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采用XAD2吸附法和GC/MS法,对华山松球果、云南松球果和台桧球果中所含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华山松、云南松两种针叶树球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基本相似。主要是以β-蒎烯、柠檬烯和β-香叶烯为主要成分。台桧球果与华山松球果、云南松球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有很大的差异。另外,β-水芹烯在云南松球果挥发性物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在其他几种针叶树球果中含量很少;在台桧球果挥发性物质中月桂烯和桧烯的含量比较多,而在其他两种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准确测定大鼠血浆中β-榄香烯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系统开展该化合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β-榄香烯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柱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谱柱为Waters Navpack C1s柱(150×3.9mm i.d.,5μm),柱前接Waters C18预柱(8×4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内标为蓬莪术环二烯.结果:大鼠血浆中β-榄香烯含量的线性范围为0.147~ 5.88μg·mL-1,R=0.998,.方法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15%,萃取回收率≥7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β-榄香烯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适用于该化合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HS-GC-MS法分析川木香、广木香、土木香、藏木香挥发性成分,为四种“木香”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顶空进样器结合GC-MS联用技术分析化学成分。结合NISY20.L对色谱结果进行分析,并按照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相对含量。结果 川木香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2种、广木香38种、土木香41种、藏木香41种。共有成分有异戊醛、醋酸、β-石竹烯、Beta-榄香烯、去氢木香内酯五种。川木香以(Z,Z,Z)-十七-1,8,11,14-四烯、醋酸、去氢木香内酯为主。广木香以β-石竹烯、水芹烯、去氢木香内酯为主。土木香以Bohlmann K2631、beta-蒎烯为主。藏木香以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Beta-榄香烯为主。结论 HS-GC-MS可快速、高灵敏度、减少样品使用量分析四种“木香”的挥发性成分,四种“木香”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具体介绍了从松节油获取高纯β-蒎烯的分离条件,并综述了高纯β-蒎烯可能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应用研究,认为高纯β-蒎烯通过氧化或异构化先合成诺蒎酮、派诺酸、2,0-环氧蒎烷(俗称迷迭香醚)或月桂烯,再进行后续反应的途径是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对藏菖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为藏菖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藏菖蒲精油,通过GC/Q-TOF MS联用技术及NIST17.L谱库检索分析精油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从藏菖蒲精油中分离鉴定了58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菖蒲酮,达7.34%;含量大于3%的有11种化合物,分别为β-细辛醚(5.30%)、β-菖蒲烯(5.12%)、顺式-甲基异丁香油酚(4.89%)、.tau.-Muurolol(3.97%)、异菖蒲酮(3.78%)、异水菖蒲二醇(3.63%)、樟脑(3.45%)、芳樟醇(3.24%)、白菖烯(3.23%)、缬草烯醛(3.16%)、α-毕橙茄醇(3.05%)。藏菖蒲精油中含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贮存条件下,肉桂叶精油中微量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鲜肉桂叶及分别在不同贮存温度(15℃、20℃、25℃、30℃、室温)下贮存不同时间(0~90d)肉桂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得到的肉桂叶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测定,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其中微量(相对含量0.1%~1.0%)萜类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在贮存过程中共检测到13种微量萜类成分,分别为(-)-龙脑、γ-依兰油烯、β-杜松烯、香树烯、(-)-α-蒎烯、α-人参烯、石竹烯、喇叭烯、桉油烯醇、库贝醇、毕橙茄醇、α-红没药醇、绿花白千层醇。不同贮存条件下肉桂叶精油微量萜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有较大差异,贮存80d以上的肉桂叶中基本不含萜类成分。该研究为肉桂采摘后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为肉桂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15β,16β-亚甲基-3-羟基-17-酮-4-烯雉甾为原料,经4步化学反应制备屈螺酮,总收率达到24.4%.  相似文献   

8.
付琨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356-356
头孢唑肟和头孢布烯是重要的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唑肟和头孢布烯所需中间体7-氨基-3-无-头孢4-羧酸(7-ANCA)在合成方面有很多路线,本文主要介绍从7β-苯乙酰胺-3-无3头孢-4-羧酸到7-ANCA生产过程中使用活性酶PGA-450的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松香改性反应和酯化反应副产物的树脂油进行分析,所得质谱图直接与该机中的NIST和Wiley 7数据库的标准图谱作对照.结果 表明,松香改性反应副产物树脂油共分离出36个峰,鉴定出29种化合物;松香酯化反应副产物树脂油共分离出61个峰,鉴定出54种化合物.松香树脂油主要化学成分为甲酯类和烯烃类化合物,还有较少量的萜品醇酮类和烷烃类等化合物.甲酯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脱氢枞酸甲酯、枞酸甲酯、异海松酸甲酯和二氢异海松酸甲酯等,色谱含量分别为24.94%、21.03%、8.07%和4.92%;烯烃类的主要化学成分苧烯、长叶烯、异长环烯和莰烯等,色谱含量分别为27.79%、24.23%、14.86%和3.47%;萜品醇酮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Z-β-萜品醇、α-松油醇、α-芳樟醇和α-异甲基紫罗兰酮等,色谱含量分别为4.63%、2.55%、0.29%和0.16%;烷烃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E)-2,3-环氧蒈烷、蒈烷和2-甲基-1-亚甲基-3-(1-甲基乙基)-环戊烷等,色谱含量分别为4.29%、1.23%和0.22%.  相似文献   

