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正平 《江苏教育》2023,(17):60-62
<正>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是近年来社会关注、领导关心、家校关切的一个重要话题。学生之间的校园欺凌行为时有发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量数据和案例表明,校园欺凌会对被欺凌者造成心理创伤,受害严重者会产生抑郁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养成。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防治校园欺凌方面的文件,进行顶层设计,提供基本遵循。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关怀者”和“重要他人”,在防治校园欺凌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因此,  相似文献   

2.
校园欺凌一直是各个国家的“心病”,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性问题。以往研究多注重欺凌者——受害者的二分结构,对其中的旁观者效用鲜有关注。旁观者群体作为校园欺凌的第三方,他们在欺凌事件中的反应与行为直接影响着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行为。因此,从校园微生态视角看,旁观者干预应当成为预防和阻止校园欺凌的一个重要切入口,通过建构“同心圆”式的同伴支持计划、强化课堂亲社会生态规范、营造反欺凌学校文化氛围,将旁观者转化为积极的校园欺凌干预力量,以最终消除校园欺凌,使学校真正成为风清气正的学生成长乐园。  相似文献   

3.
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校园有效的安全教育管理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直接关系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校园欺凌现象对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寄宿学校中学生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以有效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前,教育功利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在教学活动中,多数农村中小学学校仍会以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往往忽视了思想道德的教育,注重教学成功而忽略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目前,校园欺凌的事件频发。校园作为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欺凌事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校园欺凌现象是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毒瘤,其致因众多,我们需要更多、更恰当的应对策略来提升校园管理的有效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严肃查处校园欺凌事件、建设家校共管网络、加大社会法制力量介入,都能够对校园欺凌形成有效围剿,为学生营造祥和、安静、和睦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6.
张淑萍 《教师》2020,(10):12-13
文章先分析校园欺凌的概念和类型,以及校园欺凌问题形成的原因。然后,分析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防治策略,包括学校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分析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注重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小远离欺凌事件,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罗金海 《学周刊C版》2019,(4):155-156
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园欺凌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对于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这种情况都会在学生的成长中留下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造成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等等。只有深入分析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才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探索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秦鹏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5):93-94,F0003
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防治校园欺凌中肩负重大责任,厘清班主任“为何而为”以及“如何作为”有助于提升班主任在防治校园欺凌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班主任的角色、职责和使命决定了其在防治校园欺凌中的担当;班主任可以尽早发现班级潜在欺凌因素、凝聚防治校园欺凌合力两方面入手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前校园欺凌现象在各国频繁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扰乱了学校教学秩序,破坏了社会和谐。对此,芬兰提出了校园反欺凌计划,从干预和预防两方面形成合力应对校园欺凌。其内容为:将欺凌行为视为一种集体行动,关注除欺凌主体以外的旁观者的作用,并通过欺凌课程和移情训练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善良教育,借助校园欺凌团队和亲社会地位较高同学的力量来处理欺凌事件,并利用网络形式对家长进行专门指导。该计划有效地减少了欺凌行为的产生,对我国的校园反欺凌行动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朝阳 《比较教育研究》2018,40(3):26-31,38
为了治理校园欺凌,美国从社区、学校、课堂、网络等维度,开展了一系列反欺凌项目.有社区层面的“构建尊重”项目,学校层面的“奥尔韦乌斯欺凌预防”项目与“和平积极应对暴力”项目,课堂层面的“第二步暴力预防”项目,教师的“欺凌终結者”项目,学生的“社会和情感学习”项目与“迈向敬重”项目,以及针对网络欺凌的项目与法案.这些项目提供了“不要嘲笑我”课程、师生课程与手册等内容.各类项目通过建立反欺凌委员会和基金,设立欺凌预防工作小组,营造反欺凌文化,开发反网络欺凌的应用程序与预警功能等途径预防与治理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11.
李凌 《学周刊C版》2019,(21):162-163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反响强烈。防治校园欺凌与违法犯罪,一是“防”,二是“治”,重点在一个“防”字上,把预防工作做到位了,才能治本。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友谊里小学加强法制教育,建立防治校园欺凌与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通过四个“走进”——走进课堂、走进校园、走进活动、走进家庭,让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健全人格,以达到防治校园欺凌与违法犯罪前置性教育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校园欺凌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PISA 2018对15岁学生校园欺凌的经历和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从特征来看,各国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比肢体欺凌更为普遍,不同国家和学校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校园欺凌发生率越高的学校学生幸福感越弱,近九成学生赞成反欺凌,女孩反欺凌态度比男孩更强烈。校园欺凌主要受学生和学校两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制定和完善反欺凌方案,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创设育人性和同伴欣赏性的学校环境,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氛围;增强教师对学生欺凌事件的干预,实现“零容忍”校园欺凌治理愿景。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初中阶段校园欺凌的问题普遍存在,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但是在反对校园欺凌这个问题上,大部分教育者的注意力都聚集在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身上,而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却经常被忽视。据调查,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态度对校园欺凌的影响不可忽视。本课重在唤醒旁观者,如果旁观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手中掌握的资源,他们更有可能采取行动。本课在设计时参考了芬兰开展的全民反欺凌运动,该运动将旁观者作为重点,采用  相似文献   

14.
初中阶段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成长阶段,维护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近年来,初中校园欺凌问题越发严重,这也是教育部门需要加以重视的重大问题,如何有效防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初中校园欺凌的成因做出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校园欺凌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勇 《天津教育》2020,(4):179-180
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自进入知识性时代以来,各国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和发展。但是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因此校园欺凌作为学生发展阶段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校园欺凌问题现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当前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校园欺凌行为频发,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教育治理问题。中职学校校园欺凌行为同样存在,其主要原因是“个人价值取向的倒错、学校教育工作的偏移、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当、社会不良风气的引导”。鉴于此,从“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法制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健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践行“平安校园”的管理要求,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约束学生的同时,打造更加科学规范的家校共育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严肃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共建和谐校园。本文简要介绍了较为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并结合平安校园标准对校园欺凌的预防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迁,相比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更难融入到学校生活中。家庭沟通与关怀不足、同伴关系不良等使得流动儿童面临学校适应困难,易卷入到校园欺凌事件当中。分析了流动儿童易卷入校园欺凌的原因,并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防范与教育对策,以期帮助流动儿童走出校园欺凌的困境,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校园欺凌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高中生的校园欺凌,欺凌程度严重,更加应该重视。为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帮助,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搜集法和观察法对青海省的高中生进行关于校园欺凌的调查,对问卷的预测结果采用SPSS数据分析进行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为两个维度,分别是欺凌原因和家庭教养方式,形成正式版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用于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发生在校园里的暴力欺凌事件不断增加,让家长们触目惊心,校园暴力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此类事件的频发会削弱学校的教育效果。因此,有效地处理和预防校园欺凌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校园欺凌的现状、产生原因等入手,研究如何有效预防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