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春景 《大观周刊》2013,(12):32-33
早在三千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出现了原始青瓷,至东汉时期制瓷技术臻于成熟,后经隋、唐、五代、宋、元的发展,到明宣德时期,彩瓷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了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工艺。将釉下青花和釉上矾红同施于一器之上,前者以青花绘海水,蓝白相间的滚滚波涛,汹涌澎湃,红艳的海兽随跃动翻腾的海浪上下邀游,形成极强的动感,青红相映,情趣盎然。后者反其道而行,以红彩为海涛,青花绘各种姿态的游龙,新颖别致,生动活泼,艳丽无比,与前者异曲而同工。青花和釉上红彩结合的成功为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如著名的青花红彩器。传世品如青花红彩海兽高足杯、青花红彩海涛龙纹碗都十分精美。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花瓷的价值正以每年至少20%的速度稳步增长"乱世藏金,盛世藏瓷。"青花瓷,其青花幽静之美造就了其高雅的气质,成为文人雅士钟爱的藏品。今年,"永久和平"国礼级陶瓷青花梅瓶的出炉,被专家誉为"当代青花  相似文献   

3.
<正>稀世珍品——清康熙青花八十七神仙画缸原作系唐代吴道子所作,此画出现在瓷器上尚属首次。该画缸采用分水染,画中87位神仙姿态各异,形象微妙动人;逸雅沉着的线条具有不可思议的表现力和节奏感,随风飘舞的袍裙体现中国人物画辉煌时期的“吴带当风”;画工精细,线条流畅,用典雅的康熙“墨分五彩”的浓淡青花发色来体现画面的丰富层次,艺术效果可谓登峰造极。该瓷器胎体细腻,器型工整,厚重匀称。青花发色典雅涂层,釉色白中泛清,莹润柔和,胎质洁白、细腻且坚固致密,烧成温度高,瓷化程度好,是一件极为少见的康熙青花精品。此器物硕大异常,行内专家一致认可此缸乃传世不多的康熙官窑大器,堂名款“金麟轩”为御用珍品。如此硕大的康熙传世至今实为难得,原因是数百年来社会动荡不定,瓷器乃易碎之物,小件器尚难留存,何况如此硕大无比的精品。清康熙青花八十七神仙画缸,高1米,口径1.25米,缸敞口、涂腹、底渐收、圈足、细砂底无釉、底呈火石红。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花瓷的价值正以每年至少20%的速度稳步增长"乱世藏金,盛世藏瓷。"青花瓷,其青花幽静之美造就了其高雅的气质,成为文人雅士钟爱的藏品。今年,"永久和平"国礼级陶瓷青花梅瓶的出炉,被专家誉为"当代青花瓷王",目前已被联合国、国家博物馆以及17个奥运会主办国永久珍藏。当代青花瓷也随着"永久和平"青花瓷,乘着周杰伦"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的余温绕梁而上,成为越来越多海内外高端人士倾财争夺的"新宠"。  相似文献   

5.
潮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09,(22):86-86
唱片数字转化器;青花瓶电子存储器;太阳能收音机;时尚火炉;机器人婴儿车;无线真空捕虫器;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24日,由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协办的拍卖会在京隆重揭幕。在参与竞拍的所有拍品中,一件当代青花梅瓶让所有人眼前一亮!这是由著名陶瓷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  相似文献   

