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意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童装店发现了几个店主准备丢弃的“木头人”模特。跟真人几乎等高的“木头人”看起来形象生动,而且身体的各个部分可以拆卸、拼装,很有意思,但要一个人独立完成拼装也有些难度。如果以“木头人”为素材,设计一些有趣的合作游戏,通过带有挑战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探索、感受、体验合作,肯定会受幼儿欢迎。  相似文献   

2.
一、捉迷藏游戏"捉迷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又被叫做"藏猫儿"、"逮人儿"、"藏模糊"、"藏蒙个儿"、"蒙老瞎"等。捉迷藏游戏在不同地区的玩法大同小异,通常是这样的:用猜拳的方法选出一个小孩儿做捕捉者(又叫当猫人),另一小孩儿用手绢、布条蒙住他的眼睛或让他面墙背对大家数数,一般数到100,其余的小孩儿则分别躲起来做被捉者,数数完毕后,被蒙眼的小孩儿则去寻找已经藏好的人,被逮住的人代替被蒙的人继续游戏。如果捕捉者长时间找不到藏者,藏者自动现身,捕捉者输,继续做捕捉者,如果是几个人都被逮住,这几个人就要再一次用猜拳的方法来选出当猫人。  相似文献   

3.
引子:从游戏到规则 你小时候玩过木头人的游戏吗? 几个小孩子围在一起,嘴里念完"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后,立即摆个姿势不再动.如果有人忍不住先说话、大笑或者动了,就会被淘汰出局,剩下的人保持不动,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游戏胜利者.  相似文献   

4.
池天宇 《小学生》2008,(Z1):52-53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铃声又响了,尽管它有点单调,可在我们小学生听来,它就像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老师一听到它,就下课让我们休息或做游戏。这时,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尽情游戏。哦,我们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我和同学常常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老鹰捉小鸡"刺激好玩,"摸人游戏"紧张有趣,"悠悠球"花样新颖,"一二三木头人"锻炼了同学们的  相似文献   

5.
李丽 《山东教育》2012,(Z6):124
"木头人"是幼儿园孩子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它简单、随意,只要有场地,室内外都可以玩。一次,我带着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当说到"不许说话不许动"时,孩子们摆出自己喜欢的"木头人"造型,等待老师"拍照"。当所有的孩子都一动不动时,我发现有一位孩子两手举高,踮着脚尖哆哆嗦嗦地站立着。我连忙问:"你的造型很特别,能告诉我你摆的是什么吗?"孩子说:"上次我去动物园,看  相似文献   

6.
民间游戏是我国长久发展历程当中流传下来的文化形式,也是孩子们童年最重要的活动,木头人、丢手绢、捉迷藏,无论是哪一种游戏,都给孩子们的童年染上了绚烂的色彩。在幼儿教育体系当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特别是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妥善运用民间游戏,能够让幼儿更快地融入活动情境,更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活动,并强化自身的素养。故此针对民间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给出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7.
绘本解读《一根羽毛也不能动》是一个跌宕的故事。一只鸭子、一只鹅的比赛和争胜使得狐狸渔翁得利,而在鹅性命攸关时,鸭子出手相助,最终赶跑了狐狸,救下了鹅。简简单单的人物,简简单单的结构,不简单的是情节,很有跌宕起伏的感觉。这是一个好玩的故事。故事里竟然藏着游戏。"木头人"游戏怎么期"点名"游戏怎么玩?一边听好听的故事,一边玩好玩的游戏,这样的绘本学生不喜欢才怪!这也是一个很严肃的故事。故事中的比赛让人想到生活中的比赛,生活中的比赛无处不在。争强好胜是人的天性,  相似文献   

8.
周禹彤 《红领巾》2023,(6):30-31
<正>午饭后,放松正当时。这不,趁着午休的空档,同学们一反往常的安静,都用殷切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而老师呢,却不动声色,良久,才同意让我们出去放会儿风!随着快活的叫喊,我们飞跑了出去,原本安静的大操场瞬间热闹起来。我、佳辰、俊企、子涵,还有皓雯聚在一起,玩起了现在校园中流行的游戏——“一二三,木头人”。游戏规则是一个人当木头人,余下的人站在木头人身后五步远的位置,谁能率先移动到木头人身后并抓住他,谁就是赢家。  相似文献   

