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对当代中国新旧法律思想转变时期两种法律思想进行统一论述,从而得出传统的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存在"危机".在法律转型时期法律信仰的空白,矛盾阶段,基于法律信仰对于法律实效和现代法治的重要性,提出了法律信仰的重建这一紧迫性问题.认为法律信仰重建体现为法律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寻求法律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实现法律信仰重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法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深刻的理论渊源,是对马列主义法律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扬弃,是对西方近代法学理论的吸收与突破。毛泽东法律思想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和丰富的时代价值,对于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入世,法律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英语在中国迅速发展.然而,传统的通用英语教学不能满足培养涉外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想通过对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的表述,谈谈对法律英语教学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一些领域的法律还存在问题,比如一些影响较小的法律法规以及比较容易忽略的规范都没有很好地在法律中体现出来,在法律体系进程构建加快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些问题。本文从消防法律出发,结合其他领域法律体系建设,研究消防法律与其他法律之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玉 《职大学报》2015,(1):75-83
在我国进入司法改革热潮时,各种问题分析和改革措施被提上了研究日程。但是这些研究都不自觉地建立在法律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法律是否客观公正其实早就引起了外国学者的注意,波斯纳的《法理学问题》就对其提出了挑战,对法律的两种分析方法的科学性进行了质疑,从法律的本体论上指出法律的客观性存在问题,并对解释和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依次反驳。在借鉴国外学者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下,通过对我国法律文本结构和影响立法的相关因素的研究、结合我国司法现状,对我国法律是否客观公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储蓄合同性质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蓄合同的性质和存款所有权的归属在法律上的不同规定,直接导致人们在认识上与司法实践中的混乱,故对其从理论上予以探讨显然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储蓄合同与传统民事合同的比较,存款所有权归属问题的立法矛盾分析,明确提出储蓄合同在性质上属于消费寄托合同,存款所有权属于银行、存款人对存款享有债权请求权的观点,并期望统一国内相应立法。  相似文献   

7.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信仰的基础,一是习惯性,其意义在于符合人们对惯例的屈从倾向;二是利导性,其意义在于符合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天性;三是程序性,其意义在于符合人们对公正的信赖心理.如何把普遍性的原理与法治化的进程相结合,激发人们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应该是法律工作者探索与实践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隐喻的使用实现了普通语言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法律隐喻,其在法律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内省法,揭示出法律隐喻与法律语言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女性法律弱势是女性在法律层面,即在国家立法、个人用法与护法、司法机关司法以及社会评法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弱势。它是一个容易因法律探讨公平正义而被人们忽悠的课题,也是一个深层次制约和谐性别社会构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视角来分析,而社会性别视角不失为审视女性法律弱势的有力工具。本文以此`理论为指导对女性法律弱势的表现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同时从女性教育法律的演变过程中,得出其法律制定的相关特点。从中看出在社会主义中国,教育在法律上实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女性教育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认为无权代理行为是侵权行为,不能被追认,应确定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无权代理人承担。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语言是语言学领域引进模糊理论从而得出来的认知结果。从语言本身、客体及主体等方面来讲,法律语言当中还存在着特殊的模糊性。在法律语言领域中,模糊语言被大量运用,这对完善法律来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这一课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言词汇反映社会现实,因此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新词不断被创造,用于表达新的事物和关系,旧词的词义也不断发生变化或承载新的意义。同时,由于受法律背景、语言和文化的"束缚",法律术语标准化过程受到了巨大的阻力。本文旨在探讨法律术语的发展变化过程及为实现法律术语的标准化欧盟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的法律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需要。本文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法律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重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法律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着手,实现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法律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禁止拒绝裁判"原则,法官有权对存在法律适用困难的案件作出漏洞填补式的处理,而法律原则的适用便是填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对法律漏洞作类型化概述后,以存在"原则漏洞"的"四川泸州继承案"为切入点,就法律原则"补缺作用"的启动机制与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重大体育赛事"隐性技术营销"涵义、"隐性技术营销"手段,对"隐性技术营销"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对重大体育赛事传播侵权行为找到正确适用法律,准确确定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法律思维是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思维,既是法学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当前,在高等法律职业教育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实社会与法律现象的复杂性,法律推理涉及相当复杂的技术性问题,从一般事实命题到法律事实判断,既需要提炼一般规则,又需要建立针对性规则和分类范畴,以适应各种个案事实。此间,法律规范适用与法律事实确认不是一蹴而就的。法律推理关乎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对法的正当性拷问以及对于法律逻辑自足假设的反思,昭示着法律活动不再限于一个封闭的环境,实践理性具有填补逻辑推理和科学论证方法带来的现实不足,体现了事实、规范、价值判断与逻辑推理的群合。  相似文献   

19.
ODR是以纠纷主体为中心,根据纠纷主体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形成的全新的纠纷化解机制,实现了法律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实现了调解、仲裁、诉讼的跨界融合。山东省ODR建设应遵循法律在左,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在右的理论,并应以国家为主导。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方法对传统法律的替代是法律经济分析方法的新颖之处。尽管法律的分析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大相径庭,但是他们的价值观却是一致的。作为法一种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对政治学和法学等诸多领域都已经产生了不可代替的革命性影响。当然法律经济分析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它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法律方法。法律经济分析方法未来的发展将可能面向更关注动态,更注重价值多样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