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十七年”革命英雄主义电影的性别话语呈现出权力化、去性别化、去欲望化、浪漫主义化、符号化的特征,该类电影的叙事话语有女英雄模式、革命+爱情模式等。一定意义上的英雄叙事造就了男性话语,一定意义上的男性话语造就了英雄叙事。“女英雄”成为一种在性别和英雄特征上都难于辨认或自相矛盾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钢琴课》是一部爱情片。导演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女性艺术家简·坎皮恩(Jane Campion)。她以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和极其深厚而精致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位哑巴少妇艾达的爱情生活和音乐生活。在导演简·坎皮恩的电影语言视阈里,作者借用了一个非凡的道具——钢琴,使音乐成为女主人公心声流露的全部寄托。从而传递着对女性自我觉醒的话语表达。这部影片只所以能引起轰动和重视,这与导演简.坎皮恩的女性身份和女性视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导演在电影叙事的话语表达方面采用了一种策略:即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在文体技巧方面常常被割裂的“内在意识”,在简.坎皮恩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她利用“性别视点”在叙事中作用与差异,在文本的叙述动力、话语叙述方式以至主题意图方面,策略地挖掘叙事的“内在意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立场体现在的电影文本之中  相似文献   

3.
话语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能动性。“知识改变命运”作为教育使命叙事话语,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知识改变命运”的话语叙事面临时代、现实和理论的三大挑战:叙事前提的部分消解、教育社会功能的阻滞,以及道器分离、群己矛盾的内在困境。“知识改变命运”的话语转换与更新,强调在旨趣上由“改变命运”转向“安顿命运”,在主体上由“我之命运”转向“他者命运”,在知识上由“科学知识”转向“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叙事属于典型的宏伟叙事,叙事的根本目的在于把各类话语整合进代表国家意志的政治话语的序列里来。爱情话语因为代表着人的自然欲求,它与来自人的理性设计的政治话语相抵触,成为政治话语规约的重要对象。在小说中,政治话语通过改造和同化、躲避和冷淡、丑化和批判等方式实现对爱情话语的有效整合:同时,在部分作品中,爱情话语也表现出一定的话语反抗的立场,虽然遭遇了批判的命运,但通过这些隐藏在政治话语背后和深处的艰难存在,爱情话语顽强地表明了自己的“在场”。  相似文献   

5.
叙事学为叙事作品的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其工具性源于叙事作品表达形式意义上的“话语”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叙事作品的涵义,另一方面使读者清晰地看到叙事作品叙事特征上的独特性。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表现出了传奇性涵义,这一涵义与散文性的叙事特征相结合,共同构筑了这部叙事作品的艺术独特性。从“话语”的角度探讨这部叙事作品中传奇性涵义是通过怎样的叙述技巧来体现的,以及其散文性的叙事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正确理解这一涵义,揭示其艺术独特性的根源和“话语”本身在叙事作品中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话语视角看,近70年来的语言政策研究可以分为4个阶段:话语阐释、话语批评、话语互动和话语规划。其中,话语阐释是一种实证性话语叙事,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政策现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话语批评更多涉及语言意识形态、权力和不平等问题,认为语言政策并不中立,而是为了维护主流群体的利益,应该寻求针对语言权利的补偿措施;话语互动认为语言政策是“多声部”的,政策的制定、传播和实施都涉及话语协商和利益博弈,政策主体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援用”政策话语,导致语言政策的“再语境化”;话语规划认为“政策即话语”,语言政策进程就是塑造、指导和影响人们语言观念的话语操作进程,其核心问题是确定哪些语言问题应受社会关注,哪些语言理念应写入政策文本之中,哪些意识形态应作为社会共识而传播,哪些政策话语在本地化过程中落实为具体措施。美国“英语促进会”(ProEnglish)致力于推动官方英语立法,这一机构的语言政策包括5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注意、创制、传播、援用和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模式,呈现出明显的话语规划特征。  相似文献   

7.
当今学领域,女性失语症并未终结。为了消除女性失语症,把叙事学和性别因素结合起来从对话性的角度锲入女性学,探讨了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前提、理论基础和具体表现,提倡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这种写作策略。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的具体体现又主要以结构上的暗辩体、不可靠叙述、人物的“抢话”、转述语中的自由间接引语为典型。女性小说本叙事话语的对话性是女性学与叙事话语的契合。它为建构女性话语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方法,为女性写作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它是一种策略化本质描述、一种具体的方法,而不是绝对化、普遍化的本质规定。它的直接目的是消除女性失语症,建构女性话语;最终目的是观照现实,改造现存的社会。我们高举的价值立场是不具有强权性的女性人主义价值立场。它瓦解、颠覆的是男权制度、男权话语而不是具体的丰富的个体男人。  相似文献   

8.
《英雄》的叙事是一种视听“语言的虚构”,是银幕或影像系统中的“存在”,是叙述依据一定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惯例对战国末年惊心动魄的历史的重建。本旨在解读《英雄》的叙事策略:开放式的“主观化”多重叙事、“复调”式的深层叙事结构、“七巧板”式的视觉话语范式,及其意义生成:吁求和平。  相似文献   