10.
γ-丁烯酸内酯是一类具有重要潜在活性的化合物.发展了二价钯催化的2,3-联烯酸和(ω-1)-烯基卤化物的偶联关环反应.反应经过了二价钯催化的氧钯化-碳钯化,重复的去钯氢化/钯氢化及β-脱卤钯化反应.同时还发展了两种联烯之间的二聚环化反应,两分子2,3-联烯酸的反应生成二丁烯酸内酯,2,3-联烯酸与1,2-联烯酮反应则生成呋喃基取代的γ-丁烯酸内酯.  相似文献   

11.
姜超  周密  钱欣  陈枫 《科技通报》2012,28(3):100-104
通过对半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表面酯基的胺基化反应合成了由β-环糊精修饰的树状聚酰胺-胺(PAMAM-β-CD),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表征.为研究外围修饰的β-环糊精包合小分子的性质,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了β-萘酚在不同PA-MAM-β-CD浓度水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在修饰β-环糊精的PAMAM水溶液中,β-萘酚的紫外吸光度随主体分子浓度的变化呈现了不同区域的两种相反递变,这种规律性变化源于β-环糊精空腔高电子云密度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植物枫杨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采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的CDOCKER模块,以已知的枫杨小分子作为配体,乳腺癌相关的BCL-2、MT1-MMP、HER-2作为受体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其对接结果分值,判断其亲和活性,找出枫杨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实验结果显示:配体与BCL-2、MT1-MMP这两种受体的结合活性较HER-2强,69个配体中萜类和甾体类化合物对接活性强于其他种类化合物,其中3-乙酰白桦脂酸、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酸、齐墩果酸、白桦脂酸、(24S)-4,6,8(14),22-麦角甾四烯-3酮、羽扇豆-1β,3β-二醇和枫杨醌对所选的三种受体均有对接活性,且结合能相对较低。通过虚拟筛选,初步确定了枫杨69个化合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为后续枫杨抗乳腺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商熟期及完熟期的红芒6号芒果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进行鉴定.共检出22种香气成分.其中商熟期14种,完熟期10种.主要为萜烯类.醛类.酸类等两个阶段都具有的成分是α-桂叶烯、α-蛇麻烯等;商熟期主要的香气成分是(+)-2-蒈烯;完熟期的主要香气成分是δ—3-蒈烯.  相似文献   

14.
对木质建筑结构中α-蒎烯有机挥发物释放过程进行分析,防范α-蒎烯有机物的超标释放。传统算法中的参数比较固定,不能适应木质建筑结构内复杂影响因素带来的影响,降低了分析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约束模糊聚类的木质建筑结构中α-蒎烯有机挥发物释放分析方法。利用约束模糊聚类方法,能够对影响木质建筑结构中α-蒎烯有机挥发物释放的因素进行有效分类,为木质建筑结构中α-蒎烯有机挥发物释放的分析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建立木质建筑结构中α-蒎烯有机挥发与木质建筑结构空间面积的弱关联规则,最终实现木质建筑结构α-蒎烯有机挥发物释放与空间面积关系的准确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提高分析的准确性,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由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等科研单位首次从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青稞β-葡聚糖产业化开发的空白。β-葡聚糖是一种重要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肠道和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西藏青稞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强小林介绍,  相似文献   

16.
环糊精(CD)是由环糊精葡萄糖残基转移酶(CGTase)作用于淀粉、糖原、麦芽寡聚糖等葡萄糖聚合物而形成的,由6~12个D-吡喃葡萄糖基以α-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根据所含葡萄糖基的个数,可将CD分成多种母体CD,常见的有ɑ、β和γ-CD三种,其中,β-环糊精应用最为广泛。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β-CD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药物包合材料,被广泛应用在药学领域中,研究人员发现β-环糊精(β-CD)具有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等优点。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与许多无机、有机分子结合成主客体包合物,并能改变被包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具有保护、稳定、增溶客体分子和选择性定向分子的特性。本文对β-环糊精(β-CD)及β-环糊精衍生物(β-CDD)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灯盏细辛药材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本文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灯盏细辛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HMBC、HR-MS等方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灯盏细辛乙醚提取部位中分离和鉴定出4个化合物,24(s)-3β-羟基豆甾-5-烯-7-酮(化合物1)、染料木素(化合物2)、3',4'-二甲氧基槲皮素(化合物3)、β-谷甾醇(化合物4)。其中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灯盏细辛药材中分离得到。[结论]研究结果丰富了灯盏细辛的化学成分内容,为今后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独特的丰产的若干天然产物研究”的意义和取得的主要进展及成果。我们较系统地研究了57种药用植物及海洋生物,分离得到330余个化合物,其中萜类、黄酮、生物碱、小肽等新化合物118个。还发现了新的药用柴胡源种。经生理活性试验表明,大多数新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活性。这些成果不仅对开发新的药源有重要作用,而且也丰富了有机化学的内容。对松脂化学研究,完成了由α-蒎烯合成芳樟醇、由α-蒎烯合成高旋光度龙脑(医用级)及樟脑、莰烯一步水合实现高转化率得到异龙脑,合成香料近30种,松香和松节油经转化合成了10余种高分子单体、预聚物及聚合物,萜类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重排等方法也获得有意义的进展。几年中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做报告20余篇,获国家专利两项,培养研究生近70名。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白皮松松脂的化学特征,得出它含有25个主要组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很高,占 46.4%,尤其β-蒎烯的含量高达24.8%。同时,与单维管束和双维管束松亚属16种松树松脂比较分析, 发现白皮松松脂在异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糖松酸和枞酸等树脂酸含量与单维管束松树不同,而与双维管束松树相似。这一结果为建立白皮松亚属提供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创新》2009,(10):18-18
在人体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那就是胰腺.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做胰岛.当胰岛中的β细胞受到比如葡萄糖、乳糖、胰高血糖素等刺激,就会分泌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