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16年4月,因当地政府进行新农村建设,在江西省吉安县吉州窑窑门岭窑址堆积东南发现一处窑业遗存。遗存出土瓷器的釉色种类较为丰富,有青白釉、白釉、酱黑釉、绿釉、黄釉、龙泉青釉等,器物造型多样,以烧造日常生活用器碗、盏、碟、枕等为大宗。从产品的釉色品种、组合,器物的造型、装饰、烧造特征分析,该窑场是一处北宋中晚期以烧造青白釉和绿釉瓷器为主的综合性窑场。鉴于吉州窑是宋元时期以烧造黑釉和彩绘瓷为主的综合性窑场,该遗存的发现,尤其是早期青白釉和绿釉瓷的发现,丰富了吉州窑的内容,对吉州窑发展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石屿二号沉船遗址位于西沙群岛石屿东侧的珊瑚礁石上,未发现船体痕迹。2010年度的水下考古调查,采集的标本均为瓷器,有元代青花、卵白釉、白釉、青灰釉、酱釉等几类。这些瓷器分别产自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晋江磁灶窑以及福建地区的其他窑场,均是当时重要的对外输出商品。尤为珍贵的是,出水的元青花瓷器为国内水下考古工作中首次发...  相似文献   

3.
青白釉瓷器是景德镇窑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发展至明代已经呈现衰微之势,但墓葬、遗址、窑址等考古资料证明,青白釉瓷器在明代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延续着一定的烧造规模和数量,生产中心仍在景德镇地区,辐射周边多个地区。明代青白釉瓷器的器型、纹饰都相当丰富,一方面继承宋元以来烧造传统,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创造新风格,提高工艺水平,创新装饰方法。本文通过对明代纪年墓出土青白釉瓷器的梳理,对明代青白釉瓷器的器型、纹饰进行了整理,并做初步分期研究。根据纪年墓出土青白釉瓷器的特点和风格,初步将其分为两期,第一期为洪武至正德时期(14世纪中叶-16世纪初),第二期为嘉靖至崇祯时期(16世纪初-17世纪初)。嘉靖以后,青白釉瓷器逐渐退出陶瓷生产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四川博物院整理出两件清末四川劝业公所窑业试验场试烧的瓷器。青花瓷印泥盒上记载了20世纪初四川窑业试验场试烧瓷器的由来;青花绿彩瓷碗仿烧了当时代表中国瓷器最高烧造水平的醴陵釉下彩。在此之前,清末四川窑业试验场从未受到学界的关注与研究,这两件瓷器见证了中国人民为振兴实业、强国兴邦所作的不懈努力,填补了清代四川制瓷业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茶洋窑是福建南平市一处烧制多种釉色瓷器的宋元时期窑场。近年来窑址中发现的多种外销瓷产品,使其外销属性得到充分认识。本研究从科技考古角度对该窑场黑釉产品烧制技术进行考察,结果显示窑址周边有丰富、多样的制瓷粘土资源,采集的5份粘土可依据硅、铝、铁及钾等元素含量分为三类。胎体分析显示黑釉瓷制作时更偏向于选择富含铁元素的粘土,Si O2和Al2O3含量波动范围大。釉层制作时出于提升助溶剂和呈色目的,窑工有意选择一定量的草木灰及高铁粘土原料。窑址中相对高比例的生烧产品是由窑炉温度、制瓷原料特性(低助溶剂含量、高Al2O3)等多重因素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元代景德镇制瓷手工业不仅吸收了国内外其他地区陶瓷生产技术,而且对相关技术做出了重要改进与创新。在此基础上,景德镇窑成功烧造出了诸如卵白釉瓷、元青花等新产品,其中卵白釉加彩贴金瓷器,为当时创新品类之一。将多种彩绘的釉上装饰融于一器,成功开创了景德镇陶瓷釉上彩装饰工艺的先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考证,可以推断出这些元代卵白釉加彩贴金瓷器,很可能就是文献中所谓"五色花"瓷器,而不是指"青黑色戗金"瓷器。在命名这类瓷器时,应该将相关装饰工序排除在名称之外,可以尝试参考明代景德镇窑釉上彩瓷器命名方法。装饰工艺来源应该是多方面的,既受到西亚地区制陶技术的影响,同时也继承了本土卵白釉瓷装饰工艺。其烧造年代应该不会早于1323年,绝大多数很可能是元代晚期产品,大约在1336-1352年之间。  相似文献   

