“单篇”教学的功能价值和发挥方式也缺少一定的认识。大单元中的单篇教学该怎么教?本文一方面立足单元目标,尝试厘清单篇和群文之间教学内容的界定原则;同时以贯通勾连为线,探究凸显单篇教学特色和深度的策略。在这两个维度上重新认识单篇教学自身的内容构成和价值指向,结合案例探讨“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的有效兼顾,从而矫正教学中过于追求“广度”而忽略“深度”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单篇精读教学指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探究与深刻体悟,是学生建构语文学习经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有价值的学习模式,也是群文专题教学有效展开的基础,没有单篇精读的支撑,群文专题教学有时不免会流于简单、泛化。对于单篇教学,要与时俱进,追求“基于学情立足文本关切大单元”。  相似文献   

8.
基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情和易于操作的实施取向,以教材单元为内容基础,以“目标导向”“阅读与表达联结”“单篇与群文互补”为逻辑框架,构建“六步三态”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即通过“目标制订”“情境创设”“课文定型”“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拓展实践”六个步骤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再根据单元内容的特点,灵活调整“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的实施比例,形成“精讲一篇,余下群学”“群学所有,精讲一篇”“篇篇精讲,群学总结”三种阅读教学形态。  相似文献   

9.
“群文阅读,单元整合”强调的是以单元为整体构建具有相互关联的批量化阅读文本,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可以对比和探究的文本对象,从而让学生感受相似文本下的细节内容。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以文本整合为核心,从单元主题、作者要素、文体要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升教师对群文阅读和单元整合的理解深度。  相似文献   

10.
群文阅读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文章从"充分挖掘教材,开展单元整合""结合教材内容,实施课外阅读""拓展教材文本,巧用‘整本书’""基于群文阅读,进行读写训练"的角度,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特色教学的开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发布,群文阅读已经成为许多教师认可且推崇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改变传统单篇课文的教学弊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有利于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所学文本的集体建构与讨论,并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冲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加强对课外文本的挖掘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因此,笔者在收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从“合理设计议题”“科学组织文本”“有序展开教学”三方面论述了怎样整合课内外文本,以及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个既新鲜又难把握的概念,它是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主要方式,可以是大的单元教学(一组文本),也可以是小的单篇教学(单篇文本)。当前,一线教师努力在整本书阅读和大单元教学中实践,但由于教材编写在前,课标颁布在后,体现课标理念很考验教师教材重构的能力,所以更多教师还是在单篇文本中运用学习任务群。那么,单篇文本如何根植单元整组教学的立足点,把这个“单”的价值发挥出来,体现“组”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文本(一)"1+N"篇目我们群文教学研究小组这次的研训主题是"基于单元目标的‘1+N’群文阅读课堂策略"。正值笔者任教九年级,苦于摸索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方法,单篇不容易教,群文更是有挑战,那就试一试,笔者选择的"1"就是九上第六单元《范进中举》。课内选文"1":《范进中举》,作者吴敬梓,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相似文献   

14.
与统编教材的单篇教学相比,群文阅读教材体系下的群文阅读学习更多地关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能体现深度学习的特点。通过抓住比较阅读、整合阅读、读写结合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教学将最终促进学生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综合提升。根据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能力检测应主要检测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整合阅读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主题的整合苏教版教材编排大体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但课文编排内容不同,体裁不同,长短不一,单篇教学很容易繁琐分析,费时无趣。而单元主题教学异中求同,从不同文本中提炼出一个共同的主题,围绕主题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把一组课文进行整合,这样教学立足点高,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相似文献   

16.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其相关实践探索分为多个层级,其中前三个层级可表述为: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突破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突破教材,立足课内文本,把课外阅读的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读整本书”或“以一本带多本”。本文试图探讨的群文阅读的层级内容可界定为:“以一篇带多篇”,并促成整本书的阅读。  相似文献   

17.
<正>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样态,呼应了语文新课程理念,是新教材的内在要求。新教材整体呈“单篇—群文—整本书”的架构,且多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单元,单元内有1课1篇和1课2~4篇,并安排了《乡土中国》《红楼梦》等4本书的整本书单元教学。如果我们把语文教材中的单元要求视作一个个“学习任务群”,那么,新教材单元的教学实质上就是要求做一个群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反观当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对大单元主题情境任务的确定把握尚不准确,很难在单篇教学中进行分级任务设计。同时,教师为了完成主题大单元的任务,而对于单篇文本的教学形同雾里看花,导致单篇文本教学效益不高。基于这样的观察,立足单元视角下单篇文本任务群设计的意义、表征及策略进行了整体思考与实践,为单篇文本任务群教学打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推行至今,单元教学已成共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确实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困难,因此也不断出现一些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意见,就是认为单元教学否定了单篇教学的价值,导致文本解读落得不实。单元教学是否一定容不下单篇教学?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厘清单元教学、群文教学、单篇教学等几个概念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大体上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单元的。这为教师从整个单元入手钻研文本、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掘本单元课文间的共同特征和内在联系,着力引导学生探寻文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有机融合,积极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深入。主题单元式教学备课不仅要注意整体把握单篇课文,还应注重单元课文间的联系。下面以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为例,谈谈有关主题单元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