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一道“外新内旧”的作文题。 所谓“外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命题采用了符合作文命题发展趋势的新材料作文形式,二是选取社会热点事件为材料,要求考生构思成文。  相似文献   

2.
周建光 《现代语文》2010,(4):122-123
近几年的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以及2010年新考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学科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作文发展等级中有这三条提法:"深刻""丰富""有文采"。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作文能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这三方面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3.
丁梅荣 《宁夏教育》2014,(10):40-41
本文针对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无得法",学生"写无章法",作文教学实效差的现状,摸索总结出一套实效性强的"五到"作文法,即"心到""情到""口到""手到""眼到"。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虑与收获,在收获中的喜怒哀乐,无不可以通过作文来体现和完成。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发表见解。《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这些描述正是创新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内涵。从这点上伸展,创新作文就是要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  相似文献   

5.
热点解读 “文章合为时而著”,写文章本来就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在作文中以社会热点素材来写作,一直受到青睐。那么,时事新闻类的社会热点话题在作文中是如何展现的呢?  相似文献   

6.
欧阳林 《学语文》2004,(1):5-26
作文命题是作文考试的核心,而命题者的导向意图,则是命题的关键。在古代社会,作文的目的在于“教化”,在于“代圣人立言”。今天的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虽有变化,但“代圣人立言”的本质并未发生多大变化。这表现在命题人对作文立意的鲜明导向上。我国的作文命题,基本是三种题型  相似文献   

7.
每到作文课,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挤牙膏"等作文"焦虑症""恐惧症",这是因为学生仍是"无米之妇"。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让作文教学和生活接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获取创作的素材,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8.
互评互改作文课的产生,源于观念的转变,具体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和教师地位的转变;作文互评互改要虚实结合,要把作文评改的原则、步骤、方法和要求教给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课要突出"评""改"二字,选好评改的文本材料,始终抓住"评""改"的方向和目标,教师要牢记自己"导"的角色,不断探索和总结"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201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己浮出水面。综观这19道作文题目,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些作文命题"变"与"不变"的玄机呢?一、从命题的形式上看,由三种类型作文题三分天下变为了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话题作文为辅的局面今年高考的19道作文题目,并没有跳出命题的话语体系,从命题类型上仍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形式,但比重有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我就瘫——思维停滞笔也搁。""要写什么呢?三点一线的生活,重复且单调,枯燥又无味,没东西可写。""这不得写,那不得写,要达到这个要求,要达到那个要求,我还没开始想,就有这么多禁忌在头上,还怎么下笔?”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主要观点"要养成写作的好习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东西有所为""、写东西靠平时积累""、教师下水"等,对当今作文教学仍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华彬 《学语文》2013,(4):58-59
一、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偏差1.思想的呆板与狂放当前,学生作文有一种"伪崇高"倾向,即单纯地追求所谓的"思想健康""主题崇高""积极向上",在主流价值面前丧失了独立的见解和自我的创造性。我们当然应该提倡和弘扬社会价值尺度、道德原则,但不能将其教条化、模式化,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作文之源。高中学生要写好高考作文,需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搜集和汲取作文养料。白居易有语云:“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这就说明,文章是与时代、生活分不开的。历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大多要求联系社会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现实的理性思辨。以广东高考作文为例,2010年《与你为邻》,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2011年《回到原点》,要求:“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2012年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题目的材料中也体现了作文的思辨性特征,旨在引导我们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发展,关注学生自我的见解。所以说,高中学生要更充分地做好作文备考,就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写好话题作文必须具有把握话题的能力、开发思路的能力、选取题材的能力、展开想象的能力、驾驭文体的能力、全面创新的能力。这六种写作能力解决了"怎样想""、怎样写"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笔者分析了2008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发现了今年的作文题有一个新的动向,那就是紧跟社会热点和焦点。如全国卷Ⅰ、北京卷(小作文)、四川卷和江西卷4套试卷的作文直截了当地出了紧跟社会热点、焦点的题目。另外,还有上海卷、天津卷、安徽卷和广东卷这4套试卷的作文题,也暗扣了社会热点、焦点。这样,明、暗就有8个作文题是与社会热点、焦点相关的。这是高考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一种全新的命题动向,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从2013年开始,江苏省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由命题作文向材料作文转变。与去年故事型材料不同,2014年的材料是哲思类的,主要由两个大家的两句话组成,构成有关"青春""朽"或"不朽"的思辨性话题。"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它来自于法国作家让·克里斯托夫·吕芬。而在英国作家赫列斯特的散文《青春不朽之感》中,开头就说:青年人都不相信有朝一日会死。因为中国人避讳死,所以命题时有所改动.  相似文献   

17.
崔浩  丁海燕 《考试周刊》2012,(65):44-45
一提作文,不少学生就感到"愁""怕""烦",明显表现出对作文的不感兴趣,甚至患有作文恐惧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经过调查不外乎两点: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是缺乏素材的积累,无从下笔是缺乏语言的积累。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考试的不断深化改革,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开放性的作文题增多。其中话题作文已成为中考学生关注的热点,因为话题作文是一种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形式,它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就社会反响来看,话题作文得到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师生的认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可以说,这一命题形式为中学作文教学这潭“死水”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水”,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的作文内容、倾向变幻多姿,不断创新。如全国卷2005年作文话题:“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2006年是寓言式材料作文:围绕乌鸦的行为,联系人生。写一篇作文;2007年则是漫画作文“跌了一脚”;2008年结合“汶川地震”,写人间之爱。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文章合为时而著”。这稳中求变的形式要求当代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指向新课程标准,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江苏省13个市的中考作文题中,都渗透着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