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496年的一天,焦急的子贡在四下询问走失的老师孔丘.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把这话告诉孔子。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  相似文献   

3.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 这一餐义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在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位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  相似文献   

5.
燕青  董欣瑶 《作文》2023,(42):57-58
<正>贾平凹是一位独具风格的当代作家,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他的作品中大量描写了家乡的风物,始终用“秦岭南坡的腔调”讲述他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情感,仿佛他“是商洛的一棵草木、一块石头、一只鸟、一只兔、一个萝卜、一个红薯……”贾平凹的童年生活很是贫苦,他常常一个人到门前的池塘边静静地待上一段时间:池塘里有生命,也有颜色,那红莲,那白鹅,那绿荷……它们生活它们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句云:“有的念‘仁远乎哉我欲斯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日狗窦大开’的,……”对于“仁远……”一句,中学语文课本注释道:“语见《论语·述而》”;而“笑人……”句,编者以为是“古书上一些难懂的话”,却恐怕未必妥当。因为它出自大家所熟知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意义也不算难懂。有人解释为“大意是:笑人家牙齿缺了,(那嘴象个狗洞大开着。”(见《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5期郁秉坚汇编的“引文简注”)我基本同意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7.
四大天王     
题“四大天王”———横看成岭侧成峰,高矮俊瘦各不同。不识老师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班中。好诗,好诗!不知诗中所谓何人?我班之四大天王也! 天上有“风雨雷电”四大天王,香港有“张郭黎刘”四大天王,而我们班呢?亦有四大天王,且“威震四海”,绝不盗版!他们就是我们班的四位任课教师。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去如风”是他的雅号。欲问他是谁,判官余卫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乍一听,谁也知道那12000分贝的声音就是能把人的耳膜都震破的余组长所发出的。他的声音似乎用“声如洪钟”来形容都算是“用词不当”…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波纹     
这是苏语系印第安人部落中流传的一个古老的故事……在我七岁那年,我的祖父带我到农场里的一个鱼塘边。他让我丢一颗石子到水中,并嘱咐我仔细观察石子所激起的波纹。然后他叫我把自己想像成那颗石子。他说:“在生命的水面上,你也许能激起许多波纹,而你所激起的波纹也会打破  相似文献   

9.
墓志铭     
“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有人说,生命是个流动的过程,当精神的丝线还牵着已逝的寂寞时光,能否,让记忆画一道美丽的弧线,驶向那遥远的心灵的源泉……(一)“乘风列子,列子乘风。”永远是那一身超凡脱俗的浪漫,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锦绣。只是,当他踏着薄雾似的月光远离梦寐以求的仕途的辉煌,当他酣笑着低吟着醉倒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的酒店桌旁;谁又能透过那跳跃的烛光,了然他心中不为人知的落寞,谁又能洞穿那些无言的隐喻,察觉他讳莫如深的谶语,死寂如他寂寞坟墓上的荒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公…  相似文献   

10.
他为歌狂     
他姓张名健,是我们班“张三疯”的其中一疯,他为歌而疯狂。他长得算英俊,个子比我高点,身材比我瘦点,歌听得比我多那么点儿,唱得比我好那么点儿,每次文艺课都少不了他的节目。他开唱时,眉头一皱,两臂张开,那自我陶醉的样子哟!你瞧,他拿一个透明胶布都会哼上两句:“我的胶布在哪里?在哪里?啊!原来在这里。”下课时,不得了,一会是“我的舞台我自己建造……”,一会儿是“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唱了一首又一首,直到上课,他的“个人演唱会”才算暂停。有一次,我们班上的另一位“歌手”周小辉同学在活动课上演唱了…  相似文献   

11.
父亲是本书     
父亲的身子被山的重量压成了弧形,一如他肩上的扁担。那日渐蹒跚的步履在山上重奏着生命的歌,如同钢琴家在钢琴上弹奏,只不过父亲是在生命的弦上弹着属于他的旋律。每日清晨,他就这样拿着扁担丢下一句“我走啦”,走向那条弯曲的山路,走进那充满火药味的山谷,开始他采石的工作。每日傍晚,父亲在那条山路上洒下一路的辛劳披着暮霭回到家招呼一声“我回来啦!”就一声不响地喂猪、赶牛、烧火……有时候,我偷捕到父亲那不易察觉的微笑;有时候,我偶然听到父亲哼着那支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曲调;有时候,我也能听到父亲暗自的沉重叹息。我…  相似文献   

