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送孩子上犹太学校?”语气里有好奇,也有不理解。实际上,生活中好奇和不理解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我们缺少的是驱使自己去尝试、去探索的勇气。如果问题改成“去犹太学校,有什么好处吗?”“你学到什么?他们有什么跟我们不一样?”我想世界会变得更友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拉得更近些。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中,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目标是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学前教育也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为每一所幼儿园、每个人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前教育新路径指明了方向。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什么是高质量的幼儿园?它有什么要求?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怎么量化评价?或许现在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中对高质量的阐释。但我认为的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一定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按预定的标准去“塑造”人、“培养人”、“约束”人,还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说后者更符合人性。教育是通过“流水线”生产“标准件”,还是依据不同学生的特质和现实发展水平去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各具个性的发展主体?应该说后者更符合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4.
体育大义     
“你知道什么是体育?”——“你说什么是体育,体育就是什么!”“篮球是什么?”——“NBA”!大概没几个人会说:“篮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是……”云云。“足球是什么?”——“世界杯”!喜欢足球,热爱足球的知道什么是世界杯,不喜欢足球的人也知道世界杯是什么玩艺儿。“学生喜欢的是什么?”——《篮球飞人》乎?《灌篮高手》也。  相似文献   

5.
如果考试是对人的测量与评价,那么考试就应该被纳入哲学的视野,因为哲学的终极问题就是“人”,或者说是对“人”的探测。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就宣称:“什么是哲学?认识你自己。”康德也认为哲学归结起来就是:“我能够认识什么?我应该想什么?我能够期望什么?什么是人?”而现代存在主义则直截了当地追问: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的“教”,终极目标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最终要变成学生“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也无论是什么模式的课堂,“教学拓展”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课堂流程。  相似文献   

7.
你去旅游过吗?在旅游之前你会做什么事情呢?是否一定会好好“策划”一番──想一想去哪里,是跟旅行团去还是自己去,是和家人一起去还是与同事结伴,坐飞机还是坐火车,准备花多少钱,想去看什么,希望有什么收获……无论是时间较长的旅行,还是三两天的旅游,我们都会做一番认真的策划才出发。应该不太会有一家人出游的时候会这样:“咱们五一去旅游吧。”“好啊.去哪儿?”“现在想它干吗?到时候再说。”等到五月一日早晨一家人出得门来,一个人问“去哪儿”,另一个人说“随便走,走到哪儿算哪儿,没钱就回来”。会有这样的旅游吗?有也只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8.
有的家长问:孩子们天天都在“解题”,解答大量的习题,如概念题、计算题、应用题,这些学习活动难道不是在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吗?我们的回答:不仅仅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关注的“解决问题”并不等同于这些解题活动,它的内涵比这些解题活动要丰富得多,它的外延也更广泛,要求更高。新的数学教材所提到的“问题”不限于纯粹的数学题,如原来教材“应用题”中的问题,它既可以是纯粹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是以非数学形式呈现的各种问题。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其核心都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想、交流、推理和验证”等富有思维…  相似文献   

