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编辑学三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杲 《编辑之友》2010,(12):87-89
振铎同志的著作<编辑学理与媒体创新>已经出版,我很高兴,这是他对编辑学研究的新奉献.振铎同志鼓励我为之写几句话. 我和振铎同志在中国编辑学会同事多年,对他研究编辑学的刻苦治学精神,我一直深为敬佩.他的著述甚丰,全面涉及我做不到.我选振铎同志提出的编辑学三原理,说一点读后感吧.  相似文献   

2.
《出版发行研究》创刊五周年了,初创伊始,正是编辑学研究勃兴之际。各家立说,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可谓百花齐放。五年来,《出版发行研究》与兄弟刊物一道,推动和促进了编辑学的研究。时值今日,不少同志倡言,要深化编辑学的研究,就此而思,似有同感。我认为,重视经验材料的发掘和整理,是深化编辑学研究的题中之意。任何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赖以立论的基础是经验材料。罗竹风同志在为《书籍编辑学简论》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说:“从建国以来编辑工作的实践中,抽引出其中大量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加以提炼、发挥,这就是编辑学的基础。”多年来,有关出版、编辑工作研究的刊  相似文献   

3.
关于编辑学者化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编辑学者化”的问题,不仅发表了不少文章,而且还被作为一种理论观点、基本概念进入了一些编辑学研究专著。应该说:“编辑学者化”对于提醒我们正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关注、研究学术同题,的确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就其理论内涵而言,我以为,呼吁“编辑学者化”对编辑人才的培养,乃至我国的编辑出版产业发展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在拿到《普通编辑学》一书时,我看到《编辑之友》最新一期的专题策划是《编辑学路在何方?》,向学界提出编辑学研究陷入困境的疑问,并发出如何推动和深化编辑学研究的号召。与此同时,《出版科学》最新一期的编辑学研究栏目也有作者对当下编辑学的研究提出批判,认为编辑学研究问题重重,毫无建树。正在此时,我看到了由中国编辑学会组织撰写、几位编辑学界领军人物集体合作,共同完成的《普通编辑学》一书。该书第一次对普通编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大胆探索,迈出了早在几年前就提出的致力于涵盖所有媒介编辑活动基本原理探究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新闻传播业的飞速发展,新闻编辑学研究也在不断开拓和创新,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我国,新闻编辑学的教学与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徐宝璜1919年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  相似文献   

6.
编辑学理论纲要(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6年以来,中国编辑学会一直积极推动编辑学理论框架的研究。1997年9月,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全国编辑学理论座谈会上,出版界和教育界的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框架,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若干基本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会后阙道隆同志写了《(编辑学理论纲要)构想》一文,刊发于《出版科学》1999年第l期。2000年初,中国编辑学会又先后召开两次座谈会对普通编辑学的建立和编辑学理论框架进行了讨论。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阙道隆同志认真采纳各方面的建议,研究多种媒体编辑活动的共性,对《构想》进行修改补充,写戍此文。全文根据近二十年来编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精练简要地论述了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学科地位、学科体系,‘以及编辑理论的内容和框架,阐明了编辑活动、编辑规律、编辑价值等基本范畴,探讨了编辑与读者、作者、传媒及社会的关系,是迄今为止对编辑学理论研究的较为全面系统的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7.
2007年编辑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编辑学基本原理研究、编辑出版教育研究、编辑主体研究、学报编辑学研究、网络编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对2007年发表的编辑学研究论文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2007年的编辑学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观照,为今后编辑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艾东  吴志刚 《编辑学报》1994,6(4):232-234
也谈编辑学与编辑理论艾东,吴志刚编辑工作的理论研究(有人称编辑学)近几年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已有《编辑学报》、《编辑学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出版工作》、《出版发行研究》等刊物为编辑学研究提供论坛;有关的论文和著作不...  相似文献   

9.
李频 《编辑之友》1995,(4):27-28
要加强编辑学范畴史的研究李频[郑州]近年来,笔者在撰写《编辑学家茅盾评传》的过程中,通读了茅盾的有关著作,惊异地发现茅盾不仅是中国现代杰出编辑家,而且是编辑学研究的先行者,颇有建树的编辑学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即预言:“将来要是有人能够把所有的杂志按其...  相似文献   

