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笔者发现,有些试题"现场味"浓厚,有的题材选自考试现场,有的内容来源于课外,需要学生即学即用,有的则促使学生作现场测试。这些试题设计巧妙,新颖别致,促人思考,颇具魅力,我们不妨将其称为"现场性试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  相似文献   

2.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说:语文课本越来越没学头,高考又不考书上的,听不听讲、复习不复习无所谓。有的教师说:语文高考试题距离中学课本越来越远,语文课越来越难教。甚至有人主张丢掉课本,另搞一套。笔者认为,语文课是难学、难教,但是“难”并不能归咎于高考试题与课本的脱钩。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近年来高考试题,就不难发现:试题虽出自课外,但其知识考点、答案却在课内。  相似文献   

3.
空考试 王老师拿着英语期中试卷去监考。试卷刚分发好才几分钟,学生就把试题全部做完。原来,学校生怕学生作弊。将各班的“后进生”集中在一个考场。这些“后进生”对英语一窍不通,就胡乱地把选择题填好,填写时连试题内容也没瞧一眼。因为即使去看,也是瞎子看世界,等于白看。至于其他试题类型,任其“开天窗”。学校规定不得提前交卷,这些学生只得空坐在考场里。其中的“乖孩子”,就趴在桌子上酣然入睡;“调皮鬼”们则如坐针毡,有的眉来眼去,有的随便说话,有的玩耍橡皮……90多分钟后,铃声总算响起。“后进生”抢着交掉试卷后,犹如脱笼之鸟,冲出考场。  相似文献   

4.
化学竞赛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和广阔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常常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隐含条件”,从而造成解题错误、或解题过程冗繁、或认为题目条件不足而束手无策。充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使之明朗化、完备化、具体化对指导学生的解题具有重大作用,为此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全国初中化学复赛试题和山东省的初赛试题将该类考题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期浏览了各地新课程语文期末测试的试题,其中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结构上俨然是高考形式的翻版,有的形式上是“旧瓶”装“新酒”,有的内容上是换“汤”不换“药”。这显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模式,也就必然影响新课程“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杂志开设的“互动平台”栏目,是一个非常好的栏目。此栏目在中学教师中的“收视率”很高,其中很多的讨论话题均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在2006年第5期“探讨‘争议’试题”的互动中,澄清了一些有“争议”的试题,但对有的可以得出结论的“争议”试题还没有定论。笔者对其中两道“争议”试题,认为可以得出结论,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校所订北京西城区的高考模拟试题中的作文题是:请以“走进生活”为题,并给它拟一个副标题,写一篇作文。笔者和几位同行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它既可考查学生观察、感受、反映生活的写作基本能力,有真情实感可写,又可考查学生认识、评价生活的能力,并能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结果却令人震惊:许多学生将副标题拟为“永远笑对人生”、“生命的历程”、“对生活的感悟”、“青年学生”等;内容上有的是编造虚构出的离奇曲折的故事,有的则大写抗洪精神、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克隆技术,有…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作文考试命题形式不断创新。命题者倡导“快乐习作”,语文教师与学生向往“快乐习作”,但目前的作文考试命题仍不容乐观,有的能引导学生乐写,有的却给师生带来一些困惑。困惑什么?有些习作试题要求过死,  相似文献   

9.
(1)力求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整个试题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同时,充分地贯穿“人文性”,试题的表述充满人文关怀和平等“对话”,娓娓“导引”,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2)力求语文课程学习目标达成与学生个性张扬的和谐统一。整个试题在体现教科书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让每个学生学语文  相似文献   

