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最佳模式: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4+1”和“3+1”师资培养方式、中等学校教师的在职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并指出,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主体力量,“4+1”和“3+1”方式是高等师范教育的有力补充,中等学校教师的在职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的继续和应有的内容,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为我国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中等学校教师.  相似文献   

2.
八面来风     
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部师范司提出今年 工作思路 2002年是我国教师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一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近日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步伐迈向教师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一、深化教师教育教学改革 今年将组织召开高师教育工作会议,印发“关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思路。将成立中国教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将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确定在高等师范教育阶段,就要求师范教育要应对局势,进行改革。高等师范教育首先要以“准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现实理念、责任理念、学习理念、合作理念、法制理念为依据进行教育理念的转换,只有思想转变了,才能由思想指引行动,最终实现高等师范教育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应立足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文化史,追求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高质量,以实现高等音乐教育独有的个体本位价值.其教育目标可以清晰定位于“三个面向”.应有专业技能和理论研究能力并举的,精英音乐教师所执行的教育精英培养体系.应围绕“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四大职能,来创新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积极研讨创立新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构建.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将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确定在高等师范教育阶段,就要求师范教育要应对局势,进行改革.高等师范教育首先要以“准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现实理念、责任理念、学习理念、合作理念、法制理念为依据进行教育理念的转换,只有思想转变了,才能由思想指引行动,最终实现高等师范教育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我们认为,适合我国国情的、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最佳模式应是: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4+1”和“3+1”师资培养方式十中等学校教师的在职教育。一、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是高等师范教育的主体力量高等师范院校是否应当独立设置?这是一个在我国长期争论,并还在继续争论着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长期纠缠不清,举棋不定,势必严重扭曲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妨碍高等师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由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来培养中等学校教师的师范教育体制被叫做“走向的师范教育”,简称“走向型”…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实现型”教师的人格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1世纪的高等师范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民教师 ,这是高等师范教育必须正确定位的问题。本文认为 ,2 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应培养“自我实现型”人民教师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完成这一培养目标 ,高等师范教育应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教育专业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挑战,将师范院校推到教师教育改革的前沿,师范院校要以教师教育的战略性转移为导向,明确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定位,深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万成 《现代教育科学》2004,(6):87-88,118
21世纪的高等师范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民教师,这是高等师范教育必须正确定位的问题。本文认为,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应培养“自我实现型”人民教师,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完成这一培养目标,高等师范教育应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教育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有较深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它将影响和侵蚀国家的主权与自治 ,在经济方面 ,它将挑战国家化经济 ;“全球”化形势下 ,教育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教育的挑战表现在三个方面 :“全球化”教育与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全球化”教育与缩小教育差距 ,“全球化”教育与承认各民族国家教育的特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大学--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有人认为,全球化、互联网与科学共同体可以使各国在知识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这一竞技场获得平等的机会。有人则宣称,全球化不但意味着世界性的不平等,而且会导致大学“麦当劳化”。也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私立高等教育的增长,都是全球化的结果。在这些假设中,有些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误解。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真实状况,着重讨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影响方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全球化在怎样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院的“师范性”有异于师大、师院的“师范性”。教育学院学报要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突出个性,开发好自身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只有这样,教育学院学报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而与之对应的全国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兴起,新的教学手段、模式及目标均对高校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大学英语教改起到真正的作用?需要教师们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语言基础知识,更要灵活地运用交际活动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 ,各国的科技教育逐步趋向融合 ,世界高等教育呈现出普及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终身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orldTrade Organization,WTO)后 ,国外教育产业将进一步介入国内教育市场 ,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等方面 ,对我国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地方高等教育 ,积极支持中外合作办学 ,鼓励教育投资多元化 ,努力开辟国际教育市场 ,尽快完善教育法规 ,主动迎接 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澳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澳门政府、社会、高校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三者在力量的博弈中,基本上形成了高校力量主导、政府宏观控制、社会广泛监督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这种关系是基于澳门现有的经济、政治、文化之上的一种自发关系,但是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这一自发形成的关系格局将转变为一种建立在完善制度体系基础之上的相互制衡的新型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将有助于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各个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研究大学生人文素质对就业的影响,对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推进高校人文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必须要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教育观念必须随着更新,要树立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观念、高等教育发展的观念、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的观念以及以人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急需大批的文秘专业人才,目前高校培养出的秘书人员与市场、岗位要求相脱节,秘书学专业教学改革依然举步维艰,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秘书综合素养,培养符合新时期需求的高素质秘书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循环互动"理念来探索高校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salient aspects of globalization have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trans-reg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schemes (TREES) in higher education. What sets these schemes apart from others is the prolif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rganizations that "go beyond region" and infiltrate other parts of the globe despite policy barriers.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how the current globalizing efforts to establish regionalized free trade zones, as evidenced in such organizations as the European Union (EU), the 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 and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APEC) have led to process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which national government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rganizations vie for position. It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selected strategies and issues as these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co-operation as a whole and the impact they may have o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