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学生相处两年了,与家长的交流大多数是电话联系,或是开家长会时的碰面。家访似乎也只是对于一些特殊场合、特殊学生的特别关注。此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到受导学生的家里家访,让我们走进学生、感受学生、了解学生。同时,也给了一个让我们真正开展“家访”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3,(24):17-19
特殊学生更需要特殊的"配方"沟通形式应多样化电子家访必定是一种有益尝试特殊学生更需要特殊的"配方"焦点提示:随着电子家访的兴起,有人认为电子家访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电子家访虽然方便快捷,但是缺少了必要的温情。  相似文献   

3.
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电话、网络已成为老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手段,家访逐渐地被遗忘.而家访是面对面的交流,任何现代化的工具无法替代.家访能让教师切身感受学生真实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给家庭教育适当的指导;能让教师多角度去理解、认同学生.多发现一把评价学生的"尺子".2009年9月.我校提出了"走进学生家里,走近学生心灵"的家访活动,每位老师每月至少家访三位学生,且完成1500字以上的家访随笔.老师们用"春天的脚步"走出一条教育和谐之路,坚信:学生长大后,或许难以清晰记得一节课,但家访的情境定会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4.
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重要工作,是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连续性的重要途径.做好新时期家访有"六宜六忌". 一、宜面向全体,忌关注少数 班级教育是一种集体教育形式,班主任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为此,接到班级管理工作任务后,班主任不能只根据学生家庭情况表"圈定"少数家访对象,而要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地对每一个学生家庭进行访问.  相似文献   

5.
方强 《班主任》2007,(9):25-26
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家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分析研究孩子的状况,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学生健康成长.欲使家访取得最佳效果,家访也要注意方法,在此,笔者试用"轻重缓急"几个词概括家访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整体策化,实施方案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每学期每个学生老师家访不少于三次,分别是期初、期中、期末),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长假家访,这项举措也不是毫无道理.家访曾经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架起了家校联系的.桥梁".然而现在,家访似乎变得陌生起来.有人说,信息时代不需要传统形式的家访,家校沟通的方式早已多样化;也有人说,教师不能把家访的传统丢了,众说纷纭.笔者猜想正是在传统家访渐渐淡出视野的背景下,福建厦门市教育局发出了班主任必须在国庆假期到学生家进行家访的通知,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将通知中的"必须"改为"建议"或"倡议",并请学校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和实施措施报教育局备案,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8.
家访--班主任工作的法宝.家访又可以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家访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亲近感.因此,家访也有时机、方法、技巧等,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家访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与家长真诚相待,就会得到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成功的家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努力使综合活动课程成为促进一年级学生成长的土壤,满足并提升学生的成长需要,在"成事"(实施好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成人"(帮助孩子顺利过渡,获得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家访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家访工作,借助家访让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父母、了解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同时尽可能地通过谈话、微笑、牵手等方式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使孩子在与老师的初次见面后就喜欢老师、信赖  相似文献   

10.
"大家访"活动开展以来,岚皋县教育系统广大教师积极为困难学生解民忧、办实事,促进了家校近距离联系,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受到社会普遍好评.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该县教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一是制定了"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活动要求.二是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带头进行家访;教师分片或包村进走入学生家庭、田间地头,与家长直面探讨交流,了解掌握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思想、学习情况,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政策,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解释和宣传,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浅谈家访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亲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各方面素质,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真正实现"家教合力"的教育平台。家访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对家长也能产生很大的触动,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就会同心协力,这必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进行家访工作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一、要做好家访准备工作一是制定家访计划。家访计划是家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制定周密的家访计划,才能保证家访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家访计划一般包括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12.
厦门市教育局的长假家访的"点子"是不是毫无道理呢?笔者以为厦门市教育局的初衷或许是想让广大教师找回久违了的家访的感觉,从这一点看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3.
家访本是教师通过到学生家中登门造访,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史、家长的教育观等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是让教师与家长达成共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带来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白勺深刻变革,家访也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家访能够让班主任切身熟悉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只有通过有效的家访,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与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的。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最后实现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宋亮 《教育》2013,(7):46
"老师来啦!"远远地看到自己的老师唐智向家门口走来,湖北省钟祥市南湖中学学生、留守儿童房茫向老师打招呼。从2011年6月开始,"课外访万家"活动在湖北省中小学校展开,4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走入学生家庭,让家访老传统焕发出新魅力。每逢周末、节假日,南湖中学教师唐智都会带着成绩册、记录本走进学生家庭,进行"探望式""鼓励式""会商式"的家访。家访活动开始一年多后,湖北省钟祥市南湖中学唐智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家访拉近了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能够换个角度看学生,就像家长看孩子一样。如果没有家访经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16.
家访,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家访在教育学生中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可是近年来,教师家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校访.学生的一个"带信"或老师的一个电话,家长们就像接到"圣旨"一样,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恭恭敬敬地倾听老师的"高论".教师将自己职责中的家访,变成命令似的校访--"传唤",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17.
正1.喜怒哀乐话家访每个教师都有家访的经历。作为一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曾经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如今,这项传统的家校交流方式,正在被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替代。为此,我们希望您能谈谈自己的家访故事,说说在家访过程中发生了怎样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故事。家访未必就是揪学生的"小辫子",也未必是对家长的兴师问罪。您可以借助这样一个平台谈谈您对家访的想法,谈谈对家访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龚德明 《江西教育》2012,(16):32-34
在学校,通常颁奖、家访、检查作业都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的,但近年来,我在班级工作中尝试让学生对老师颁奖、家访和检查作业,也获得成功,效果颇佳。学生给老师颁奖教师节这一天,班干部在教室的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写了几个大字:"老师,您辛苦了!"音响播放着音乐《长大后  相似文献   

19.
家访的策略     
家访是让教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勤家访,架好主桥梁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  相似文献   

20.
家访,能让老师亲眼目睹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家访,能让老师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家访,能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老师心中装着学生,这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鼓励……家访的重要性,每一位班主任都心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