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数家长都在辅导孩子学习,但我发现不少家长的辅导方法有问题,甚至是违反科学的。为此,想谈谈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三忌”问题,和广大的家长读者共勉。一忌“发火”家庭辅导可说是门艺术。正因如此,辅导孩子是件  相似文献   

2.
我的童年是在海林市柴河镇的一个山村里度过的,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阳光村。五岁那年我被送进了村里的幼儿班,教我们这些顽皮孩子的是一位姓张的年轻女教师。在我的记忆里,张老师很漂亮,乌黑的长发,自然地搭在前肩,尤其是她那双有神的大眼睛,总是微笑着看着你,仿佛会说话。张老师在家里的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大人们都叫她“三花”,我们也在背后顺口亲切地称她“三花”老师。“三花”老师教课很认真,也很有耐心。记得刚学写数时,我不会正确书写数字“8”,总是画两个“鸭蛋”摞一块就成了。这被细心的张老师发现了。她就耐…  相似文献   

3.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对每个孩子来说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活动。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主动发展呢?这的确是门艺术。我认为要使孩子在评价中健康发展教师还应该具备“三会”(学会欣赏、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三心”(平常之心、平等之心、宽容之心)。  相似文献   

5.
当今家庭的“三独”:独门、独户、独生子女,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的新问题。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邻居间的来往也少。让孩子走出门,父母怕孩子“野”了,请别的孩子进来,又怕弄脏房间,碰坏家具电器。这种情况对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当然是很不利的。交往危机日益成为解决独生子女问题的重要环节,它迫使我们在指导家庭教育时探讨一些新的方法和途径,“三人友好小组”就是在  相似文献   

6.
我的童年是在海林市柴河镇的一个山村里度过的,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阳光村。五岁那年我被送进了村里的幼儿班,教我们这些顽皮孩子的是一位姓张的年轻女教师。在我的记忆里,张老师很漂亮,乌黑的长发,自然地搭在前肩,尤其是她那双有神的大眼睛,总是微笑着看着你,仿佛会说话。张老师在家里的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大人们都叫她“三花”,我们也在背后顺口亲切地称她“三花”老师。  相似文献   

7.
我园以孩子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行动研究为基础,管理者、家长与教师“三方”联动,找开园门落实《纲要》,在贯彻《纲要》工作中提出三个“看得见”,即教师的成长看得见,孩子的发展看得见,管理的变化看得见。通过幼儿园工作的变化告诉家长,告诉社会,什么样的幼儿教育是优质的幼儿教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一位小学校长赴英国培训,考察了两所小学。其间,校长问一个英国老师:“你教什么?”(小学校长是想问一问她教哪一门学科),老师回答很干脆:“我教孩子!”参观另一所小学时,问同样问题,教师仍回答“我教孩子!”  相似文献   

9.
<正>大凡做老师的,都免不了要批评孩子。一位成功的老师应如何使用恰当的批评手段,提高批评的艺术——让被批评都心悦诚服,并在行动上尽快地改正错误和缺点呢?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孩子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孩子的尊严感,激发孩子上进心,促使孩子道德上的自勉。我以十几年的班主任经历,谈谈批评孩子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沈松明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2):22-22
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平时活泼好动。可是,开学没多久。老师捎话来了:“你家孩子上课时一声不吭,不愿意举手发言!”我一听纳闷了,怎么会这样呢?他平时可不是这样的啊!问是怎么回事,孩子回答说:“以前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我常常不举手就回答,老师就批评我乱插嘴,不遵守课堂纪律,所以,我现在上课就不讲话了,免得挨批评!”原来如此,看着孩子一脸委屈的样子,我一时竞不知说什么好。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2005,(1):14-19
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公平” 山西运城市家长: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比较调皮,常常因纪律问题或同学问一些淘气的事,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我们很感谢老师为孩子付出的辛苦。最近儿子说,老师对他的批评“不公平”,而且非常生气,多次提到这件事。我们想,可能是老师因为忙,没有做详细的调查所致。但儿子的情绪也让我们想到,是否平时在教育孩子时,太强调公平原则,以致让儿子产生这样强烈的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一些不太公平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2.
听说幼儿园要让孩子走出园门,发挥社区的教育作用,我这个做父亲的很是支持。孩子走进幼儿园可以在儿童小社会中得到锻炼,而走进社区则可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体味生活。不过虽说支持,心中还是有些疑问,因为不知道孩子们如何走进社区。谜底很快揭开了。有一天我刚进家门,儿子便冲过来对我嚷道:“爸爸,今天我到草坪里捡废物去啦。”“为什么捡废物?”“爱护环境呀。”爱护环境,这是我听到儿子说过的第三种“爱”。第一种是爱吃什么,第二种是爱玩什么,而这第三种爱环境是一种摆脱了自我的爱。想想看,像北京这样人口文化层次较高的…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师面对的孩子各不相同:有的乖巧、懂礼貌,比较招人喜欢;有的性格倔强,攻击行为严重,爱惹事生非,在老师眼里属于不招人喜欢的“个别儿童”……如何教育好“个别儿童”是很多幼儿教师非常头疼的事。我们班的晨晨小朋友很聪明,也很能干,就是“侵犯”行为特别严重,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稍不如意,就动手打人,经常是一天打好几个小朋友。老师批评他,他根本不当回事。对这样的幼儿,有时我真失去了信心。在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转变教育行为的活动中,我受到的触动很大。我相信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没有不好的孩子。一天早饭…  相似文献   

