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校是一所乡镇级中心小学,有26个教学班,学生1600余人。但操场面积仅有1200多平方米,人均0.75平方米,总面积只相当于三个篮球场大。班级多、学生多、场地小、器材少,教学有很多实际困难,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1.课时布局的调整26个班级,每周要上体育课78节(26×金3),课外体育活动课52节(26×2),每天上体育课有15~1肿班,上活动课有10~11个班。学校课时安排为每天5节(上午3节、下午两节加活动),如果把体育课集中在上午的第三节课和下午的两节课上,每节课要有5~6个班同时上体育课。平均一个篮球场要安排两个班级同时上…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校对体育工作一直是重视的。我们除了指派一名校长负责这方面工作,成立体育领导小组和体卫处以外,还通过改变体育课时安排,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体育课时的安排上,我校经历了四个阶段:1、“在六十年代前期”,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没有安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2、从1970到1975年,每周上两节体育课,上午加一个大课间操(20分钟);3、从1976年到1984年,每周安排四节体育课,每天还有课间操;4、从1985年开始,每周上六节体育课(每天一节,取消课间操)。这六节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规定,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我们的安排是:规定每周体育课80分钟,体育锻炼课80分钟,早操、课间操180分钟,室内操25分钟,早锻20分钟,合共385分钟,每个学生每天略超过一小时锻炼时间。上述时间安排,通过时间表规定下来,要求上述时间与其它学科教学时间同样保证。到现在已经执行了一年多,实践表明是可行的。落实一小时锻炼,需要有一定物质条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锻炼需要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我们依靠勤工俭学收入,学校每学期增拨体育经费两千元以上,满足开展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建议推广专项体育课目前,体育课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瓶颈,比如经常被占据、挤压,而且一节课只有40分钟,学生们在进行一些慢跑类的热身运动后就结束了。从2011年开始,上海在17所高中里面做试点,从过去一节课40分钟、每周5节课,变成每节课1小时30分钟,每周2节课。老师们分別按照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变为篮球教练、足球教练、羽毛球教练、乒乓球教练等。学校分别选择4到9项专项体育课。学生们打破班级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部通知精神的指引下,我市根据各校具体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市一中积极扩充室内外操场,增添体育器材,为保证学生在一小时锻炼中所需的场地器材。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每天两次眼保健操和两次课间操,经常开展群众性的竞赛活动和“达标”测验。湘东中学除了抓好两课、两操、四活动外,还规定学生每人每天要跑三千公尺。每天清晨,学生会体育部长背一袋特制的硬纸牌到离学校一千五百米远的机耕道上,凡跑到那里的  相似文献   

6.
《体育科研》2011,32(5):98-103
NO.1 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开足开齐体育课,中小学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确保每周至少2节体育活动课时间,并作为限定性拓展课程排入课表。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是个好方法,但是农村中学一般班级少,体育教师也少。如只有六至八个班,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克服困难,让只有一名体育教师的乡村学校也能男女分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 通过实践,我们把体育课与劳动课、美术课或音乐课等组合起来,合理编排。较好地解决了只有一名体育教师,无法分班教学的困难。部颁教学计划规定初、高中每周都有一节劳动课、一节美术课。初中每周还有一节音乐课(乡中学一般只有初中班)。学期初,编排课表时,教导处把准备并班后男女分班教学的两个班级的体育课  相似文献   

8.
<正>基础教育领域里的"择校热"高烧不退,导致各大城市"名校"内班级数量逐年攀升。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视和"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的出台,使学校体育课程开齐开足成为必然。中小学体育课大都集中在上午第3节、第4节和下午第1节、第2节课,一到体育课时间,操场上就会出现拥挤等现象。那么,如何在学校有限的场地上合理安排多班上好体育课,从而确保体育课质量呢?一、以"小"博"多",成就"合理"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上海天津中学是一所无操场、缺设备的学校。全校二十五个班级(包括职业培训班),一千一百多名学生,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反复的摸索和不断的实践,以校门内一条长19米宽8米的走道为体育活动基地,想方设法,落实了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每周活动时间已达到370分钟。即两节体育课90分钟;两次课外活动100分钟;广播操、武术操、窀内操、眼保健操等180分钟)。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 当前,中小学体育师资不足,大部分教师工作量偏重,每周除上体育课、带运动队训练、组织课间操、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外,还要负责其它社会活动的组织工作,工作量每周相当于20—30课时。而目前学校的体育课往往安排在上午三、四节和下午一、二节,这就势必形成全天工作量负担过于集中、不均衡的现象。因此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站立时间  相似文献   