10.
案头堆放着国内近几年出版的编辑学专著和编辑系列讲座。作为工作的参考和写作的借鉴,我拜读了其中的部分章节。开卷有益,何况读的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编辑学专著,尤令我感到获益匪浅。如果把时间向前推移几年,正是《编辑之友》倡导“编辑学讨论”的初期。这一富有远见卓识的创举,得到了国内诸多编辑家、学者和领导同志的支持,很快在编辑界蔚成风气。历经几年艰辛,编辑学的建构已成雏形,更令人感到倡导者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1.
浅谈编辑概念及其更迭刘大为【太原】自从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正式提出要研究编辑学概念和编辑学科以来,至今已超过十年了。尽管有关编辑学概念的论文多达数百篇,但对编辑概念的根本问题,仍然意见分歧很大。王治浩先生在《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一文中,综述了19...  相似文献   

12.
于红艳 《编辑学报》2019,31(4):456-459
撰写编辑学论文是编辑职业资格提升的硬性要求,也是青年编辑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编辑的最佳途径;因此,青年编辑应积极参与科技期刊的研究和编辑学论文的撰写。而撰写编辑学论文又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短板。本文立足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角度,结合作者自身编辑学论文写作和投稿经历,总结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撰写和发表编辑学论文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蔡学俭 《出版科学》2002,(4):12-12,15
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中国编辑学研究,已经历二十多个春秋。1992年中国编辑学会成立,标志着编辑学研究进入有计划有组织的新阶段。记得那次成立大会上,王子野同志就编辑有学作了充分肯定,并阐述了编辑学研究的方向与方法。在此以前,编辑有学无学,不仅在社会上,而且在出版界内,都存在着不同看法。在中国编辑学会成立至今的十年中,编辑学研究从学科性质、基本理论到编辑实务、编辑史,从图书、期刊到多媒体和网络,从类别编辑学到普通编辑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研究队伍逐步扩大,研究园地逐渐增加,编辑学科进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编辑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完成了自己的议程,马上就要闭幕了。此时此刻,作为新一届学会的主要负责人,我代表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成员衷心感谢全体代表、全体理事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感谢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对我们的信任与批准;感谢刘杲同志和他的团队为中国编辑学会所奠定的基础,开辟的道路,高扬的旗帜;感谢桂晓风同志和他的团队所形成的理念,所开创的事业,所取得的业绩!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  相似文献   

15.
谢晓红  王淑华  肖骏 《编辑学报》2017,29(5):495-497
撰写编辑学论文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好的选题是写好编辑学论文的关键.本文从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2个方面举例分析如何选题,以供青年编辑参考.  相似文献   

16.
7月5日至9日,由中国编辑学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版协联合举办的全国编辑学理论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位编辑学研究人员通过给会议提交的论文和大会讨论,对编辑概念和编辑活动的本质特征、今后编辑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编辑学研究近十来年有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数量上,编辑学类著作已有上百部,论文也有几千篇.表现在内容上,涉及面拓宽,各分支学科纷纷建立并有了各自的初步成果;开掘度加深,普通编辑学的创立提上日程并有了大胆的尝试和艰苦的探索.编辑学研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袁鹤  王晴 《编辑学报》2021,33(6):705-708
阐明撰写编辑学论文对科技期刊编辑自身成长、编辑团队建设和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重要作用。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撰写发表编辑学论文的实践,认为撰写编辑学论文可以从办刊工作经验、出版热门话题、新兴技术应用、编辑工作实践、期刊发展状况、不同学科专业、突发公共事件等方面进行选题,以供编辑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不断走向完善与成熟。本文试图从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分媒体编辑学理论研究和编辑学应用研究3个方面,对2010年我国编辑学研究予以简要的归纳和综述,为未来的编辑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编辑学研究与编辑活动的特有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辑学究竟要研究些什么编辑学能否存在,不取决于有没有人去研究它,也不取决于已有多少篇论文肯定其存在,而在于编辑活动中有没有其特有的、普遍的规律存在,也就是说,有没有那种唯一存在于编辑活动中,其它任何社会实践不涉及此,不仅古今一律,而且中外皆然的规律存在。如果这种规律存在,编辑学这门科学就应当存在,这种规律也就是编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