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民事执行立法体例涵盖了立法模式与立法构造两个方面,立法模式解决民事执行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外部关系问题,立法构造解决执行程序规则与执行措施规则的内部排列组合问题。各种立法模式与立法构造的特点鲜明,长短并存,瑕瑜互见。基于民事执行有别于民事审判的本质属性,结合我国民事执行的制度建设得失和司法实践需求,我国宜采取制定单独民事执行法的"审执分离"的立法模式,并在立法构造上选择以"总分结合型"做基础,附带吸收"完全混合型"与"完全并列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上,民事执行裁决权经历了审执不分和审执分离的不同阶段,目前民事执行裁决权在配置中存在如下问题:裁执不分;执行人员难以适应专业化裁判的要求;难以对执行工作监督和配置审判资源。这种配置不符合分权制衡原则;不符合按照权力性质分类配置原理;不符合司法改革潮流和国际惯例;不符合执行裁决的正当程序要求;不利于提高执行效率和促进执行公正。为此,应明确执行裁决权与执行实施权的权能划分标准,增设执行裁判庭,将执行裁决案件与案外人异议之诉集中到一个部门审理,建立完整的执行裁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执行难是目前困扰着人民法院的正常工作、影响司法权威的一个顽疾,《强制执行法》呼之欲出,而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则问题是完善强制执行立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探讨强制执行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则: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优先清偿原则;执行标的有限原则;以财产执行为主、以人身执行为辅原则。  相似文献   

4.
由于立法指导思想和原则的不明确,导致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在制定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完善我国强制执行立法要做好四方面工作:第一,建立一套完整的民事强制执行法律体系;第二,立法指导思想要立足于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第三,要加强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力度;第四,执行措施要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有相应的程序辅助。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措施是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核心内容,在民事执行程序中举足轻重.本文从分析我国民事执行措施立法和实践中的缺陷入手,结合民事执行措施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完善与创新民事执行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执行难”向人们提出了执行立法和构建执行法院紧迫性问题。通过分析中外历史经验,提出按“审执分立”的原则,加快执行立法,构建独立的执行机构,对解决“执行难”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救济立法过于粗糙、欠全面、难操作 ,不能全面公正地保护当事人及第三人的合法权利。针对这一现状 ,参考国外民事强制执行救济的成功作法 ,应对我国执行救济制度作以下完善 :一是建立程序性救济制度即执行异议 ;二是建立实体性救济制度即异议之诉 ,异议之诉可分为债务人异议之诉和第三人异议之诉。  相似文献   

8.
民事案件“执行难”已是司法进程的一大困扰。对此,司法实践将民事执行调解作为执行形式之一。然该执行手段仍未得到立法上的承认。从理论原理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存在其可能性;从其确立意义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具备必要性;从司法实践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具有可行性。故将民事执行调解纳入立法规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赖健 《许昌学院学报》2002,21(3):115-117
我国学界有关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分歧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执行主体、执行依据、执行手段和执行目的上各有说辞,这表明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立法模式尚处于一种不成熟、不统一的状态.必须通过对各家理论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国外立法情况的介绍,求得各方的共识,准确界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孙娜 《考试周刊》2007,(18):81-82
“执行难”长期困扰着人民法院,为社会所关注,近年来的执行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执行工作的进步,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我们必须走出执行改革的误区,认识到“执行难”只是执行工作的表象,其内因是民事执行权的弱化,是民事执行权弱化导致了“执行难”。本文试从民事执行权弱化入手,分析民事执行权的本质,进而探讨如何矫治民事执行权的弱化,通过执行立法建立民事执行威慑机制,建立分权制约、相对独立的执行管理体制,从而强化执行权力,最终实现民事执行工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机构改革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法院执行难的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要解决这一难题,应当从改革民事强制执行机构入手,并根据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建立起在法院系统内部的统一框架,把强制执行权分配给法院两个职责权能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行使,即把执行实施权归入司法警察部门,执行裁判权则由现在的法院执行庭行使。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处在应急管理的第一线,它的执行力强弱直接决定着突发公共事件能否得到快速、有效、妥善的解决。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执行力不强存在于执行人员、制度、组织、技术等几个障碍因素。要从根本上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执行力,执行人员应当加强素质培养,创新行政运行机制,推进法制建设,强化政府问责制。  相似文献   

13.
以聘任制为核心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实行科学管理,才能逐步建立促进学术职业和高校共同发展的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在聘任制改革中,加强共享决策与参与管理,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能,是改革实施成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仍存在着不执行、乱执行和难执行等执行力不强现象。研究政府执行力问题,旨在进一步强化我国政府执行力,避免政策执行中出现各种行为偏差,保证政策顺利执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权力的一个基本悖论是公共权力的个体行使.由于公共权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有效监督不能把官员假设成"人民公仆",而应将其假设成"贪官污吏";有效监督的条件必须是直接监督、独立监督、有权威的监督.我国公共权力监督失效是由于监督形式多且流于形式;各学科所推崇的"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社会制约权力"范式都存在一定缺陷.一种新的"合力监督论"值得研究.在我国,要使监督形成合力,一个有效途径是使监督法制化,即尽快制定《监督法》、《反干预法》和《信息公开法》.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联邦独立管制委员会修正了传统的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是一个具有行政权、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独特机构,独立于美国行政部门。美国联邦独立管制机构的制度在美国兴起现象及其缘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混合配置及权力运行的限制,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对我国管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缺少完备的民事诉讼生效裁决执行体系,以致一些实体裁决往往无法落实。民事执行中普遍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严重影响了债权人权利的实现。在此背景下,民事执行权的改革无疑将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中亟待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从执行权的本质出发,从逻辑上厘清执行权的内在属性,从理论上为我国执行体制改革提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执行和解的法理分析,文章认为:就成立要件而言,执行和解必须具有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就法律定位而言,执行和解属于民事诉讼外的和解;就法律性质而言,执行和解具有公法执行行为和私法契约行为的双重法律性质;就法律效力而言,执行和解不具有既判力,但具有拘束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19.
民行侦查权的有效行使对新形势下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强化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职能,加强人民群众的司法信仰,实现司法公正与和谐,有着重大意义。立足于工作实践,提出在民行侦查权的行使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并加强民行侦查工作中的证据收集制度建设,以促进民行侦查权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