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英华 《现代语文》2007,(4):107-107
对于阅读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部作品,生活背景、所受教育、人生阅历等不同的读者,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也就是说阅读是个很私人  相似文献   

2.
教学断想     
阅读活动是一种理解活动,是读者通过作者提供的“文本”的阅读,根据“文本”所显示的言语意义而对作者蕴于“文本”的意义的理解。但由于政治、经济、地位、生活经历及欣赏趣味和水平的不同,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和评价是有差异的。正因如此,所以,西方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菜特的说法,我们国家也有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林黛玉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从现象上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 语感具有个人性,阅读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感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不是要把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标准化的一个,而是通过莎士比亚原作中的“这一个”去丰富、提升学生心目中的“这一个”。这样,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就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提升。正如  相似文献   

4.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学语文学习的探究阅读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阅历、知识积累、心理感受各不相同,对同一篇作品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理解和看法,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因而,每篇课文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可以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个“哈姆雷特”的。那么,教师  相似文献   

5.
一、导言 文学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有可能不同,甚至会由此而创造出不同的文学形象,比如鲁迅先生曾就《红楼梦》有如下评述:“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此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6.
王怀章 《现代语文》2014,(5):105-106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充分说明对于同部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时期读,也会读出不同的感悟。对于同样的作品,读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影响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因素有哪些呢?其实阅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第二次创作,是在作者第一次创作的基础上,读者的再创作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影响着他们对具体作品的不同看法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王米俊 《西藏教育》2011,(10):22-24
文学作品是以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的内心世界的,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而且越是伟大的小说,越是具有无比的丰富性,读者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阐释。而由于个人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倾向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由于它的构成材料——语言的无限蕴涵,使得它具有含蓄朦胧的审美特性,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再创造的空间,因此,多人读同一部作品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文学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就十分通俗而恰当地说明了文学作品"多元  相似文献   

9.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文学鉴赏中也有句经典的话,叫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多解性,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0.
田林全 《辅导员》2010,(18):6-7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同一教学文本,不同的教者就有不同的教学理解和设计,所以我赞同朱慧琴老师“同课不同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对课文的解读也是如此,不同的读者在阅读同一部作品(课文)时,由于所处的时代、民族、阶级不同,以及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性格、兴趣爱好和阅读心境的差异,会对课文的主旨把握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提倡创新的新形势下,在个性化、多元化的今天,多角度解读课文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个作品的解读,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对于《套中人》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有自己的看法。一般人都认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卫道士,是沙皇暴君的帮凶,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了;还有人认为别里科夫也是比较可怜,是一个被时代异化了的可怜虫。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歌语言简练,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而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时代,都可能对同一含义丰富的意象有着不同的解读。另外,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指出:“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也具有个人性,阅读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感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不是要把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标准化的一个,而是通过莎士比亚原作中的“这一个”去丰富、提升学生心目中的“这一个”。这样,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就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提升。正如培根所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衡量一个人语感品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看山如此,看课亦然。一堂课仿佛一面多棱镜,因观赏者的不同、评价角度的不同,同一堂课就呈现出千姿百态,这与“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同一道理。  相似文献   

1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对课文的解读也是如此,不同的读者在阅读同一部作品(课文)时,由于所处的时代、民族、阶级不同,以及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性格、兴趣爱好和阅读心境的差异,会对课文的主旨把握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茶馆的老朋友──江苏省金湖县的几位语文教师带着他们的《范进中举》课堂教学实录来了。范进,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老“明星”了,也许在一些老师看来,对他的解读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了。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就阅读理解的多元化而言。注意,这里的“多元化”,我理解不仅仅是不同读者的理解,也包括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内的不同理解。作为读者,今天的李镇西可能和昨天的李镇西就不一样。而且面对同一篇课文,一千个教师也有一千种教法──这是就语文教师对课文的创造性理解和教学个性而言。于是,同样是面对“范进”,善于创新的教师便有了常读常新而又独一无二的解读和教学,在这过程中,被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便有了充满智慧的独到理解。———这也许正是语文新课程所要追求的。  相似文献   

18.
一部文学作品问世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就凝结在其作品之中。读者阅读这一作品时,就应该按照作品词句引导,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但事实上,由于时代阻隔、文学修养差异、思想观念的不同等等情况的存在,读者的阅读结果,虽然包含一定的还原成分,但同时又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所以,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9.
<正>通常我们所言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主要指的是读者对某个作家、某部作品或某种文学现象等理解的因人而异。这种因人而异,很多时候是建立在读者重读这一基础上来实现的。这种重读上的发现,是文学魅力得以生生不息的源泉。可以说,经典作家与经典作品的诞生,无不是包括读者重读活动在内的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同样对于文学史而言,重读活动“也就不再仅仅是作家作品的历史,而更应是作品的效果史”[1]。所以在文学研究领域就有了莎士比亚之于“莎学”、《红楼梦》之于“红学”、  相似文献   

20.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鲁,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时代的鲁迅,从“贬鲁”,“骂鲁”的一个侧面,可以看到新儒学,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解构主义者眼中的鲁迅,这对新世纪的鲁迅研究不无鸟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