9.
周科 《快乐阅读》2013,(21):31-32
游戏评价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的重要过程,但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评价存在着单一、由于于形式的问题,如何提高孩子的评价水平,体现游戏的教育功能,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笔者从抽丝剥茧策略、情景回放策略、及时捕捉策略、实地参观策略、集思广益策略这五种策略入手,阐述了自己在角色游戏中如何提高孩子的评价水平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游戏评价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的重要过程,但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评价存在着单一、由于于形式的问题,如何提高孩子的评价水平,体现游戏的教育功能,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笔者从抽丝剥茧策略、情景回放策略、及时捕捉策略、实地参观策略、集思广益策略这五种策略入手,阐述了自己在角色游戏中如何提高孩子的评价水平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孙静 《教育导刊》2013,(5):44-47
角色游戏区网络图是幼儿教师进行角色游戏区域指导的重要帮手,可以呈现幼儿的游戏状况,反映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以及多种能力发展情况。文章以某园中二班上学期两幅角色游戏区网络图的呈现和解读为例,说明绘制适宜的角色游戏区网络图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研究过程,可以从三个方面建构中班角色游戏区网络图:一是绘制整体"蓝图",二是打造"活水"环境,三是通过解读游戏中幼儿的行为,适时调整网络图。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话不能动。谁动就是白骨精,谁动就是……"木头人的游戏你玩过吗?哈哈,来吧,这节作文课董老师带你玩"木头人"。  相似文献   

13.
游戏精神是游戏的内在品质,也是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内在诉求与核心目标.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培育学生游戏精神的高度,打造出一种基于核心素养的,立足于数学学科特质的,以数学学习活动为载体的,具有深度并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游戏化教学样式.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敏锐地捕捉教材原生性、融入性、拓展性等类型的"游戏切点";从营造游戏化教学的生动场域、生成游戏化教学的核心问题、营造游戏化教学的对话氛围等方面,打开数学和游戏的通道.  相似文献   

14.
绘本中蕴含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元素。幼儿教师可将绘本视作支持幼儿深度游戏的一种"游戏资源",有效挖掘绘本的多元价值,结合幼儿各领域发展目标以及年龄特点,拓展形成各种游戏活动。文章以不同类型的绘本在美术区、科学区、语言区中的运用为例,探讨了教师如何运用绘本为幼儿深度游戏提供支架。  相似文献   

15.
让游戏走进数学课堂,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本文阐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的作用:巧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捕捉游戏,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活用游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让游戏走进数学课堂,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本文阐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的作用:巧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捕捉游戏,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活用游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户外自主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然而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存在教师观念误区、支持策略不足等问题,幼儿的学习没有达到预期。若想支持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深度学习,教师要秉承儿童本位教育观,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关注幼儿与周围的人、物、事之间的互动关系,捕捉幼儿的游戏兴趣,搭建多元支架,构建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体系,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而且促进了幼儿情感、能力、品质、习惯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结构游戏中,我们既重视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结果目标,更重视幼儿获得主体性体验的过程目标。实践证明,教师树立了整体的指导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捕捉契机,渗透整体发展目标。如教师时而激发情感,时而提高能力,时而进行坚持性、独立性品质的培养,时而进行爱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不仅打通了户外自主游戏区,还将户外和室内的区角游戏联动起来,让孩子们放开手脚,自由、畅快地玩耍。室内的游戏可以扩展到户外自主游戏区,户外的游戏可以迁移到室内游戏区,激发了孩子们更多的游戏灵感,许多令人惊叹的创造力由此迸发。  相似文献   

20.
角色游戏是幼儿发挥主观想像.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它是按幼儿的意愿、兴趣、经验和能力进行的。虽然角色游戏是浓缩了的小社会,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它却是个很大的世界.他们在这里反映着现实生活,再现着现实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无心”,并将它们转化为“有意”,使幼儿的游戏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