12.
天马行空     
没有遇到他以前,我为自己取名“如风”,不仅因为我奔跑得像风一样快,更因为我像风一样自由。我可以在茫茫雪原上飞跑,也可以在茵茵绿草上驰骋,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跑遍天涯。有句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不“善”,所以没有人能骑我,我也没有载过任何人,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他……那是微风轻抚、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在千里沃野上尽情飞跑,没有目的也不需要目的,风吹到哪里,我就会跑到哪里。在那片一望无际的沃野上,我遇到了一个身穿白衣的人,他背着剑,浑身透着一股不羁的洒脱。我从他身边如风般地跑过,他笑了一声…  相似文献   

13.
望他早死     
医生又为一个富翁开了一张全是补药的处方。 富翁说:“我跟您打了很久的交道了。医生,是你使我的生命得以维持,”“为了表示我的谢意,我决定在遗嘱中赠您一笔可观的遗产……” 医生打断了他的话说:“太好了!现在请你把处方还给我,我必需更改其中一些药物。”望他早死  相似文献   

14.
因被翻飞的小小剪刀理出的各种发型迷住,在一次作文课上,10多岁的小郭刚螂重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做一个理发师。这个理想和同学们当“科学家”“航天员”“文学家’的理想比起来,实在太朴实、太寒碜了,老师说他“有点没志气”。而同学们一下课就笑话他:“郭师傅!没出息的郭师傅!”郭刚红着眼睛回到家,他嗫嚅着问母亲:“妈妈,我会不会比别人傻一些?”母亲笑着告诉他:“我的儿子是最聪明的。”“那……理发的人是不是没出息呢?”母亲没什么文化,她想了想肯定地说:“理发也会有出息。”“可是,他们为什么会笑话我……”正俯身从芝麻里拣出杂物的母亲,从儿子的叙述里明白了令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原因,她不知道该怎么来安慰他。突然,一粒长长的、透亮的米粒出现在灰黑的芝麻中。母亲没有立刻把那粒米拣出来扔掉,她拉过儿子,让他看芝麻中那一粒饱满出众的米。“好儿子,你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喏,就像这粒米,虽然它很平常,但是我们缺不了它。不管你以后做什么,只要你自己喜欢、对别人有用处,那就不是没出息的。”  相似文献   

15.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连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是一小碗……。”“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睛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①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相似文献   

16.
植物杀手     
大家都知道,植物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却未必知道它们也有“占据一方”、“称王称霸”的“野心”。今天,我就向你们介绍两种“植物杀手”,看看它们是如何侵占空间,吞噬生命的。  相似文献   

17.
智慧芯片     
“不是我不努力,只是……”笨笨一边低着头,一边哼着自编歌曲《我太笨》。笨笨?谁呀?难怪你们不认识,他成绩平平、表现平平、相貌也平平……总之,老师总说在他身上找不着“闪光点”。唉,其实他付出的努力比班上的优等生要多几十倍。谁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外加百分之一的才智?他早知道,大多数人都具备那百分之九十九,真正难办的是那百分之一呀!只听“劈———啪”两声,笨笨又摔了个“屁股墩”,头上鼓起了一个尺来高的大包。“倒霉,为什么这种事总发生在我的身上?碰到鬼了?”此刻,却见那块大石头自动滚了两圈,摇身变…  相似文献   

18.
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的确.在物欲横流的当代世界中.倘若还有一个精神家园需要固守的话。那读书,便是这个家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9.
许言  闫娟 《考试》2005,(11)
人的一生要面临多少种选择?又是哪个选择将深深地影响你的一生?透过浓重的乡音,记者听到了一段不平凡的自考故事,在故事的背后站立着一个自信满满的身影——他就是刘光武。在过往的岁月中,刘光武做出过很多选择,他那不屈服、不服输的精神特质在“自考精神”中得以和谐地统一,也正是自学考试给刘光武的人生带来了重大影响:“对自考经历的一次次感受,构成了我诠释生命意义的基础”。寻着话音,我走进了刘光武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手机故事     
碧海 《教书育人》2002,(7):28-28
1993年从南宁开往北海的长途大巴上,我第一次见到手机。一个年轻人,手握一部手机上车了。一车的乘各用羡慕和敬畏的眼神向他扫射。从那年轻人得意和高傲的神态中不难看出,他选择了大巴是比一个人闷在小车里更有“炒作”效果和“轰动效应”。1993年之前,我只是在电视剧中看过手机,而且那电视剧也大多是港台的。那时人们管手机叫“大哥大”,拿手机的人也都被称为“老板”,做小买卖的小商小贩当时没人叫你老板,老板中的大哥才配拿“大哥大”。“大哥大”的块头确实大,足有半块红砖那么大。尽管那么重,带着不便,这“大哥”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