7.
据文献记载,明朝廷在景德镇珠山设立了一个专烧为供奉宫廷所用瓷器的瓷厂--御器厂,御器厂生产的瓷器从造型到纹饰均按皇家请专人设计画出的图样制作,御器厂的工人都是技术上的出类拔萃者,皇家派宦官和工部官员驻厂监烧,所烧御用瓷器不计成本、精求质量,为明王朝烧造了大量精美的官窑瓷器.杭州文物公司就珍藏着一件被视为镇店之宝的明朝正德官窑瓷器--青花穿花龙纹盘(见图一).  相似文献   

8.
陶瓷考古是辽代考古的有机组成部分。广义上的辽代陶瓷既包括辽境内窑址烧造的产品(可称为辽产陶瓷),又包括输人到辽境内的瓷器(输人瓷器)。前者代表了辽自身的陶瓷手工业成就,后者反映了辽与其它政权的交流,两者各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澳I号"沉船位于广东汕头市南澳县南澳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是一艘明万历年间商船(1573-1620 A.D.)。2007年发现并于2009年开始打捞,到目前为止出水文物以瓷器为主,其中漳州窑瓷器数量最多、景德镇瓷器品质最优。本文利用体视显微镜(Stereo Microscopy)、激光拉曼光谱(Rama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X)等,以3件"南澳I号"出水的景德镇窑青花瓷器碎片样品为研究标本,制作成断面样品,直接分析其釉层与色料层形态与组成。SEM-EDX发现青花部位保留有明显的色料层,显色元素为Fe、Mn和Co元素,为钴土矿。色料层中针状结晶经Raman光谱确定为钙长石(CaAl_2Si-2O_8),同时在富Co区域发现了钴蓝(CoO·Al_2O_3)和MnO 2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近年来出土资料与相关文献对元至明初景德镇地区制瓷技术及其源流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包括对元代青花、釉里红、蓝釉、蓝地白花、孔雀绿釉青花、孔雀绿釉金彩、卵白釉瓷,元明黑釉、红绿彩瓷,明初高温色釉瓷,宣德官窑仿汝、哥、定、龙泉窑产品,宣德官窑铁绣花制品等的考察,以及对元代开始使用的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元明青花料,元明釉上彩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窑装烧技术及其源流的考察。总的来看,元代至明初景德镇制瓷技术有了空前进步,不仅吸收了国内许多著名窑场的烧制技术,也汲取了中东、韩国等地区的优秀制瓷技艺;同时又将产品与技术扩散到这些地区,特别是产品大量销往欧亚大陆,标志着景德镇早期全球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明代御用瓷器是明代瓷器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明代御用瓷器厂在规模上远超历代,而且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开创了青花彩瓷、甜白瓷、斗彩、五彩瓷等新型瓷器品种。明代御用瓷器的烧造盛况空前,为清代及近代瓷器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了御窑遗址出土的明早期葫芦形窑和中晚期的馒头形窑,阐明御窑从使用葫芦形窑转变到使用馒头形窑的必然性。并结合出土迹象与文献,认为宣德至万历时期的御窑馒头形窑皆为前窄后宽式,万历中期以后变为前后等宽,变化的过程是在原地不断由窑尾向窑头推进。还推算出:明初有官窑20座;宣德时期有官窑58座,包括龙缸大窑32座,青窑6座,色窑、熿窑20座,宣德中期,将16座龙缸大窑改建成青窑;嘉靖、万历时期有龙缸大窑16座,熿窑及色窑20座,青窑44座。此外,对窑炉的分工也进行了考证,认为熿窑是烘烧低温釉的窑炉,而非以往认为的烘彩炉;色窑是烧制高温颜色釉的窑炉,而非以往认为的是烧造低温颜色釉的;风火窑是烧造半成品的窑炉,而非以往认为的是诸窑的总称。  相似文献   

