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作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尽慨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并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练习活动。教学中要打消学生对习作的神秘化,让习作走进学生生活;扫除学生习作时的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遵循认知规律,辅佐学生大胆写作。教师只要以多样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授予写作技巧,习作教学就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秀金 《大观周刊》2012,(3):232-232,227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主要方法之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就应在培养阅读能力上下功夫。加强阅读技巧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强化阅读习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3.
聂永安 《大观周刊》2013,(11):216-216
要想让学生真正写出一篇结合实际,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首先要狠抓习作训练,让学生除aY-式作文外,每人另有一个习作练习.把课内外的好词佳句、口语交际或看到的图片、景物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每天坚持写成段或篇,并让家长适当指导,天天检查.努力做到“贵在坚持”。同时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进果树园,庄稼地,让他们仔细观察,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也为学生寻找到了习作的素材。小学生习作起步要稳健有力,一步一个脚印,就要将他们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自己寻找习作素材,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也只有多读、多思、多观察、多练习,才能在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4.
张琳 《大观周刊》2012,(28):237-237
作文教学,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要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专项训练,让学生大胆想像;同时提倡学生写生活事件;尊重学生特殊的观察方式。  相似文献   

5.
熊绍芳 《大观周刊》2012,(23):179-179
一般认为,小学三年级才进行习作的训练。低年级是教学生汉语拼音、识字、学词、学句,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追求高分数,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惜时间不厌其烦地分析每个字的笔顺笔画及结构,让学生反复复地听写学过的生字词,直到人人能熟练地听写为止。尽管同学们把生字、生词掌握得滚瓜烂熟,但进入三年级,要求写一个片段时,很多同学仍时咬笔头,愁眉苦脸,无从下笔,特别怕习作。  相似文献   

6.
刘清平 《大观周刊》2012,(44):313-3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年级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句子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半的作文,要求学生完成作文后要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怎样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写作的第一工夫”(叶圣陶语),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在作文教学论述中,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陷入了“朗读范文——讲解范文——仿照范文习作”的陈旧模式之中,学生的写作思维是“被动式”和“封闭式”的。难怪有些学生说,我们的作文是“抄”出来的。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作文教学训练必须包括“阅读训练”、“表达训练”和“思维训练”三大方面,而“思维训练”这一更高一级的训练,事实上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仍然陷入“抄作”的囹圄之中,创造性思维训练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齐江敏 《大观周刊》2013,(7):149-149
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中之重,教师投入的精力远远比基础知识教学大得多,但收效甚微,因此,这也是令广大初中教师头疼的部分。过于正规化的习作训练,使得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向“范文”化发展,缺乏独特的见解和真情实感。作文的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宽阔灵活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赵艳丽 《大观周刊》2012,(36):212-213
词语是句子的元素,句子是说话写文的基本单位。针对学生说话及习作中语痛过多的问题,分析“造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对造句的重视和训练程度不够;二是评价方式不能激励学生。围绕着“造句是语言训练的传统方式,是一种训练词语运用能力的极好方法。”谈了自己在教学实际中的几点思考和做法,强调从字斟句酌开始,努力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准确地使用词语,说好每一句话,才是说话行文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陈会 《大观周刊》2012,(33):222-222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习作教学的窠臼,积极开拓习作空间,定位于更宽广的视野,走出习作教学小天地,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和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面向生活,自由创造,从而写出精彩的习作。  相似文献   

11.
欧如 《大观周刊》2012,(23):177-177
想象力十分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习作的方法有很多,对于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是打开学生习作之门的法宝,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尝到习作的乐趣,使孩子们愿写、乐写,让习作逐渐成为孩子们心灵的歌唱。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裴晓云 《新闻世界》2014,(5):283-284
根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的要求,对于习作教学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让习作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是我们从教者面临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3.
程永琴 《大观周刊》2012,(7):182-182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小学生在起步阶段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掌握写作方法,培养写作能力。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轻松迈入习作之门。  相似文献   

14.
赵花 《大观周刊》2012,(31):256-256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孩子们识字写字、用词造句、选材构思、思维逻辑等的综合训练,它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孩子们的语文水平。也就是说,写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但纵观现阶段的教学过程,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现就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一些看法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丽丽 《大观周刊》2012,(25):218-218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只有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头趣。  相似文献   

16.
王笑琴 《大观周刊》2011,(19):134-134
在我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生涯中.绝大多数教的是中高年级,我深有感触的是学生的习作难教.我常常感到苦恼:每次学生写好习作.我就一个一个当面辅导.誊写后交来我又埋头批改。作文本上既有圈圈点点,又有我耗费了时间与精力的眉批和总批。可是,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习作.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并不认真留意那些红色的评语和文章中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久而久之,老师常为学生习作苦恼,学生也为习作头疼.  相似文献   

17.
徐琨娥 《大观周刊》2012,(26):185-18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习作教学指导时让他们贴近生活实际,亲近自然,放手习作,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那么,如何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8.
全德林 《大观周刊》2012,(23):178-178
作者针对小学语文中习作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改进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钟鸿 《大观周刊》2012,(52):301-301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而且是对其思想情操的熏陶。也就是说,教作文的过程就在于育人——培养创造型、智能型的人才。然而,不少小学生怕习作,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习作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作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还十分令人担忧.师生一时半栽还不能从作文愁、愁作文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在习作教学中我主动创造各种机套,激发兴趣,积累素材,导之得法觯互共事作文成功的喜悦,在习作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丁彩霞 《大观周刊》2012,(24):333-334
叶圣陶先生也早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尽管我们的教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强了习作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可是,我们小学生的习作说空话假话、表虚情假意的顽疾,仍然根深蒂固。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届届雷同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脑海中可供写作的材料内容不足。即使学会了一整套的表达方法、技巧,也终因无米难为炊。要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表述具体、生动、形象,指导习作就必须从内容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