10.
~~(接第36页)担心:试题没法保密。难道平时所做的作业都与考试无关吗?一百多个学生,一百多套试题,经过教师综合筛选,谁也不知道选中哪一题,何况教师还要出一部分试题呢。有的学生认为:出题是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出题,还要教师干什么?其实,让“学生自我测试”,教师的任务增加了。教师不仅要自己出一部分的试题,还要对一百多套试题进行审阅,从中筛选适合多数学生的试题。因此,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大胆让学生出题,而学生也要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及时出题,“学生自我测试”才能顺利进行。2.教师的指导要及时“学生自我测试”离不开教师的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学模式也将发生变革,将从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方法中启发学生解决某类针对性的问题,逐步过渡到依赖一定的策略指导而通过现场自学的方式检索并运用信息解决任何陌生的问题。考试也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特别是接受新信息)的自学能力和对问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判断、迁移推理的思维能力。近几年出现的信息给予题就是一类侧重学能考潜力的试题。这类试题的特点突出一个“新”字,题给信息的内容有的力求反映最新文献或研究成果、有的密切联系实际,涉及的知识或  相似文献   

12.
对于解答阅读试题,不少学生感到困难重重,甚至无法动笔。连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每每“砸锅”。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为寻求解决途径,不少教师也曾努力过,甚至信奉“乱打三年成教师”的理论,采用“题海战术”,试图使学生从中“悟”出应对办法来。然而,成效甚微。笔者以为,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阅读试题特点不了解,所用办法缺乏针对性。因此,必须认真研究阅读试题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可供学生操作的办法来。所谓阅读试题,顾名思义,即指有“阅读”任务的试题。阅读材料选自课文或非课文,试题数目单个或多个,大体分两类:一类为“拼合式”;一类为“集合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都进行了改革,其中理科综合是改革之一。不同学科间互相渗透的跨学科综合试题、多学科合卷已成为中考改革的趋势及热点。此综合类型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题能力,以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为基础,充分利用它们的联系点进行教学。但一些师生反映综合考试“太难”,有些无所适从。出现“太难”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在学科教学中,一些教师喜欢“单干”,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交流少,这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第二,很多学生存在偏科思想,有的只喜欢学物理,有的只喜欢学化学,不利于自身…  相似文献   

14.
郑春清 《福建中学数学》2003,(8):35-35,F004
《2003年福建省达标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数学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的得分率只有0.3,分析其原因竟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试题的数字太大,计算繁琐,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算出正确的结果.这道试题与近年来“减少计算量,增加思维量”的高考命题方向不一致. 另一种意见认为:问题来源于实际,若为了好算而缩小数字反与实际不符,本题有多种解法,有的方法计算非常简单,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避繁就简”灵活处理,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数学素质. 究竟哪种意见正确,不好凭空而论.还是把试题以及笔者所想到的各…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缘起 高三的“二模”考试作为高考前的练兵,理应让学生看到平时学习中的“优”与“劣”,并且为学生增添一份信心.但是,二模考试的试题往往又让学生觉得很“苦”,“苦”得“难以下咽”.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品味其中的苦,尝到苦尽后的甘甜呢?本文以苏锡常镇的一道“二模”试题为例,笔者在给学生讲评时,发现学生在解决此题时,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定义”题,就是在现有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基础上,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由于“新定义”题编制角度新颖,突出能力立意,突出对学生数学素质的考查,特别能够考查学生“现场做题”的能力,因此在近年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和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下面选取几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中涌现了大量充满创意的试题,它们有的是内容新、有的是形式新、有的是结构新、有的是情景新,这不仅给试卷带来了活力,也给教师带来了启发和冲击,给学生带来了,新鲜与挑战。但是,也有一些中考试题或中考模拟试题没有把握中考命题的原则,一味的贪新求异,于是“拼凑”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开放性试题在中考政治试卷中大量出现。开放性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类难度系数较大的试题,学生回答时稍不注意就容易走题或答非所问。笔者认为,运用“提取—提炼—提升”法解答开放性试题,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新高考也着力体现这一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试卷中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试题,有的关注生活现象,有的关注生活用品(具),有的关注学生的娱乐活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下面是笔者对近三年高考中与生活相关的试题的分类解析.  相似文献   

20.
不论何时何地,提升学生学业成绩肯定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一路攀升,有的学生基本稳定,有的学生起伏变化,有的学生不进则退……各种情况纷纷出现。当然,原因很多。对“教”的分析研究,已经有很多,笔者不想赘述,但在“学”的方面,笔者认为还有潜力可挖。笔者以为,心理调适和学法研究是提升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两条有效路径。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