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整本书导读课教学是在学生接触一本新书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在学生面前开启一个新的阅读世界,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期待为最终教学目标。导读课更注重的是"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经验,可以按解读封面、阅读片段、朗读目录、问题探讨等教学环节,在导读课上"导"出兴趣,"导"出精彩。  相似文献   

2.
名著导读导什么,兴趣与方法显然是最重要的.导而有趣,会刺激学生读书的欲望;导而有法,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而有度,能给学生留下更多自己探索的空间. 一、阅读体验是前提,读厚读薄要剪裁 这里的阅读体验主要是指教师在名著导读课前的阅读准备工作.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显然需要教师对整本书进行恰当的剪裁,选择一个切入点,带领学生在这本名著中获得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才能称其为名著导读课.所以,教师应该是亲身实践的阅读者.没有亲自走进文字中间,就难以从中挖掘出教学最需要的“点”,进而无法开展贴合学情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整本书阅读正迈向课程化,按照阅读指导的时间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前期导读课、中期推进课和汇报展示课。对于名著阅读教学而言,大都重视导读和展示,但对于名著阅读的中期推进,则没有确切指导,甚至是缺少关注。如果老师"虎头蛇尾"或者沉浸于阅读训练、陶醉于所谓的阅读展示之中,带给学生的无疑是负担和厌倦,甚至抵触情绪。实践证明:如果学生不喜欢阅读,没有真正地读书,那他就形成不了阅读素养。PISA测试显示:"阅读+做题"的阅读模式与"阅读+读  相似文献   

4.
立足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双维阅读课,从学生文本阅读顺序及文本阅读内容两方面双维构建,相应形成推荐式导读课、指导式方法课、产品式展示课及泛读、精读、品读课课型。  相似文献   

5.
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设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实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能使语文阅读教学高效化,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我校通过作品推荐课、绘本导读课、绘本导写课、阅读方法指导课、小说阅读指导课、群文阅读课等,实现了课外阅读教学的高效化。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导读?导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实践的教学活动。导,是教师的主导,因势利导,启发诱导;读,是学生主体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因势而导之,学生才有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能动性。其导读技法如下: 一、直观法 直观法是把需要阅读的对象直接映入学生的脑际而使之阐明问题,如利用课文插图、挂图、图片、录相或演示等教具和手段,把阅读材料全部或部分地展示给学生,以达到激发读者的欲望,受到启示,产生“顿悟”的目的。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导读,教师先出示挂图,隐去文字,让学生将十幅浮  相似文献   

7.
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组织课堂教学,使教法与学法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事先把课文分为讲读、导读、自读三类课型。讲读课着重通过示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如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圈点批划,如何理清层次、归纳中心;如何分析字、词、句的含义、作用,等等,针对不同文体、不同类的文章,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导读课,“导”,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读”,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读课既巩固讲读课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又为自读课学生的自学打下基础。自读课是训练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独立阅读的课型。如果讲读课上得比较“精”,导读课“引”得恰当,自读课又能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课堂中,生物教师可通过导读、导做、启思、导议、导结、导练等方法对学生进行问题启迪导学1.导读(1)带问题导读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资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  相似文献   

9.
名著导读是新课改之后增加的一个新版块,其教学意义深远,上好名著导读课大有必要。但尴尬的是它往往没有受到重视,教学功利性、随意性强。本文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例谈谈"名著导读"的教学。名著导读不同于名著本身,它的主要作用在"导",老师如果从导的方法上下工夫,导读方法灵活到位,就会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喜爱,为学生种下一粒终身阅读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王春梦 《天津教育》2023,(21):117-119
<正>单字延伸到词汇、词汇延伸到阅读,从短篇延伸到长篇,进而展开整本书阅读,是小学生需要跨越的阅读台阶。整本书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资源分析能力以及对阅读材料经验的迁移能力,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整本书导读课以“导”为主题,通过导读课激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促使其主动走进全新的阅读材料,开阔学习眼界、获取学习经验,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本文立足小学高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展开探讨,简述其概念及教育意义,从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1.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是借助网络环境引领学生尝试网络阅读的方法指导课.这节导读课,我有机整合了相关阅读的资料,做到既扩大了阅读量,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3,(5):44-45
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和前提。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推荐课外读物,根据年龄的特点选择课外读物。注重指导阅读的方式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课,有导读课、交流课等。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评价也能很好地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有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读书的快乐,还与大伙儿分享了阅读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整体感知及整体感知视域下的导读课。以《黑布林英语阅读》高二年级The Canterville Ghost为例,以整体感知为导向,探索英语小说导读课设计,即明确导读课的教学内容,制订导读课的教学目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梳理导读课教学活动设计要点(导入、过程、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规划阅读任务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高中英语阅读课是单元教学的核心,它涉及的内容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下面以SEFCB3ALesson26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1.导读(Pre-reading)。“导”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可适当地讲解一些背景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设计导语,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正式阅读做准备。例如本课可利用视频转换仪展示两张吴哥窑的彩图,设计导语如下:T:Lookatthesetwopictures,please。Whatshowsusinit…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学生读整本书,而整本书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导读”。“激趣—推进—展示”是合理、高效的导读思路,三步融通,步步深入,而读中推进尤其需要策略的支持,形成行之有效的读中推进课。文章以《水浒传》导读为例,围绕读中推进课的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王丽 《英语教师》2023,(8):40-43
介绍导读课和整本书阅读。结合奥斯卡·王尔德的剧本《认真的重要性》,探索导读课教学。认为导读课教学应分五个步骤进行:封面激趣阅读,形成阅读期待;阅读剧本片段,感受体裁特点;主要人物登场,输入背景信息;阅读精彩部分,感受剧本冲突;开展人物评价,探究主题意义。提出导读课教学要关注对兴趣、思维和主题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可以通过名著导读致力于学生内在精神的构筑,所以开展名著导读意义重大。一、多措并举,激发阅读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是名著导读课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缺少不了老师的激发和引导,具体可采取如下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18.
从一九八五年起,我们进行了中学语文“分类定型,放手读写”的教改实验。该实验的实验方案过去刊登过,今天重点介绍一下该项实验的教法,即八种课型。一、导读课(一)目的和课型特点:所谓导读课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各类文章的能力。这种课型应该把重点放在导字上面。要明确两个要求,一是指导阅读各种文章的方法,二是将学生引导到学习语文课的正确途径上来。前者要求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统编教材把"名著导读"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朝着"课程化"方向实施。"名著导读"课应以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为目的,力求做好"导之有效"。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并使其真正走进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7):5-6
文学名著就是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且被广泛流传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文字作品。名著导读的基本思路:确定书目、进行通告、设计导读、品味赏读、交流提升、实践拓展等。名著导读的几种基本课型有:引读课、读中推进课、交流提升课、重读课等。当下所述的名师导读课的几种课型,无论哪一种,都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我们老师也深读细读,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阅读,但又要做好有效的课堂和课外管理,争取家长的支持,一并加入国家的整体阅读中来,培养孩子们读书的习惯,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