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前阶段是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父亲在这个环境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大连市某幼儿园116名幼儿及其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年龄特点,从父亲学历出发探究影响父亲教养方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索父亲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关系。并针对本次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108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父亲教养投入问卷调查和道德情绪情境故事实验,考察父亲教养投入与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发展的关系.父亲教养投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可及性、责任性和互动性,父亲教养投入水平在幼儿不同年龄、父亲学历与其主观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年龄差异显著,5~6岁幼儿在自豪、尴尬情绪理解方面显著高于3~4岁幼儿,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在性别方面差异不显著;父亲教养投入中的规则教导、榜样示范与幼儿自豪情绪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投入在责任性、互动性和可及性方面上均与幼儿的内疚、尴尬、羞耻情绪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规则教导显著正向预测幼儿自豪情绪理解水平,规则教导和父职成长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尴尬情绪理解水平;父亲发展规划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内疚情绪理解水平,父亲教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羞耻情绪理解水平.积极的父亲教养投入有助于幼儿道德情绪的理解,为幼儿早期形成道德意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父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投入与中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系,以大连市某小学4~6年级学生和他们的父亲为被试,使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修订版、父亲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施测.结果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和惩罚严厉分别与自我意识呈显著正、负相关;父亲教养投入与自我意识不存在相关关系;父亲教养投入在父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和严厉惩罚)与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之间起调节作用.当父亲的教养投入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情感温暖、严厉惩罚教养方式分别能正向、负向预测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父亲教养投入和父亲教养方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成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以广州市学龄前幼儿及其父亲为研究对象,调查父亲教养行为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并且把夫妻的婚姻质量作为调节变量考虑在内,考查其是否在父亲教养行为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结果显示,父亲不同的行为对幼儿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高质量的婚姻可以明显弥补父亲教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试图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个性之间的关系。对 1 87名初中生施测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威廉斯创造情意测验 ,结果表明 :在创造个性方面 ,初中生的优势创造个性是挑战性 ,劣势创造个性是想象力 ;女生的创造性人格明显优于男生 ;初一被试好奇心明显优于初二被试。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教养方式 ,被试都认为情感温暖维度出现频率最高 ,惩罚、严厉最低 ;认为母亲给了更多情感的温暖 ,而父亲更为严厉 ;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认为父亲对于自己有过多的拒绝和否认、母亲对自己过于严厉 ;父母教养方式没有因为被试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个性之间的关系上 ,总的来说 ,父母的情感温暖有利于创造个性的良好发展 ,而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等消极维度则不利于创造个性的发展 ,不过 ,以上消极维度视其来自于父亲还是母亲而对创造个性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安徽3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的4种创造性人格的平均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好奇心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好惩罚严厉都与想象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小学生的创造陛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琴  卢清 《教育探索》2022,(1):30-34
随着时代发展和父亲缺位的出现,我国开始重视父亲的教育价值并且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对2005—2020年十五年间我国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关于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研究数量在逐年增加,研究领域多集中于心理学;主要研究热点集中于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理论建构。未来关于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研究,应拓宽研究方法,重视交叉学科的视角;扩大研究对象,关注农村地区的研究;深化研究内容,加强政策研究;加强机构间合作,形成系统化理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所在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及幼儿入园适应情况,深入分析家庭背景、教养方式、依恋关系和入园前教育等因素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如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孩子形成信任感和安全依恋关系,开展正面教育和做好入园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正>弗洛伊德认为,父亲倾向于提供规则和纪律,而母亲倾向于提供爱和温暖。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同,父亲所拥有的区别于母亲的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等,使其能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独特、不可或缺的支持。1.