7.
垂直型陈列是以时间发展为序列,使参访者沿着同一主题线索按时间发展先后进行参观的现代展陈方式。对于陶瓷这样拥有悠久的烧造历史与深层的文化内涵的文物来说,垂直型陈列是较为适合的陈列方式之一。天津博物馆"青蓝雅静——馆藏明清青花瓷器陈列"专题展陈就是垂直型陶瓷文物展陈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严绍云 《大观周刊》2006,(39):51-51
两个从景德镇带回来的手绘青花瓷器.一个高白.另一个很润.若将润的那个放在一堆同样是景德镇的手绘青花瓷瓶中.其它的就会显得很呆,有“鹤立鸡群”的感觉.若是将高白的放在同样一堆瓷器里.同样会非常显眼.然而.不论是高白的还是润的.都不算是最好的精品.要同时高白的色彩和很润的光泽度.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精品,“白”和“润”要同时做到是非常不容易的.高白就意味着很光亮.和“润”恰好对立.从这点上说.既“润”又“白”的青花的确不是一般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近年来出土资料与相关文献对元至明初景德镇地区制瓷技术及其源流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包括对元代青花、釉里红、蓝釉、蓝地白花、孔雀绿釉青花、孔雀绿釉金彩、卵白釉瓷,元明黑釉、红绿彩瓷,明初高温色釉瓷,宣德官窑仿汝、哥、定、龙泉窑产品,宣德官窑铁绣花制品等的考察,以及对元代开始使用的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元明青花料,元明釉上彩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窑装烧技术及其源流的考察。总的来看,元代至明初景德镇制瓷技术有了空前进步,不仅吸收了国内许多著名窑场的烧制技术,也汲取了中东、韩国等地区的优秀制瓷技艺;同时又将产品与技术扩散到这些地区,特别是产品大量销往欧亚大陆,标志着景德镇早期全球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中国陶瓷古籍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载体。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陶瓷典籍外译成为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文章基于全球图书馆联合目录WorldCat,通过调研中国陶瓷古籍及其外译本在全球图书馆的馆藏数据,梳理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现实状况,结合不同典籍、不同译者的译文进行系统评析,总结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中国陶瓷跨文化传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发现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存在传而不透、传而不正、传而不通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包括加强中外学者以及中外出版机构的密切合作、优化中国陶瓷古籍的外译策略、开展中国陶瓷古籍文本的系统深入研究等。通过系统梳理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状况,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陶瓷文化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与影响,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田野考古调查,恩施自治州周家河村境内现有窑业遗存十余处。从采集的标本来看,该地烧造的瓷器种类多为碗、盘、酒具等生活用器,按釉色可分为青花、青釉、酱釉、黄釉、青白釉瓷器,装烧工艺为明火涩圈叠烧法。本文对周家河村境内窑址采集标本进行了梳理,并结合考古调查、文献资料,着重考察了周家河窑址青花瓷器的始烧年代和技术来源等问题,得出结论:周家河地区青花瓷器的烧造不迟于明代晚期,其技术来源主要是景德镇窑与吉安临江窑等。  相似文献   

12.
瓷坛泰斗王锡良、青花大王王恩怀、珠山画院院长熊钢如作品杨俊艳《青花青》中写道:"在中国的瓷器百花园中只有青花一枝独秀,占尽春光,而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其它颜色釉以及釉上下彩瓷都顿时黯然失色,只能处于陪衬地位。"国礼青花瓷首次大胆融合融古代经典青花工笔、运用水墨画法,结合西洋风格,堪称当代"青花瓷王"。熊钢如大师绘古希腊卫城及万里长城并橄榄枝装饰,取"起源(企愿)和平"之意,象征着奥运精神从发源地来到中国,为写实的传统技艺;王锡良大师绘松柏环抱,象征万古长青;王恩怀大师绘制的云雾山色"天青过雨景"为大写意;三种风格奇妙融合,大气天成!  相似文献   

13.
瓷坛泰斗王锡良、青花大王王恩怀、珠山画院院长熊钢如作品杨俊艳《青花青》中写道:"在中国的瓷器百花园中只有青花一枝独秀,占尽春光,而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其它颜色釉以及釉上下彩瓷都顿时黯然失色,只能处于陪衬地位。"国礼青花瓷首次大胆融合融古代经典青花工笔、运用水墨画法,结合西洋风格,堪称当代"青花瓷王"。熊钢如大师绘古希腊卫城及万里长城并橄榄枝装饰,取"起源(企愿)和平"之意,象征着奥运精神从发源地来到中国,为写实的传统技艺;王锡良大师绘松柏环抱,象征万古长青;王恩怀大师绘制的云雾山色"天青过雨景"为大写意;三种风格奇妙融合,大气天成!  相似文献   

