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绿色证书”改造乡村生活(渝北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亮点: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技能,丰富了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传统的农村初中教育弊端主要表现在片面强调基础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2.
关于拓展农村绿色证书教育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职业学校中推行的“绿色证书”教育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以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绿色证书”教育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重新探讨“绿色证书”教育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及其功能拓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卜长波 《成人教育》1996,(11):35-35
精心组织妇女参加绿色证书教育卜长波林口县妇联在组织农村妇女参加绿色证书教育和开展“学、比、争、奔小康”竞赛活动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做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广大妇女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学到了致富技能,掌握了奔小康本领,获得了可观的经...  相似文献   

4.
"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初中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初中教育要能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对策,就必须突破城市初中升学预备教育或简单技术培训的办学思路,以适合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及其子弟生存需要的办学模式和施教方式,引入最有助于贫困人群脱贫的“绿色证书”教育内容。在课程方面,要构建国家分科课程、市级农科教结合实践课程和校级农科教结合实践课程;在教学方面,要要建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农科教结合实践教学为上位结构和以校园实践、庭园实践、田园实践为下位结构的教学模式;在办学思路方面,要构建化教育中心、农技培训推广中心、创业指导培训中心、市场住处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农村初中新模式。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要从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课程搭配、教学方式、教材开发、师资配置、基地建设、认证管理、政策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从生存教育层面评价,作为脱贫致富对策的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具有课程综合化、教学实践化、办学社会化、资源市场化、服务多元化、效益连锁化的多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5.
谢重 《农村教育》2004,(5):12-13
绿色证书教育是我国有效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转型的新形势下。推进农民职前职后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农村绿色证书教育。是摆在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在绿色证书教育课程与教材开发上。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李水山主任进行了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记者就此专访了李水山主任。  相似文献   

6.
“绿色证书”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习惯说法,是农村劳动者的岗位合格证书。传统上对农民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发证.它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能否对初中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绿色证书”再毕业?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富源县1996年被列为云南省“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试点县,按照“绿色证书”培训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县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坚持“工作措施直接到村,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原则,积极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并采取五大措施,取得了比较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要使全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联合会的毕业生或肄业生能在从业前后接受一定方式的职业技术培训,包括‘绿色证书’培训。”因此,在农村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使农村衬中的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在文化课的学习任务,取得初中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能具有现代初级农业知识和技能,取得新型农民岗位的“绿色证书”,这对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培养农村所需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极为有利,应积极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9.
松滋市地处鄂西南边陲,素有“金松滋”之美誉。全市湖区、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总人口86万。全市有中小学校共216所,其中初中28所,在校学生37642人。1990年以来,我市在抓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在初中全面实施职业渗透教育。2002年秋季,按照荆州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选择4所初中进行“绿色证书”教育试点,2003年秋季在全市初中各年级同时启动“绿色证书”教育,从此,我市初中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北部,是因煤电而兴的资源性城市。全市193万人口中,农业人口达107万人,市辖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彰武县是国家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基地。我市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实际出发,着手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初等职业技术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从1995年秋季开始,对农村初中全体学生实行“绿色证书”教育,经过考核和考试,使农村初中普通班毕业生也都取得了毕业证书和“初农证书”(即绿色证书理论培训结业证书),农村教育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我市进行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  相似文献   

11.
全国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研讨会日前透露:我国农村普通初中将实行“绿色证书”教育。“绿色证书”是农民从事农业的岗位资格证书。实践证明,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引进“绿色证书”教育,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前提下,不延长课时,不加大授课总量,调整部分教育内容,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2.
“绿色证书”培训教育是提高我国农民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提高我国农民技术文化素质的一项宏大工程。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绿色证书教育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农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探索、实践和矫正,终于找到适合于我国国情和农情而比较系统、科学和有效的一种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形式.本文在我国加入WTO后,实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转移的今天,如何使10年前就已组织实施的绿色证书教育,通过分级、分层次培训与农业继续教育、农村社区教育紧密结合,推进我国农村绿色证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培养专业农户和先导农户,更好地为我国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服务,进行了科学、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的农村绿色证书教育在新世纪遇到了一些困难.回顾和总结农村绿色证书教育的研究历程,研究新时期农村、农民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新时期农村绿色证书教育的科学依据和理论体系,为农民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农业部科教司,就“绿色证书”制度近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采访。科教司职业教育处处长李水山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自农业部1990年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以来,“绿色证书”制度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去年农业部教育司进行了调整,很想了解一下这一制度推行的基本情况,以及调整后的农业部对“绿色证书”制度有什么新的打算。李:“绿色证书”制度推行9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一制度已在全国1200多个县、市实施,培训农民近600万名,获证人数达230万名;各级政府投入…  相似文献   

16.
我校沿着“绿证教育”办学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实践和发展了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精神,探索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绿色希望之路。由于开设了绿证教育,我校师生在不断地创造着社会财富,绿证教育又在不断地充实、壮大着这支由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组成的科技致富主力军。(一)绿色希望绿证教育事业,是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事业,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的伟大事业,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1999年,我校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本着教育为山区经济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拨正了办学方向,开始试行“绿色证书”教育。…  相似文献   

17.
农科教结合的课程、教学及办学模式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是农科教结合思想的有效实践模式。它突破城市初中升学预备教育或简单技术培训的办学思路,以适合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及其子弟生存需要的办学模式和施教方式,引入最有助于贫困人群脱贫的“绿色证书”教育内容。在课程方面,致力构建国家分科课程、区级农科教结合实践课程和校级农科教结合实践课程;在教学方面,致力构建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农科教结合实践教学为上位结构和以校园实践、庭园实践、田园实践为下位结构的教学模式;在办学思路方面,致力构建文化教育中心、农技培训推广中心、创业指导培训中心、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农村初中新模式。该模式探索出了课程、教学及办学模式的一系列具体运作方式,从思想引领、工作职责、师资配置、校本课程、督导评估、政策机制等方面入手,搭建了支持平台,推进了制度创新;产生了教育、经济和社会多方面效益,具有课程综合化、教学实践化、办学社会化、资源市场化、服务多元化、效益连锁化等多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平谷区农广校紧紧围绕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题,于2004年1月开始继续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截止到2005年12月,已在全区16个乡镇举办了果树、蔬菜和畜牧等专业35个培训班,共培训农民3912人,取得绿色证书3825人,荣获了“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优秀项目二等奖”,2005年平谷区农广校又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一个农村人口占2?3的农业大国,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9亿农民素质的提高,对我国能否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一、目前农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激励机制不强。农民素质提高与土地承包经营没有挂钩,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对策:重点抓好提高农民和村干部的科技和文化素质工作。要以普及绿色证书为重点,将现有“绿证”分为高、中、低三级,高级证书与现有的大专层次接轨;中级证书与中专毕业生接轨;初级证书与现有绿色证书接轨,使绿色证书上档次。要将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20.
“绿色教育”是指要关爱、尊重学生的生命和价值,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敢创新、肯实践的新一代人才。“绿色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个生态和谐的教育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绿色育人理念、“绿色”课程体系、“绿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