9.
刘军 《教书育人》2004,(5):27-27
在丹麦,如果你问一个问题“什么人是丹麦人的骄傲”?无论是医生、公务员还是乡下的农夫,他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安徒生。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平民教育”?相对于“非平民教育”,它的目的是什么?“平民教育”是准备向哪些人提供的?“平民教育”是本刊年度关注的重点话题。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帮助人认识、发掘自身的潜力,并且为基于个人意愿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创造条件;弥补先天客观条件上的不足,减弱家庭背景、地域、性别等因素在成功方面的作用,促进个人的努力、偏好、能动性、天资等在成功上的决定意义,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伟大之处,更是基于人的尊严而自然产生的对教育的诉求。因此,无论是“平民教育”也好还是什么形式的教育也好,都不应该有悖于这个最基本的准则。本期所登的一组文章,对“平民教育”的认识有所不同。不同的声音是件好事情,这给了大家更多的看问题的视角,而掀起“平民教育”的讨论也正是本刊的初衷。衷心地希望,讨论不是“清谈”,洋洋万言不是纸上谈兵。所有这一切,对于在教育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最终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一、“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配套的人教版《教学参考书》译之为:“古代和现在(基本精神)(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基本精神”指的是什么?什么东西是相同的?读后仍感茫然。这样硬译似不可取。原句是个省略句。古今“什么”一也,人与我“什么”同耳,这两个“什么”省略了,要补出来才能使文理贯通。第一个“什么”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平民教育”?相对于“非平民教育”,它的目的是什么?“平民教育”是准备向哪些人提供的?“平民教育”是本刊年度关注的重点话题。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帮助人认识、发掘自身的潜力,并且为基于个人意愿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创造条件;弥补先天客观条件上的不足,减弱家庭背景、地域、性别等因素在成功方面的作用,促进个人的努力、偏好、能动性、天资等在成功上的决定意义,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伟大之处,更是基于人的尊严而自然产生的对教育的诉求。因此,无论是“平民教育”也好还是什么形式的教育也好,都不应该有悖于这个最基本的准则。本期所登的一组文章,对“平民教育”的认识有所不同。不同的声音是件好事情,这给了大家更多的看问题的视角,而掀起“平民教育”的讨论也正是本刊的初衷。衷心地希望,讨论不是“清谈”,洋洋万言不是纸上谈兵。所有这一切,对于在教育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最终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平民教育”?相对于“非平民教育”,它的目的是什么?“平民教育”是准备向哪些人提供的?“平民教育”是本刊年度关注的重点话题。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帮助人认识、发掘自身的潜力,并且为基于个人意愿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创造条件;弥补先天客观条件上的不足,减弱家庭背景、地域、性别等因素在成功方面的作用,促进个人的努力、偏好、能动性、天资等在成功上的决定意义,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伟大之处,更是基于人的尊严而自然产生的对教育的诉求。因此,无论是“平民教育”也好还是什么形式的教育也好,都不应该有悖于这个最基本的准则。本期所登的一组文章,对“平民教育”的认识有所不同。不同的声音是件好事情,这给了大家更多的看问题的视角,而掀起“平民教育”的讨论也正是本刊的初衷。衷心地希望,讨论不是“清谈”,洋洋万言不是纸上谈兵。所有这一切,对于在教育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最终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平民教育”?相对于“非平民教育”,它的目的是什么?“平民教育”是准备向哪些人提供的?“平民教育”是本刊年度关注的重点话题。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帮助人认识、发掘自身的潜力,并且为基于个人意愿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创造条件;弥补先天客观条件上的不足,减弱家庭背景、地域、性别等因素在成功方面的作用,促进个人的努力、偏好、能动性、天资等在成功上的决定意义,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伟大之处,更是基于人的尊严而自然产生的对教育的诉求。因此,无论是“平民教育”也好还是什么形式的教育也好,都不应该有悖于这个最基本的准则。本期所登的一组文章,对“平民教育”的认识有所不同。不同的声音是件好事情,这给了大家更多的看问题的视角,而掀起“平民教育”的讨论也正是本刊的初衷。衷心地希望,讨论不是“清谈”,洋洋万言不是纸上谈兵。所有这一切,对于在教育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最终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平民教育”?相对于“非平民教育”,它的目的是什么?“平民教育”是准备向哪些人提供的?“平民教育”是本刊年度关注的重点话题。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帮助人认识、发掘自身的潜力,并且为基于个人意愿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创造条件;弥补先天客观条件上的不足,减弱家庭背景、地域、性别等因素在成功方面的作用,促进个人的努力、偏好、能动性、天资等在成功上的决定意义,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伟大之处,更是基于人的尊严而自然产生的对教育的诉求。因此,无论是“平民教育”也好还是什么形式的教育也好,都不应该有悖于这个最基本的准则。本期所登的一组文章,对“平民教育”的认识有所不同。不同的声音是件好事情,这给了大家更多的看问题的视角,而掀起“平民教育”的讨论也正是本刊的初衷。衷心地希望,讨论不是“清谈”,洋洋万言不是纸上谈兵。所有这一切,对于在教育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最终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习惯被简称为“五育”。“五育”应当和谐发展。“五育”和谐发展的基本涵义是什么?“五育”和谐发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现阶段应创造哪些条件实现“五育”和谐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前些年由于受“唯升学率是看”、“唯考试成绩是看”办学倾向的影响,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中并没有多少人去深思过,更没有多  相似文献   

17.
教会做人     
周德义 《教师》2019,(1):130-130
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每个社会都会思考的问题。说到根上,说到根基、根本上,我以为,教育即是“教会做人”。无论是儒家的教育观,教育是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正心”“诚意”和“修身”养性,形成完善的人格,最终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还是蔡元培所言“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或者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以及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都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是“教会做人”。既然是人,必然有一颗人的心。  相似文献   

18.
小朋友们,一句话必须有头,有尾。什么是头呢?一句话的头,是指句子中的“谁”或“什么”。“谁”?是指人,“什么”是指人以外的所有的东西。什么是尾呢?“尾”就  相似文献   

19.
快闪     
兄弟姐妹、叔叔阿姨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快闪”吗?什么?不知道?也……也太老土了吧选让我来告诉你吧“快闪”又叫“FlashMob”,是一种很惊险,很刺激的活动。什么?有多惊险、刺激?这个……我……反正就是好惊险、好刺激!你想怎么惊险就怎么惊险,想怎么刺激就怎么刺激!“FlashMob”行动一般是很多互不相识的人共同来做一件事情,做完后就“快闪”。什么?没听懂?!你也太……太笨了吧!给你举个例子吧。上海那个什么花园在今年一月份的某天中午12:45分时,突然出现很多手拿气球的人,有400多位吧,12:48分时,那些人突然大笑三声,然后一边大喊“死啦…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的发言很真实也很生动。读后深思,我想,同学们要和家长成为“知心朋友”就有一个最应该议论和沟通的话题——追求。 陈婷婷同学问得好:“有房子、有车、有钱那又代表什么?”范玲燕同学也问得好:“你周游世界又是为什么?”这些问号是有内涵的。有同学还说:“最重要的是做自已理想做的事”。实际上这是在提问:人生在世究竟应当追求什么?是金钱?是文凭?是享乐?还是另有更高的境界?这既是现实话题又是长远话题,花时间值得。我建议同学们跟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