13.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综合性瓷窑,历来受到陶瓷考古学者的重视。为深化吉州窑研究,配合吉州窑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相关单位,分别于2006年、2014年、2016年、2017年对茅庵岭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所揭示的窑炉遗迹,由上下3条龙窑互相叠压组成,结构清晰。窑炉长达60、宽达1.8-5.55米,是目前国内发现最宽的、保存最好的龙窑窑炉遗迹之一。发掘揭露面积1750平方米,龙窑外发现房基、道路、墓葬、灰坑、墙体等遗迹,出土一批宋元时期的青白釉、白釉、黑釉、绿釉、彩绘瓷、卵白釉瓷器标本,丰富了吉州窑的窑业面貌,拓展了吉州窑的内涵,深化了吉州窑瓷业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齐鸿浩 《北京档案》2001,(12):46-46
京西有个琉璃渠村,背靠九龙山,前临永定河.别看村子不大,名气却不小,该村烧造的琉璃制品享誉国内外.琉璃,古代称溜离,药玻璃.琉璃是一种用铅作助熔剂,以含铁、铜、锰和钴的物质为着色剂,配以石英制成的一种低温釉器.烧造琉璃一般采用二次烧成工艺,首先选用坩子土经过粉碎、筛选、淘洗,炼泥、成型,晾干后入窑素烧,其烧成温度在1000℃-1100℃之间,然后根据需要施彩釉,二次入窑彩烧,其烧成温度在660℃-910℃之间.  相似文献   

15.
唐英是清代最著名的督陶官,他使中国进入了瓷器的"黄金时代",由他主持烧造的瓷器也多被誉为"国之瑰宝"。本文讲述了唐英督导陶务的人生经历,探讨了唐英制瓷的艺术理念,总结了唐英主持下的唐窑所具备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汝窑是我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它与官、哥、钧、定窑齐名于世.汝窑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烧造民间日用瓷器的民窑,也有人称之谓"临汝窑";一部分是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官办窑,亦称"汝官窑"、"汝窑".  相似文献   

17.
按语:《烧造瓷器则例章程》系乾隆十二年(1747年)督陶官唐英制定。唐英,字俊公,汉军正白旗人,雍正六年(1728年)至乾隆二十一年被派往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督造瓷器。乾隆十二年,唐英根据长期榷陶的丰富经验和烧造官窑瓷器的状况,制定出《烧造瓷器则例章程册》,详细规定了破损瓷器和解缴次色瓷器变价银的核销比例,记述了烧造圆器、琢器制价的方法和标准。于乾隆十二年十月初七日奏明遵行,成为清廷核销烧造瓷  相似文献   

18.
瓷坛泰斗王锡良、青花大王王恩怀、珠山画院院长熊钢如作品杨俊艳《青花青》中写道:"在中国的瓷器百花园中只有青花一枝独秀,占尽春光,而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其它颜色釉以及釉上下彩瓷都顿时黯然失色,只能处于陪衬地位。"国礼青花瓷首次大胆融合融古代经典青花工笔、运用水墨画法,结合西洋风格,堪称当代"青花瓷王"。熊钢如大师绘古希腊卫城及万里长城并橄榄枝装饰,取"起源(企愿)和平"之意,象征着奥运精神从发源地来到中国,为写实的传统技艺;王锡良大师绘松柏环抱,象征万古长青;王恩怀大师绘制的云雾山色"天青过雨景"为大写意;三种风格奇妙融合,大气天成!  相似文献   

19.
瓷坛泰斗王锡良、青花大王王恩怀、珠山画院院长熊钢如作品杨俊艳《青花青》中写道:"在中国的瓷器百花园中只有青花一枝独秀,占尽春光,而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其它颜色釉以及釉上下彩瓷都顿时黯然失色,只能处于陪衬地位。"国礼青花瓷首次大胆融合融古代经典青花工笔、运用水墨画法,结合西洋风格,堪称当代"青花瓷王"。熊钢如大师绘古希腊卫城及万里长城并橄榄枝装饰,取"起源(企愿)和平"之意,象征着奥运精神从发源地来到中国,为写实的传统技艺;王锡良大师绘松柏环抱,象征万古长青;王恩怀大师绘制的云雾山色"天青过雨景"为大写意;三种风格奇妙融合,大气天成!  相似文献   

20.
瓷坛泰斗王锡良、青花大王王恩怀、珠山画院院长熊钢如作品杨俊艳《青花青》中写道:"在中国的瓷器百花园中只有青花一枝独秀,占尽春光,而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其它颜色釉以及釉上下彩瓷都顿时黯然失色,只能处于陪衬地位。"国礼青花瓷首次大胆融合融古代经典青花工笔、运用水墨画法,结合西洋风格,堪称当代"青花瓷王"。熊钢如大师绘古希腊卫城及万里长城并橄榄枝装饰,取"起源(企愿)和平"之意,象征着奥运精神从发源地来到中国,为写实的传统技艺;王锡良大师绘松柏环抱,象征万古长青;王恩怀大师绘制的云雾山色"天青过雨景"为大写意;三种风格奇妙融合,大气天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