14.
吴杭华 《学苑教育》2019,(13):11-11,13
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与学生实际密不可分的工作,又是一门心理课,更是一门艺术课。我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孩子一生的道路。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此文我主要谈了如何从五方面“惯”好孩子的心得,分别是用“身”培养孩子好习惯;用“爱”抚慰孩子心灵;用“严”让孩子有责任感;用“细”为孩子引路;用“法”为孩子治“病”。  相似文献   

15.
每年“六一”节,我园都要表彰一批“好孩子”。我想,往年的“好孩子”都是老师指定的,现在大班的孩子已进入第二学期,马上就要上小学,应该适当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于是,我决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评选。出乎我的意料,幼儿评选时一个个都很认真,也很有见地:“缪丽丽上课很爱动脑筋,出勤又好。”“华强也很好。”……这样先评选了几个大家都认为好的,接着,有的幼儿提出:“一青也很好!”我愣了一下,这孩子平时表现并不怎么样,过去经常因为上课不专心而被老师批评。“他有进步!”“他上课很认  相似文献   

16.
我到学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会上老师点名批评了一名学生,说这孩子上课扰乱课堂秩序,下课喜欢打架欺负小同学。老师还用了“行为粗野”这样一个我认为很不恰当的词来评价这位学生。当时,我看到孩子的父亲满脸通红,内心很愠怒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时金林 《师道》2002,(11):13-13
一次我到朋友家作客。不经意间,看见朋友的爱女胸前挂着一张显眼的封塑的小牌。近前一瞧,原来是一块类似“二道杠”的标志,上面写着“好孩子”三个字。孩子说,这是他们的班主任发的。两个星期评一次,根据平时的表现评比得来的。孩子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得意与喜悦。我的这位老友也喋喋不休地告诉我,孩子为了评上这个称号,连续十多天上课、作业、答问等方面做得都很出色,这一次总算评上“好孩子”称号了,这也给我们争了光,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呢?不过,上次评比时,孩子没能评上,一回家就挺不高兴。为这个小标志,她…  相似文献   

18.
三道门     
远远地看见那道铁门,我想起母亲的话:“去吧,孩子,大胆地去吧!”走进铁门,老板问:“你是来应聘的吧?”我点点头。“年轻人,凡来这儿应聘,必须先过三道门。第一道呢,就是这铁门。”老板做出一个“请”的姿势,那样子很滑稽。我轻轻地推了推,它没有开。于是我又重重地推了推门,门似乎越推越紧。我灵机一动,将门向外一拉,不想竟被我轻松地拉开了。老板投来赞许的目光,说:“小伙子,你很有创意!”第二道门是一对红彤彤的木门,关得很紧,却没有上锁。不就是一对木门么!我用力推,用力拉,门没有开的意思。我羞怒了。这时,我听见母亲说:“孩子,每扇门都…  相似文献   

19.
星期天,我领孩子去串门,孩子看到一个小摆设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那家的大人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我百般推托不了,只好依了,满足了孩子要人家东西的欲望。回家的路上,我批评孩子:“今天的表现不好.看到人家的东西好就想要,这不是好孩子。如果下次还这样,妈妈以后出门再也不带你了。”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非常不安,因为孩子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看见人家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20.
不抓“小辫子”更不“拧三圈”石家庄市曙光小学王莉芳小学生出现打架、不守纪律的事是常有的。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对待学生的缺点、差错绝不抓“小辫子”,更不“拧上三圈”。坚持“错了就改,改了就是好学生”的教育方法,我曾使一个“打架王”变成了懂事的孩子。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