9.
陈松菁 《考试周刊》2007,24(28):68-70
感叹词“well”是典型的话语标记语之一,它经常出现在小说、电视或电影的对白,还有公开演讲等口语交际体中,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但在翻译中常常被忽视和误译。2003年冉永平通过剖析它的语用功能揭示了语用含义对翻译的启示。除了他归纳的五种语用功能外,well还有三种常见功能:插入语标记、语篇衔接标记和最佳关联引导语等。在翻译“well”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它在特殊语境中的语用含义,注意英汉两种文化和语言习惯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以及灵活处理好译与不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华性”知识型是作为与“他者化”的“现代性”知识型相对抗的一个元话语系统出现的,它的目的是取消现代性当中以时间线性为模型所造成的差异,摆脱中国的“他者性”因子,在“中华圈”这个共时性的空间中复兴中华话语。一方面,“中华性”论者们用话语权力分析来解构中国的“现代性”传统,另一方面,其反对者又在运用这个方法解构“中华性”的命题。话语权力方法的娴熟运用将“现代性”的思考诉诸于东西方话语权力的差异.使得对于“中华性”的思考具有了当下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思政课”理念建构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时代话语,是应时代变局、高校使命、“大思政”工作格局变化调整的现实之需。要以“大视野”“大场域”“大叙事”等新思维,不断突出和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时代话语的社会表达功能、时代刻画功能、对对象的实践研究功能,实现话语理念、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形式等的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语文的"话语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语文属性的讨论中 ,出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性”的争论。语文是一种以话语为教学对象的教育媒介。它通过一些话语形态的范例 ,在展示话语的最基本的构成规律和存在方式的同时 ,显现出最基本的文化价值规范。其功能和目的在于 ,使受教者在掌握基本的话语能力的同时 ,获得人之为人的最初领悟  相似文献   

13.
话语、权力和主体——关于后结构主义者福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柯的话语理论 ,权力的多种运作方式体现得最明显、但也最难识别的地方就是话语 ,话语构成了一般的文化实践的基础部分。话语传播着权力的影响 ,在整个现代社会体系中 ,它们是权力的替代品。权力关系在生产真理的话语的时候执行了权利规则。“话语”的使用促使文学批评远离了传统对“意义”的追问 ,它使我们从方法问题转移到对功能的描述上 ,尤其是转向主体如何在社会话语和制度中被产生以及主体如何成为“主体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英雌”话语是中国近代女权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话语既有社会历史背景及现实国家命运作依托,又是国家民族宏大叙事的子话题,同时还获得了女性主体的认可实践和一定的性别意义的补充与丰富,而在虚拟的文学世界中,“英雌”话语也呈现出多种想象模式。考察这一话语型态的形成过程、实践态势和文学想象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女权运动与西方的女权运动处于不同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结果中,进而对20世纪初中国的女权运动作出切合历史语境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对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男女主人公的四段典型跨性别话语做实例“语篇描写”,即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对语料(跨性别话语)进行及物性系统分析,能够揭露隐藏在跨性别话语中的男女主人公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同时能为揭示作者劳伦斯的菲勒斯意识和菲勒斯中心主义,即其意识形态和性别观,提供语言学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话语标记语"老实说"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宁 《现代语文》2009,(10):74-76
日常言语会话中存在很多话语标记语,本研究以汉语中的“老实说”为对象,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料库,以RCRS工具检索出来的2006年广播电视的真实语料为例,根据施事主体的不同将“老实说”分为两种情况:说话人“老实说”和说话人之外的人“老实说”。根据“老实说”在话语材料中的位置总结出它的使用模式,从这两个维度重点探讨它在语境条件下的语用功能,旨在揭示其使用模式和语用功能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本研究指出,“老实说”这类标记语在具体语境中有着功能上的多样性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值得人们去关注。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在男权中心的社会中遭遇"话语霸权".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后殖民文化"的提出,提醒人们关注西方的"文化霸权"和东方文化后殖民化的"受虐"."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是性别问题与民族问题在不经意之间所产生的异质同构的关系.本文以中国女性导演和中国电影作为平行切入点,既审视既往中国电影和文化中的性别书写,也关注中国电影的文化走向,认为处于双重焦虑下的中国女性与中国电影应主动走出"目光的樊篱",使女性拥有话语的权力、中国电影重新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8.
话语标记语"然后"及其英译"then"的语用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语用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分析话语标记语“然后”及其英译“then”在话语中的两大主要语用功能:一、话语结构功能,即继续话题功能和转换话题功能;二、信息功能,即省略信息功能和询问更多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哲学话语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哲学话语的变化,是考察哲学历史发展的另一个思路。从古代到现代,哲学话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时代:人类的早期哲学话语是“儿童话语”,以“儿童话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童话”时代;随后出现的是“神秘话语”,以“神秘放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神话”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话语是“人文话语”,这一时代可以称为哲学的“人文”时代;从近代哲学开始,“权力话语”泛滥,哲学力图裁判和主宰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一时期哲学的“官话”时代。哲学话语的流变,既是人类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是哲学语言规则变化的见证。今天人们说的“哲学危机”,不是整个哲学的危机,而是“官话哲学”的危机。未来的哲学话语当以“生活话语”或“实践话语”为主流,是“实话”哲学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话语理论的角度,对“样板戏”的叙述内容、叙事的欲望与法则、叙事手段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从本文的意义上来说,“样板戏”己经失去了电影的本质意义而进入了一种“超文本”的范畴,是一种意识形态规程的叙事与话语形式,其本质就是以畸形的集体话语对鲜活的个人话语的一次成功的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