父亲参与影响幼儿认知发展父亲参与教养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于社会交往和职业类型等的差异,父亲比母亲有更多参与人际交往的时间和机会,相应地就拥有更多的人际交往经验和更好的交往策略,能在人际交往方面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孙彦 《早期教育》2012,(7):83-8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宝鸡市3岁-6岁幼儿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上父亲对参与幼儿早期教养的认识较为客观正确;父亲参与频率总体偏低;父亲参与教养的内容与方式主要包括九个方面,其中间接支持参与程度最高,然后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业鼓励、规则约束、情感表达、教育指导、关注监督、成长计划、日...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测量法,以大连市某幼儿园104名3~5幼儿为被试,分析了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与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5岁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存在年龄差异,幼儿的多元智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且该年龄阶段是多元智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幼儿空间智能发展的性别差异显著;3~5岁幼儿多元智能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气质特点不同的幼儿在多元智能的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父亲在位研究成为父子关系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父亲在位即子女的心理父亲在位。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子女的健康发展。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父亲在位理论对留守儿童教养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薛建梦 《早期教育》2013,(10):50-53
本研究从人类发展的生态系统论与家庭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祖父母教养的基本情况,考察了祖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祖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月收入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祖父母教养方式与学前幼儿社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祖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养育维度与幼儿的领导取向以及与别人共处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回归分析显示,养育维度能显著预测幼儿的领导取向以及与人共处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对幼儿具有重要影响的微观系统,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核心家庭育儿压力的增大,祖辈-父辈共同养育的模式越来越普遍。“三代同堂”式、“幼儿流动”式及“教养人更替”式成为目前共同养育的主要形态表现,教养人“主角”与“配角”定位模糊、不同层级教养人之间存在代际博弈及教养人频繁更替使教养方式难以一致是共同养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不同教养人角色异化,影响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代际博弈导致家庭关系失衡,影响幼儿情绪稳定性;教养人之间教养方式分歧,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要明确双方教育权责、建立亲密互信的亲子关系及加强祖辈与父辈之间沟通,共同养育好下一代。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298名4-6岁农村留守幼儿的祖辈及其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祖辈教养方式与农村留守幼儿在园自我控制的关系。结果:(1)祖辈倾向于使用权威型教养方式,对男孩更多使用专制型教养方式,民主参与维度上女孩得分高于男孩,祖辈的教养方式在农村留守幼儿年龄上没有差异。(2)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水平中等偏上,除冲动抑制性外,其他自我控制维度女孩高于男孩,5岁组、6岁组均高于4岁组。(3)祖辈理性/规则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是影响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保护因素;祖辈非理性/惩罚教养方式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农村留守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是影响农村留守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市3所幼儿园3 ̄6岁382名幼儿责任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责任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容易促进幼儿责任心良好发展;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幼儿责任心不良发展。  相似文献   

17.
借助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高校部分本科生进行父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状况之间关系的测试,结果发现,父亲教养方式对男生的性别角色发展没有显著相关,而对女生的性别角色发展则有显著相关及一定预测作用。父亲的鼓励与理解对女生性别角色健康发展有利;反之,则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以某市幼儿园107名3~5岁幼儿为被试,分析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年龄差异,并探讨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与母亲气质、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5岁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存在年龄差异,且在不同气质类型母亲的不同教养方式下,幼儿的情绪能力发展具有显著差异。其中,耐受型母亲的幼儿情绪能力发展最好;敏捷型、感觉敏感型次之;持续型较低。母亲教养方式为权威型的幼儿情绪能力发展最好;民主型次之;溺爱型较低。母亲气质与教养方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河北省不同地区三所初级中学的在校学生为被试 ,对初中学生品德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 :初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存在差异 ;初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 ;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群体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模式不同 ;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充分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的不惩罚严厉和母亲的不拒绝否认  相似文献   

20.
以372名3~6岁幼儿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并探究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亲参与在生活指导、学习指导两维度得分较高,而在家庭作业指导、家园沟通两维度得分较低,即父亲更多地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较少参与学校教育。(2)父亲参与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母亲参与。(3)建构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除模型M1(父亲生活指导)外,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