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小榆 《大观周刊》2012,(15):199-199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数学语言更加抽象化: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知识内容在量上剧增:老师讲解课时减少.这就要求学生要把握好课堂时间,要把课上老师讲解的知识、方法掌握好.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全神贯注的去听每一节课。那么,在高中数学课堂,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殷久迁 《大观周刊》2012,(11):225-225
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  相似文献   

3.
兰霞 《大观周刊》2012,(39):228-228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相似文献   

4.
李永全 《大观周刊》2012,(52):172-173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分析了学生数学思雏障碍的成因: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文章还概括了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数学思维的肤浅性;数学思维的差异性;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提出了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对策。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建华 《大观周刊》2011,(52):144-144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总书记说。郎加明也说:“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而对学生而言.创新就是创造性地学习.而创造性地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创新思维.只要学生对课本所教导的、教师所传授的、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等.有新的看法.有新的见解,就可以看作是进行了创新思维。这种创新思维,学生都可参与,教师容易组织操作。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应该注意“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等。  相似文献   

6.
董秀艳 《大观周刊》2011,(24):102-102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张兵 《大观周刊》2011,(14):18-18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较大的差异,如何让学生适应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顺利过渡,这是我们所有高一数学老师都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了解了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施教。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这种差异总结为:知识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自学能力的差异,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定量与变量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8.
陈海燕 《大观周刊》2012,(38):256-256
据很多高中学生反映。高中数学难学。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不少高中数学教师把责任归于中考命题.说数学题太容易做.强烈呼吁中考命题要体现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希望以此对初中数学教学施加影响。其实.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本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9.
程芝林 《大观周刊》2012,(22):228-228
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思维主要依靠理论抽象的逻辑思维.培养思维品质应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进行。我就高中数学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本人多年在高中数学教学、教研实践中如何实现“高效低负”的体会.认为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张艳欣 《大观周刊》2012,(25):236-236
本文通过实例举证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在提高学生成绩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高中数学作业的巧妙结构布置、批改原则、问题反馈等方式得出文章的主旨结论。要通过数学作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1.
谭发权  刘小红 《大观周刊》2012,(26):203-203
本文介绍了发散思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讲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根据发散思维的特征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旨在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学生学会转换思考角度、转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的思路及不同的途径来掌握和运用知识;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仁红 《大观周刊》2013,(6):219-219
初中和高中的数学有着显著的区别.宏观上讲,初中数学主要是形象通俗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多.对于这些知识点,只要用心一些,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运用起来也会比较自如.而高中数学一下子就触及到非常抽象的集合术语、函数术语等,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这些符号语言转化、理解并学会运用.  相似文献   

13.
汪琼 《大观周刊》2012,(46):394-394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4.
石文君 《大观周刊》2011,(6):105-105
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与内容特点,自身学习方法又不太合适,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产生了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5.
王建国 《大观周刊》2013,(10):241-241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笔者在2002年暑假期间参加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时,有几位给我们授课的文科专家学者,就谈到自己在上高中时虽然很想学好数学,可就是数学成绩提不高,最怕见高中数学老师。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勇 《大观周刊》2012,(39):147-147
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高中也需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只有学生把创新思维做为主动的行为.“教”与“学”便会形成珠联璧合.水到渠成之势.我们所收的数学教学效果也将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7.
杨正宏 《大观周刊》2012,(51):476-476
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学生在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永红 《大观周刊》2013,(2):122-123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南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一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9.
尚守清 《大观周刊》2012,(35):254-254
中学数学教学要讲求实效性.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数学探究的过程,它充满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学习的过程.形成形象而生动的印象.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模仿与记忆。  相似文献   

20.
唐俊开 《大观周刊》2012,(47):332-332
在数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语言的精炼.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因此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数学课堂的教学语言.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