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媒介的消极文化倾向与媒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播社会价值观念、塑造人们的行为方式、反映社会生活方式的大众媒介,也必然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媒介管理的任务就是根据媒介传播的特点使之趋利避害,对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利用它巨大的社会功能影响着社会的变化,渗透到社会组织和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有学者称目前的社会为“媒介化社会”。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为媒介的新型“互联网+”教学在小学语文领域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其带来了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两个短视频App上关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分析,从媒介素养的角度发掘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最后给未来小学语文的发展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之“媒介即讯息”这一命题,其意应为:媒介(作为技术、工具)创造了社会,改变了社会,产生了大量“社会内容”(讯息),对人及社会产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而不是“媒介是讯息”此一“误解”。“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的一个总的高度概括而又简单明了的表达,旨在促使人们对媒介技术及其作用的研究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一、大众媒介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产生着正反双重影响一直以来,大众媒介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社会公器,其所具有的监测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化、提供娱乐等社会功能,给整个社会和个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竞争主体的大众媒介受商业逻辑的指使,以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倡导消费主义、个人主义,传播内容日益低俗化、媚俗化。大众媒介传播内容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必然会给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思想观念还不成熟、价值判断体系还未形成的大学生极易沉迷于大众媒介营造的虚幻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追求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介,以其便捷性、及时性等特质在各种媒介中独领风骚,密切的融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手机只是一个媒介工具,但是对手机的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手机依赖行为,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文章以手机媒介的发展概况为出发点,对手机依赖行为进行界定,进而阐述手机依赖的危害,重点探究产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因素,并从提高个人媒介素养和净化媒介生态环境两方面提出应对措施,旨在为人们合理使用手机媒介,改善手机依赖行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接触和认识媒介、参与和利用媒介的动机、目的和行为的总称。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有利于强化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公众的人文精神,为媒介环境的改善和传播效果的改进以及民主社会进程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提高全民媒介素养,需要提高传播主体(“媒介公民”)、接受主体(“社会公民”)和“政府公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优化媒介生态,使媒介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型,过去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模式已经悄然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模式。然而,消费社会形成或者说消费主义文化的兴盛显然无法离开传媒的介入和参与。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的结盟,强化了消费文化环境的推进,尤其是对无法脱离现代传媒环境的广大青少年产生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讨论传媒消费主义视野下的青少年媒介消费生态危机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辽宁省部分高校研究生媒介接触行为、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接触各种媒介体育信息的动机以了解体育新闻、娱乐放松为主;接触媒介类型以手机为主;接触频率以每周3~4次居多;接触时长在30分钟左右;接触体育信息以体育新闻、体育娱乐、健身知识为主。研究生媒介接触行为的差异性对于研究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出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力,促进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9.
帝国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媒介。作为媒介,它对社会形态、社会心理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伊尼斯在《帝国与传播》中所阐释的“媒介决定论”虽有不足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播在国家发展壮大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超越保护主义”价值取向的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祎 《教学与管理》2009,(11):52-53
所谓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是指人们正确地辨别媒介信息、分析媒介信息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致力于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媒介、批判地辨读媒介信息、有效地享用媒介资源,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参与社会实践。学校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更是开展媒介素养教学的主阵地,而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对课堂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目标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下,我国青少年因媒介接触而产生的问题愈加严重,但是媒介素养教育因缺乏政策依据、地位边缘、指导缺位、认识偏差等问题,推进较为缓慢。推进我国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各级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为依据,积极发挥行政主导作用,强化学校作为媒介素养教育主力的作用,形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在内的社会合力,保障媒介素养教育在全社会快速展开。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传递信息的主要物质载体,与现代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西方国家的社会科学家们就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其文化的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阐述。目前我国有关传播媒体与社会科学的论说相对较少,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严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的音乐形式,其存在与发展都受到大众传播媒介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众媒介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与思维活动以及形成普遍社会心理,来产生一种对个体支配性的媒介权力。在这种媒介权力的背后,我们不仅能看到技术所起的巨大作用,同时能看到这种权力往往与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这种媒介权力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成为一股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走向异化。  相似文献   

14.
浅论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众传播媒介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同时,其各种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媒介素养教育内涵,透视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以引起人们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从而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更加有效地促进大众媒介、受众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伴随网络的产生,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交际方式,即以网络为媒介而实现的人际交流方式,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网络之“友”。本文分析了网络之“友”的类型,揭示了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心理因素,并对其命名方式、特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媒介控制在通过媒介作为控制器对社会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必须要考虑媒介所处的整体社会系统 ,媒介控制论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信息在社会系统中进行合理的配置 ,既确立信息资源配置机制 ,进而达到调试社会系统的目的。本文将这个系统视为一个博弈的架构 ,在以媒介为变量对社会博弈系统的考察中 ,分析了媒介充当的三种角色 ,指出只有在合作的前提下 ,谈媒介控制才是切实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是近年来学界、业界广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是随着媒介技术与实践的发展而诞生的前瞻性理论。按照媒介决定论的逻辑,"媒介融合"将对今后社会传播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从概念入手,分析媒介融合的背景,发展方向,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未来媒介融合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南朝诗歌在逐渐走向完美、精致的形成过程中其风格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也呈现出各异的特点。究其原因,从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元嘉体诗歌的媒介主要是以书写媒介为主;永明体诗歌是南朝诗歌传播以书写媒介为主到以口语媒介为主的过渡;宫体诗传播的媒介主要以口语媒介为主。因为媒介的不同,对诗歌风格的演变也产生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视野下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是各国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调整社会和生活形态的必然选择。经过分析现行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文章提出以学习化社会为经面、以终身学习为纬线的经纬式媒介素养教育模式,进行人类整体的横向空间延展和个体的纵向时间拓展。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目的、体制、内容和评价的论述,文章倡导从各国国情出发确立媒介素质教育模式,切实推进媒介素养教育,最终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媒介的实践过程中,以短视频为主的视听媒介的影响不断扩散到乡村社会的各个层面,乡村社会日益呈现出媒介化场景。将媒介化理论视角引入分析皖北Y村个案观察,发现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介带来村民日常生活媒介化、社会关系媒介化以及乡村文化媒介化,同时也导致了农民主体异化、社会关系过度虚拟化、乡村文化浅薄化等问题,使城乡二元对立关系呈现出新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