11.
1传统的冰上课的局限性 1.1场地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一、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那么冬季冰上课每周至少五千人上课,平均每天一千人。而体育课大多数安排在下午,平均每次课的人数就在四百人左右,冰场上的密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2.
一些学校在安排总课表时,总把体育课拿来“填空”。其实,安排体育课程表大有学问,这里仅举五例说明。例一,同一年级平行班的体育课如何安排?平行班的体育课一般由一名体育教师担任,排课表时应集中连排,以方便教师备课,减轻布置场地器材的负担。例二,同一节次为何不能安排较多班级上课?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有限,因  相似文献   

13.
我们学校高中体育教学安排是两节体育课一节体锻课,体锻课是一个年级6~7个班一起出来活动。通过观察,我发现绝大多数高中女生在体锻课时都不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于是我便对一些高中女生进行了一些调查,初步结论是:1、场地大多被男同学占了去。2、没有什么喜欢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周玉明 《体育师友》2011,34(1):44-45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同一课次、同一场地上体育课的班级数也越来越多,而由于受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多班同上体育课的困境。 一、多班同上体育课教学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问:活动场地小、器材短缺,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怎么能保障?更新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就要不断更新器材,除了正常购买,应该如何保障体育大课间的器材供应? 答:每天上午25 ~ 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加上一节体育课,或者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即为满足"每天一小时"的要求.因此,在开足体育课时的前提下,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便成了保证每天一小时的关键.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场地和器材问题,但完全没有场地器材的学校几乎不存在,即使有也属个别现象而不具有普遍意义.我们从场地和器材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场地狭小条件下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许多场地狭小的学校发扬"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在小场地上开展体育活动的经验.简要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很多学校基本就是只有一个运动场地,而体育课一般都拥挤在上午最后一节和下午,这就导致会有多个班级同时在运动场上上课。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如下的方法:一、交叉合作交叉合作就是利用时间差或场地差交叉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同一块场地上,一个班级  相似文献   

17.
北方冬季较长,主要教材安排冰上内容.大部分学校开冰上课,普遍存在冰上课收发冰刀鞋难的问题.教师人多,可以抽出一人专门管理,教师少,就成了教师的负担,也是学生的负担.每节课发放、收回、查点很费事,尤其是根据学生的生理状况,把以往的90分钟(每周一节)改为(每周二节)45分钟的课,就更增添了师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一、不宜在上课班级多时使用音乐大多数学校上体育课的时间相对集中,多安排在上午三、四节和下午五、六节、这样一来,有的学校最多时操场上有十几个班同时上课,班与班之间活动场地非常接近。这时候如果有一个班上课上运用音乐,就很容易分散其他班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其他班的正常教学秩序,所以在上课班级多时不宜使用音乐。二、不宜在新授课中使用音乐在课堂上运用音乐最多的时候是在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也有的教师在基本部分运用音乐,同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新接内容时,由于学生是初步学习,对技术、动作、概念…  相似文献   

19.
新的学年,考虑到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特别是广播操、集体舞、列队跑操等活动应尽量在一周内就序。当接手新班级时,第一节体育课上室内课效果最好。我往往采用室内精讲20分钟、学生填表10分钟和站队15分钟的方法,以便初步了解学生、迅速编排  相似文献   

20.
<正>一、必要性:从关注单节体育课到瞄准全校体育课的必然在以往对场地与器材运用的研究中,人们关注的更多是单节体育课的场地与器材的规划与设计。然而,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同一个教学时间段,有不同的班级分别由不同的教师在学校场地上执教体育课。这样同时多个班级进行体育教学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难以改变的。特别是在学校体育场地与设施没有增加的基础上,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班级数量的逐渐增多,以及当前课时数的增加(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