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如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按照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青年特点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职业或专业,使学校能招收到个人志趣与所学专业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生,为各行各业生产、工作岗位培养出符合职业要求的人员,这就需要在普通中学及时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等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基础科学发展和创新技术进步的根本.本文关注大学生进入大学前后其学习兴趣在专业、职业上的变化和发展机制,基于“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课题组全国近百所高校大学生十万调研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群体差异、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理想的双翼萎缩:学习兴趣缩水,职业追求志向不足;职业志趣发展的“自我中心”特征突出,进一步印证了前期理科专家调研得出的理科本科生“兴趣和志向双重缺失”的结论.但是也需要看到,大学生职业志趣发展的基础良好,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兴趣和志向.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院校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高职丈秘教育的关键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文章在对目前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认知反思的基础上,从确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等方面,探索了高职院校强化文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该文针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的实际,提出了改革发展的建议,强化制度管理,狠抓内涵提升,努力打造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干、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专业为两翼的专业发展格局,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心性自由、守德向善、志趣高远的优秀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以提升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竞争能力为目标,根据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高职学生能力特点,探索实施"双元三层"的"1+3+N"技能竞赛模式,以技能竞赛活动为抓手,推进教学团队、专业、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怎样才能保持旺盛的职业兴趣,提升自己的职业志趣,这是一直困扰所有教师的一个难题。职业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那就是有趣、乐趣和志趣。可见,职业志趣是职业兴趣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强化教师的职业志趣?希望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我的职业志趣培养的"吉祥三宝"。  相似文献   

7.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教学体系改革和核心课程开发,做好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对于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发基于企业需求又能推动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必要而紧迫的。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ASP.NET应用程序开发》为载体,对如何开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培养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成专业设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以实践技能为中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程实施和教学组织.同时,教学过程要强调实践性和职业性,以客观要求为标准开展考试考核.  相似文献   

9.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引入课程群的概念,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把全部课程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分成基本素质群、专业基本技能群和岗位能力群三个大群.课程体系实施采用"1+1+0.25+0.75"四段式学习模式.为保证课程实施,建设一体化教室,配置为完成学习领域所需的全部教学资料,制定"学习工作单"供学生自我检查和自我训练使用.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专业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效益求发展.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引入经营理念,以职业岗位群为导向,面向市场,对接产业,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式,建立产学结合实训基地,加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资源共享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等措施,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