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杜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法律意识主要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理论三个层次构成.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亲法"意识;法治观念,指法律至上的观念、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权利平等的观念和正确的诉讼意识;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知识;法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法律方面的训练很是欠缺,而且大多是单纯知识的灌输,缺乏法律观念尤其是法治意识的养成训练。本文针对这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盲点”,阐述了良好的法治意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意义,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塑造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法治观念对国家法治进程影响深刻,而综观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令人堪忧。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抓好大学生法治意识便有了新的要义。本文透过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现状,查找原因,分析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的路径,这也使得探究如何强化大学生法治意识建设有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2 1世纪是法治时代。市场经济、加入WTO要求广大公民树立法治意识。大学生作为 2 1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者和主力军 ,更要提高法治意识。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对法律及法治的反映和认识 ,它体现为大学生特有的对法律的理想、信仰、心理、意志和观念。加强法治教育 ,确立明确的法治意识教育目标、原则 ,采取客观、实践、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思想的重要课程,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其中,道德修养指向的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与道德素养,法治观念指向的是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思想。以“法治观念”为例,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之于法律的权威与信仰,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对法律性质、地位、作用的正确认知,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以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且正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石红 《陕西教育》2009,(1):124-125,106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的养成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而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提高法治意识,培育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应有之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容易身陷法律风险,或迷失于法律救济途径中,一方面在于法治教育环境缺失,一方面在于大学生自身法治观念淡薄,因此本文旨在从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来分析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培育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法治意识是有关法律情感和法律观念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涉及人们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行为是否正当的法律评价、时法的功能和本质的态度、对现行法律的理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法治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对形成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还是对国家法治进步、法治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篇章的最终落脚点,是培育“知行合一”法治素养的关键。开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专题教学研究,对明确法律权利和义务地位、养成学生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模式、应对大学生权利义务观念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等方面都具有其必要性。应把握法律权利与义务内容和行使两条主线,围绕讲清两个概念、理解两个关系、形成两个意识进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注重教材内容科学转化和实践性教学探索,积极回应学生现实问题关切,切实推动专题教学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情景剧作为当前教学的全新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情景下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引发学生对道德底线与法律法规的思考,进而提高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学会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更好地理解和传达道德与法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7,(18):83-84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研究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对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建设法治社会的积极响应。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法治教育积弊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凸显出教育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法治教育力度不够以及体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基于全面依法治国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大学法治教育的现状、法治教育的路径优化等方面对全面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和探讨,并以此拟定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和遵从,是对法治的认知、观念与态度,能帮助学生达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之目标,实现法治意识的内化。因此,思政课法治教学要改变以往的课堂灌输模式,创新法治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法律问题,在案例分析和多项活动中内化法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一、在情境体验中培育法治信仰法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需要人们从内心信仰之。著名学者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一般处在人生价值成型的阶段,其价值意识还不够完善,不仅缺少理性思想,而且也缺少实践观念,无法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来增强自己的价值意识。因此在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要充分加强大学生的价值意识培养,从实际出发来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志愿活动以此来启发其实践思想,增强其政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大学生作为我国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民意识养成应当成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公民意识为视角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体现了时代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契合了大学生法律课程的教学需要,是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职学生法治意识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对策,以增强法治观念,帮助高职学生理解和实践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正确的观念指导行为,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许凤伟 《成才之路》2022,(10):52-54
思政课作为高职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任务.但大学生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治信仰不足、法治思维欠缺、用法维权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从思政课视角深入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指出应重视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法治素养,发挥法治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创新教...  相似文献   

17.
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仅仅局限于法律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教材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通过具体教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巩固法律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强化法治意识。王恒富、孙俭两位老师从博学、明辨、笃行三个层面探讨法治意识的培养,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鲁南希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138+140-138,140
宪政意识是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宪政意识与宪法的权威和效益化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引领每个新时代的领军群体——大学生,他们的宪政意识,更是对中国宪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民主,法治,人权方面对现代大学生的宪政观念加以分析并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97):112-113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意识还不够成熟,在注重文化课教育的同时,不能够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改观,让学生成为具备社会主义价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法治教育主要是指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法治的内涵,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养成法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