14.
瓷坛泰斗王锡良、青花大王王恩怀、珠山画院院长熊钢如作品杨俊艳《青花青》中写道:"在中国的瓷器百花园中只有青花一枝独秀,占尽春光,而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其它颜色釉以及釉上下彩瓷都顿时黯然失色,只能处于陪衬地位。"国礼青花瓷首次大胆融合融古代经典青花工笔、运用水墨画法,结合西洋风格,堪称当代"青花瓷王"。熊钢如大师绘古希腊卫城及万里长城并橄榄枝装饰,取"起源(企愿)和平"之意,象征着奥运精神从发源地来到中国,为写实的传统技艺;王锡良大师绘松柏环抱,象征万古长青;王恩怀大师绘制的云雾山色"天青过雨景"为大写意;三种风格奇妙融合,大气天成!  相似文献   

15.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纹饰丰富多样,设色鲜明古雅,器型凝重古朴,给人清淡愈显浓烈、雄健更见清新之感,深受世人青睐。  相似文献   

16.
胡恺中 《声屏世界》2007,(11):57-57
景德镇因陶瓷而闻名,陶瓷依景德镇而发展,陶瓷已经成为瓷都人心中的文化情愫。如何更好地宣传陶瓷品牌,弘扬陶瓷文化,一直以来是摆在景德镇市宣传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多年来,景德镇电视台就如何更好地宣传瓷都陶瓷文化,全面、细致、深刻地展示瓷都千年陶瓷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做出了积极探索。本文就景德镇电视台如何进一步加强陶瓷宣传试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为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一件在陈文物,该文物纹饰与通常所见八卦纹不一致。通过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其他有关八卦纹器物的纹饰进行比较,并结合对《易经》及与易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太玄经》的相关信息的梳理,对香炉上呈现的纹饰符号进行了比对,认为这件香炉上的纹饰为太玄纹而不是八卦纹。进而,笔者根据史料记载和太玄学说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太玄纹在元代器物上出现的可能性,也提出了此件文物纹饰与太玄学理不相符合之处,并做出了相应分析。认为纹饰与太玄学理之间的不符,主要由三种原因所致,即太玄学说的艰涩难懂、民窑瓷器的错画、纹饰受更为通行的八卦纹影响等。结尾提出了与所得结论相关的展陈建议,即调整文物说明名称及附加简要的周易与太玄学说的关系介绍,以便观众对器物有更明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春忆元青花     
《中国新闻周刊》2009,(12):81-81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在瓷器烧制的历史上,青花瓷以其鲜活、艳丽、明快独树一帜。阳春三月,国内外25家博物馆(收藏机构)的73件元代青花瓷将汇聚一堂,在首都博物馆即将开幕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上集体亮相。  相似文献   

19.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为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一件在陈文物,该文物纹饰与通常所见八卦纹不一致。通过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其他有关八卦纹器物的纹饰进行比较,并结合对《易经》及与易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太玄经》的相关信息的梳理,对香炉上呈现的纹饰符号进行了比对,认为这件香炉上的纹饰为太玄纹而不是八卦纹。进而,笔者根据史料记载和太玄学说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太玄纹在元代器物上出现的可能性,也提出了此件文物纹饰与太玄学理不相符合之处,并做出了相应分析。认为纹饰与太玄学理之间的不符,主要由三种原因所致,即太玄学说的艰涩难懂、民窑瓷器的错画、纹饰受更为通行的八卦纹影响等。结尾提出了与所得结论相关的展陈建议,即调整文物说明名称及附加简要的周易与太玄学说的关系介绍,以便观众对器物有更明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2010年9月,“乾隆花园古典家具与内装修设计展”在美国塞勒姆市PeabodyEssex博物馆开幕,该展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大规模赴国外的文物原状和内装修展览,展品包括古书画、陶瓷、锏器、玉器及家具等多个门类101件(套)。所见虽然是早已熟悉的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