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担任了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教学三个月后,统计了一下,课内习作两次:《记一次课外活动》、《我熟悉的一个人》;课外小练笔11次:《我的新老师》、《竞选班干部》、《中秋之夜》、《国庆趣事》等。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习作要求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新课改以来,我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习作教学的新路开辟上,其实潜心摸索如何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内容,用好结合教材的小练笔,也能构建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作文教学方法。我的实践经验是从课内、课外两把"抓手"抓好小练笔,通过补白、仿写、续写、抒情等方式抓好课内,"勤"写抓好课外,历练老成,使小练笔成就习作大作为。  相似文献   

3.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课内习作练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是从第二学段明确规定课内习作最多每学年16次。广大一线教师都知道,这样的安排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练笔贴近教材,紧随课堂,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也是联结阅读和作文的一座桥梁。课堂练笔相较于作文,因其形式多样、机动灵活、难度适中,学生乐于接受,又因其针对性强、作用显著,教师乐于组织安排。那么,课堂练笔究竟练在何处,才能发挥练笔的最大功效呢?笔者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易于操作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中作文教学资源的途径: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内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小练笔。现对笔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几次课内小练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胡益旦 《教师》2013,(1):85-85
每每提及作文教学,许多教师都会皱着眉头感叹说:“这的确是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而更多的学生则是“横眉冷对方格子,俯首甘愿咬笔头”。因此,笔者试着采用习作小练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所谓习作小练笔就是指在完成大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内外读物和日常生活中的习作要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习作,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并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因小练笔具有“小、巧、活”的特点,所以深受学生喜爱,很容易就能拨动学生心中写作的那根弦。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易于操作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中作文教学资源的途径: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内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小练笔.现对笔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几次课内小练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语文教师,我时常在思考,怎样在日常的教学中,较为有效地引导学生由仿到创;怎样培养学生自觉地把习作根植于阅读,从中汲取别人的言语智慧,贮存大量的语言材料;怎样让学生在习作中易于做到生活积累与已有语言模型的自动匹配,从而降低作文的难度。课内"小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作为习作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的学习有机整合,熔读、思、写于一炉,达到融会贯通、即时指导、多练多写的目的。下面,笔者就以课内"小练笔"为例,谈  相似文献   

8.
"小练笔"是习作教学的有效训练途径,也是习作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练笔"为习作教学积累写作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习作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不可忽视"小练笔".本文剖析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教材"小练笔"安排形式,解读了"小练笔"的内容,提出了"关注内容,立足语言,丰富形式"的"小练笔"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写下文题,突然想起语文书中的两首古诗: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和朱熹的《观书有感》。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抒发的是读书的感受,可我觉得,这何尝不是说我们习作教学的努力方向呢?只有引导学生坚持阅读,获得“源头活水”,才能使其在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得法;而又只有在实践练笔中感悟体会。才能真正明了自己写作的长处与短处,使写作水平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教学大纲》将学生“写”的能力培养摆上了重要地位,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达到“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中年级起,除了“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以外,还要求“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养成“乐于动笔”“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由此看来,教师必须紧紧依靠教材中的范,指导学生随课练笔,使“大习作”与“小练笔”有机穿插,帮助学生逐渐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便一筹莫展 ,无从下手。这固然有言之无物的原因 ,但也受言之无序的困扰。因为每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 ,学生练笔次数少 ,容易产生教学与作文相脱节 ,形成讲课是讲课 ,作文是作文两张皮的情况。为弥补这一不足 ,我在阅读教学的同时 ,针对所学课文进行作文小练笔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练笔是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的 ,在教学时针对所教的课文内容 ,设计典型的小练笔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也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 ,在《穷人》一课中 ,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  相似文献   

12.
在课改背景下,如何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这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普遍关注的问题。有效地语文课堂小练笔需要思考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为什么写。三是什么时候写。笔者认为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写什么,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恰当地运用,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的练笔内容。我们不妨根据小练笔的不同目的,从下列几个角度来设计小练笔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这是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提出的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小学作文就是“练笔”,就是“习作”。练笔,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是重中之重。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中的精彩语言,感悟文本中的表达技巧,迁移文本中的写作方法,精心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在一课一练的过程中慢慢积淀习作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如何有效地巧用文本资源,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8):51-52
本文拟从小学语文课堂适合安排小练笔、文本对习作具有示范作用和课堂小练笔的方法三个角度浅谈课堂小练笔是小学语文课堂习作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练笔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既对作文教学进行补充,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内练笔,是有效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之一。同时,巧妙设计课内练笔,还能营造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活学生自觉、独立地开展思维活动,促进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笔者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认识与做法。  相似文献   

16.
陈华彪 《辅导员》2010,(18):52-53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笔者以为,只要教师重视随文练笔,化习作为小练笔,就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相似文献   

17.
练笔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既对作文教学进行补充,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内练笔,是有效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之一。同时,巧妙设计课内练笔,还能营造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活学生自觉、独立地开展思维活动,促进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笔者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认识与做法。  相似文献   

18.
蔡晓碧 《师道》2014,(10):38-39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文而宜.就文取材,挖掘教材(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的习作资源,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本次习作教材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语”,暗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第二部分是“例文”,包括《我真棒》和《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两篇。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与提示”:选择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一篇习作,写完后能读给别人听,增进了解,与别人分享写作的快乐。题目自选或自拟。  相似文献   

20.
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是学生迈进作文大门的关键,但目前该学段的习作教学存在着较多的缺失现象:习作目标的缺失、习作指导的缺失、习作情感的缺失、习作评价的缺失。必须进行如下统整:教材统整:二度开发教材,人文与工具统一;课程统整:拓展教学资源,生活与习作联姻;过程统整:优化教学指导,课内与课外融合;方法统整:多种形式练笔,展示与交流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