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湾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视对小学生进行户外教育,通过户外教育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界,在环境中用眼观、耳听、鼻嗅、口尝、身触、意感去体验大自然,学习和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培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并落实于生活中。台湾教育部指定了一些国家公园作为户外环境教育的场所。教育工作者编著了有关专著和手册,提供教师参考使用。《走向自然》(小学生的户外教育手册)就是其中一本。该书介绍了户外教育的原则和技巧,列出了一系列户外活动的项目,每一活动项目均从目的、对象、地点、材料、步骤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吴国阳 《教师》2019,(11):77-78
文章以福建省莆田市户外运动爱好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莆田市户外运动爱好者总体对目前环境评价较差,虽然能正确认识到户外活动对户外环境的影响,以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但是在户外保护动植物行为和户外垃圾的处理上自觉程度不太理想。因此,提高户外运动爱好者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刻不容缓。文章针对调查结果,对提高户外爱好者环境意识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中提出发展要求,3-4岁幼儿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4-5岁幼儿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 5-6岁幼儿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  相似文献   

4.
户外休闲空间对大学校园环境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随着学校学生逐年增加,对大学校园户外休闲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何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大学校园户外休闲空间却有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西校区休闲广场空间环境的规划与实践,探讨了大学校园户外休闲空间的设计方法、原则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休闲不仅仅是一种心境或生活态度,而且是具有本体性意义的生存方式。休闲与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要求人们克服物质欲望带来的束缚,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方式生产和生活,并且要在自然的背景下来确立人的真正意义。休闲透射出中国古代哲学中所具有的纯朴的生态智慧,这一智慧与当今环境伦理学的很多理念形成了印证。因此,对这些具有生态智慧的思想进行总结和诠释,将有助于为当今环境伦理理论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博  蒋慧  蓓蓓 《家庭教育》2005,(8B):39-39
带孩子到郊区或其他空气比较好的户外野营.感受亲近自然的生活.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浇花、锄草、施肥等。  相似文献   

7.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南阳市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方式呈现出以下特点:看电视、听音乐的消遣型休闲活动是居民休闲的主体;读书、看报和学习等发展型休闲活动以中青年和高化层次的居民为主;体育休闲为居民提供的休闲机会最多:年龄、化程度和性别对居民的休闲方式影响较大。居民休闲方式呈现多元化、户外化和实用化。  相似文献   

8.
户外旅游起源于西方国家19世纪,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户外旅游近十多年在我国得到发展,其旅游类型有了较大拓展.该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抽样调查,分析户外旅游游客的构成特征、旅游行为特征、旅游需求特征,提出了促进我国户外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休闲社会学的视角首先指出广场舞流行的三个原因,即集体性休闲空间的匮乏,"社会乡愁"的隐喻表达和公众休闲技能的匮乏;进一步分析了广场舞争议的实质是广场舞爱好者与周边居民争夺休闲权和休息权的斗争;最后提出拓展休闲空间,加强休闲教育和完善休闲政策的广场舞争议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素质教育时代儿童户外体验的行为心理需求,探究五感理论在现代自然教育公园中的景观应用方法。文章引入五感及自然教育公园景观基本概念,通过对儿童五感生理基础与心理特征的调查分析,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的体验介入,归纳总结出自然教育公园景观的五种构建模式。探索五感体验理论在儿童自然教育公园的景观应用策略,为今后构建适宜儿童自然学习和休闲游憩的景观场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休闲娱乐活动”亦称“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属大众体育范畴。休闲娱乐活动不拘形式、灵活多样、强度较小、耗能较低、轻松愉快等特点;长期从事“休闲娱乐活动”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抵抗衰老,愉悦身心等。所以,“休闲娱乐活动”已被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所青睐,成为当今世界体育健身的新潮流,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健身运动中,“休闲娱乐活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州休闲游憩地按性质不同,可分为自然游憩地和人文游憩地两类;按地域不同,可分为古城区、新城区和郊区三类;按休闲游憩需求不同,可分为室内游憩地、户外游憩地、郊外游憩地和旅游度假地四类。建设和完善苏州的休闲游憩地体系,建设好环城市休闲游憩带,是苏州打造休闲名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从体育的视角看城市生活中的休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晓波  霍红 《文教资料》2006,(8):167-168
通过体育的视角来观察城市生活中的休闲,认识到休闲能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休闲在人与生活、社会、自然的关系中,彰显着"自由"和"娱乐"的特质。休闲价值融入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范畴,其社会文化意蕴可阐述为:休闲价值主导下的高校体育进一步生活化;休闲体育中强调的"娱乐"和"游戏机制"成为高校体育发展的内驱力,它反映一种主体价值选择的自觉;休闲价值引领的高校体育是一种社会行为存在。  相似文献   

15.
成洁 《成才之路》2022,(2):106-108
亲近自然,回归本真,幼儿参加亲自然户外学习活动,可开拓视野,积累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因此,教师要重视亲自然户外学习活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文章主要探究幼儿亲自然户外学习策略:自然果园、亲子采摘,趣拾自然树叶、辨识树叶特征,聆听雨声、趣玩下雨,观察花朵、识别颜色,进入野生动物园、探寻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使每一位智障儿童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特殊教育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培智学校新课程试验方案将其课程分为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文章从休闲教育的意义、目标、方式、策略和评价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有效、科学地开展"艺术休闲"课程,通过程度适宜的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活动,学习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质,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纲要》中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结合纲要和我园课题研究的开展,我尝试将幼儿带出户外来进行语言活动,我通过带幼儿走入自然、深入自然,以及将自然带回来,给幼儿创造出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充分的利用了自然资源,来让文学活动变得更有趣。  相似文献   

18.
为清晰界定自然休闲体育概念、特点与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就自然休闲体育内涵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休闲体育是城镇化建设环境优化和自然生态保护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当前人们追求的时尚健身休闲方式,对推进人类健康和体育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秦岭北麓为例,在探讨了山地体育资源特征和户外山地体育产业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秦岭户外山地体育产业发展自身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加强户外山地体育产业开发的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做好户外运动宣传普及工作;加强招商引资;构建"生态搭台、体育唱戏、旅游听曲"的生态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将陕西秦岭北麓户外山地体育产业打造成一个以低碳环保﹑绿色生态﹑运动休闲为一体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白银市平川区户外徒步活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其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特点.通过对当地的户外徒步爱好者的了解,对白银市平川区的户外徒步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从而推动当地的户外徒步运动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