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先培养其创新思维。中学语文的薄弱在农村,培养创新思维的责任在教师。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讲究主次分明、发挥课堂作用、开展适当活动。  相似文献   

2.
模糊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采用模糊课堂内外、师生关系、优劣生界限和"合理"错误的方法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辩证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郁斌在人的理性认识的两个阶段中,形式逻辑思维只是初级阶段;它是完整的表象过渡为抽象的规定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以感性认识为前提,建立着上升式的抽象,在形式逻辑法则的支配下,坚持固定分明的界限,坚持思维的确...  相似文献   

4.
写作受思维的支配,文章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强且多层次的“理论—知识”建构的学科,需要探索其思维特点,特别是模糊思维的特点及其应用.模糊思维在应用文的构思行文、炼意选材、语言表达中发挥着精确思维难以替代的作用.掌握并应用模糊思维方式,有利于从事应用写作的人形成掌握写作方向的心理机制,是提高应用写作水平的一条必要写作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汉语的词类及词语意义入手探讨汉民族人的模糊性思维模式。虽然模糊性思维模式只是汉民族人思维模式的一种,但又是在汉语中所能反映的汉民族思维模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汉语中各类词的意义,大致都反映出汉民族人的模糊性思维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多处涉及到语言问题。而这些语言问题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紧密相联:模糊论启示我们思维先于语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承认中间阶段,否定绝对分明的界限,与模糊语言学思想暗合;语言与言语是必然规则与偶然变异关系;针对方言融合为共同语这一必然事件,语言学家能够发挥偶然因素作用,加速共同语形成。探析以上四种关系,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语言学哲学性认识。  相似文献   

7.
郑岩松 《双语学习》2007,(12M):210-210,213
“模糊”概念,是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扎德于1965年最先提出的,其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模拟人的思维及其推理功能,来研究现实世界中许多界限不清的事物。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使之逐渐丰富和发展,成为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理论。多年来在许许多多的学术领域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地发现模糊思维是理解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区别的关键之一。它不是人类的负担,而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近些年来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思维与语言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模糊思维与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源于人类主、客观世界的限制,二者的关系体现在模糊语言是模糊思维的产物,模糊语言表现模糊思维,从而借助二者的实用价值即模糊思维促使言语交际成功、模糊语言的调节与和谐作用,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提供便利,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
辩证思维是反映客观世界辩证规律,不完全自觉或完全自觉地按照客观世界辩证规律进行的思维。普通思维是反映事物相对稳定状态下的质的规定性的规律,不自觉或自觉地按照这些规律认识世界的思维。普通思维的根本作用在于反映事物的同、异,辩证思维的根本作用在于反映事物的矛盾以及事物矛盾的发展和转化。和谐思维是以和谐(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方式正确地处理非对抗矛盾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转化的辩证思维方式(方法)。对抗思维是以对抗(双方激烈地抗争,一方消灭另一方)的方式正确处理事物的对抗矛盾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转化的辩证思维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升  方英姿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9-121,124
模糊语言的出现由来已久,其存在发展的客观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止引起的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主观根源在于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目的地使话语言外有义。模糊语言有其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所带给审美主体的模糊朦胧美、精确美、以及得体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11.
<正> 所谓模糊性思维,就是以反映模糊现象为对象的思维形式。它是在对知识体系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有目的、有侧重点、有可靠理论依据的思维活动,是对与知识目的无关的思维过程的淡化、回避,甚至舍弃。模糊性思维既有逻辑思维的一般特点,即利  相似文献   

12.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关系的间接反映。作为认知框架,它影响着个体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个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而那些能够促进正确认识事物、对个体适应环境具有积极作用的思维方式也将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也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用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既是文学的长处,也是文学的短处。为了弥补语言的不足,于是就形成了以象寓意的话语蕴藉现象。从思维的角度来说,模糊思维就成了文学话语蕴藉不可缺少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人类思维面临着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思维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远古的原始思维走向现代文明思维,即从形象思维走向概念思维。人类思维正面临看一个新的大变革,即从概念思维走向实践思维。人的思维向实践思维发展,实际上是思维进一步充分显示人的本质、人的规定性和人的能力。反映这种变革的趁势有四个表现:第一是人的思维从实体思维进入关系思维,第二是从客体思维进入主体思维,第三是从单向思维进入多向思维,第四是从静态的直观思维进入动态的变革思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句子实例对比分析以及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探索,论述汉英文化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反映在句法上主要有两点差异:汉文化人具有整体性思维,而英文化人具备的是分析性思维;汉文化人注重直觉性思维,而英文化人注重逻辑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类比思维的几种类型,表明它们之间并不互相孤立,而是相通相融甚至没有严格界限的,它们反映了思维的创造性特征,都有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思维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文学创造和艺术表现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大量的文学创造实践证明,模糊思维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收到更理想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老子《道德经》为出发点,从其核心概念"道"体现的模糊思维论述开去,集中说明老子哲学中的模糊思维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和对人内心永恒、美好、至善的作用,从而阐释中国哲学的深刻性和模糊性特点,以期能在《道德经》研究方法和角度上有所创新,丰富《道德经》和老子哲学的学术研究,体现中国哲学区别于西方哲学求真求善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改革的新阶段,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已转向由思维品质、语言能力、文化品格及学习能力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思维品质指人们在思维活动过程中表现于不同方面的特点及其差异,反映其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它在每个人的生活、学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物理教学不仅是物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从直沉思维和逻辑思维,模糊思维和精确思维,定性思维和定量思维三个方面阐述物理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物理教学在培养科学素质教育中发挥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