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商业化时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出版误区的基础上,阐述了出版的本质与使命,认为出版人应当有社会责任与担当,有文化追求,有出版家的胸襟,去构建民族精神,塑造文明社会;并从出版者的角度提出了出版人的文化追求体现在办社的发展战略、产品的创新以及出版物的质量上.  相似文献   

2.
一个出版单位,就是一个出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建设好这个平台,让“新人型”人才培养管理与“引进型”人才发展管理相得益彰,促使更多优秀出版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对于出版单位增强凝聚力、提高出版传播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的根本任务,还是培养出版人才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社会责任,使其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出版人.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之于出版人的作为和追求无比妥帖,过去的编辑常自谦为编书匠,透出了老一辈出版人为出版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当下作为年轻一代出版人,我们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里做好一个编书匠,成为时代给我们的命题.笔者拟结合自己从事的文学编辑工作谈一点认识. 崇高的境界 做好编辑工作首先要有过硬的思想意识.出版人的工匠精神首要一条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这是一切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的出版人必备的精神.编辑是当代文化大生产中的组织者与设计者、优秀文化传播的引导者与选择者、文化传承积累中的呵护者与发现者,在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敏 《中国编辑》2003,(6):52-55
出版,是一项文化产业;出版人,则是文化的启蒙者与传播者,是文化的整理者和探索者。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出版人的精心建设和坚持不懈,担负、承继、坚守着出版的文化责任;而又是一代又一代出版人的不懈努力和全心投入、保存、发展、创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孙晶 《出版广角》2013,(5):34-37
出版的品质取决于出版人的素质,具体而言,也就是出版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追求。这一理念也正在为更多的出版人所认可。出版物是文明成果得到积累、文化传统得以流传的重要载体,出版人则是这一工作系统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出版事业便丧失了其内在的文化属性,外化为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一旦有了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贯注,出版则成为文化建设之中,成为国民精神发展、人类文明承传的重要渠道。通观中外有影响的出版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出版品质的因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出版人的文化理念以及精神追求都是通过图书产品的形式传达给读者的,文化理念可以彰显出精神追求,这也是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人的使命与担当。只有把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来,才能使出版产业在竞争日益增长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利益最大化,使我国出版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期.在这一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优化升级的重要课题,出版也不例外.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是出版人的职责,但最核心的要义仍旧是:坚定不移地认准价值方向,不摇摆,不迷失;持续地向人类文明长河中注入清新、活性、滋润生命的文化之水,使之生生不息,源远流长,这是出版应有的价值和独特魅力,也是历代出版人的历史使命.正因为此,传统出版在历经大浪淘沙后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对文明的记载、文化的传承以及人类思维的系统性建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出版产业化与出版人的文化责任有无冲突?出版产业化就意味着以营利为唯一目标而丢掉出版文化使命?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却依然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9.
践行公益精神是每个出版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文章阐述新时期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分析新时期出版人公益精神的现状,指出新时期出版人公益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并从出版企业和出版人两个层面对出版人公益精神的创新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加强出版人公益精神的教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自媒体的冲击下,出版审核角色不断弱化,这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版人公民化成为新的趋势.在数字出版盛行的当下,出版人要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自身优势,了解自媒体的传播特性以及传统出版存在的不足,寻求两者之间的合作空间,增强出版人的职业素养,在出版环境的变革与转型中适应新业态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李海燕 《出版科学》2008,16(1):92-94
王建辉从事近代出版史史料爬梳和学理研究始自1996年,至今已逾十年,有论著《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老出版人肖像》《出版与近代文明》问世。《文化的商务》评叙了王云五经营下的商务印书馆是在把文化作为一种商务来运作。《老出版人肖像》纪录了在近代出版史上留下踪迹的五十余位老出版人。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一些出版企业和出版人出现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淡化并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市场浪潮冲击、企业经济压力虽是重要外在原因,而一些出版人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识不到位和没有全面理解出版文化使命的精神内涵是更为主要的内在原因。下面我就从强化出版人的角色意识和出版人应承担的文化使命等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强化出版人的角色意识在与市场共舞、与消费为友的同时,要想在坚守文化本质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3.
出版精神是出版人价值导向、理想信仰、道德追求的统一.出版精神作为一种伦理精神,源于出版的伦理式实践,又指导着出版人的伦理追求.出版人应承担起发展出版精神的历史使命,实现出版物品质与个人品质、自我精神和出版精神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王丽璇 《出版广角》2017,(21):10-14
民文出版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优质民文出版项目,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出版人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文章梳理了民文出版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并以部分民族出版社的典型民文出版项目为例,就民文出版工作展开历史文化和地理区域方面的研究,同时对民文出版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文出版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出版人才     
论出版人才张辉冠,钟诚出版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出版业是社会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当代图书出版业蓬勃发展,图书商品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上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才的培养、开发及管理水平,是影响出版文化品位、制约出版经济运行的关...  相似文献   

16.
出版产业化的加速发展,使编辑角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应对冲击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文化生产商品化的本质,转换编辑角色,平衡出版人的责任与出版社的利润追求,培养自身创意和兼顾编辑中介职能.在这种思路下,编辑要明确其在整个出版环节中的定位,并真诚与作者和读者沟通,完成其文化传递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双方的优势,是当前出版人进军数字出版的最大期望和心理前提.传统出版人在现实中最大的担忧和障碍,则是数字出版没有形成统一的商业赢利模式.问题在于,数字出版是否能够形成统一的商业模式,在统一的商业模式形成之前,数字出版的做法中有哪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出版的本质功能在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出版作为永不凋落的朝阳行业,历经数千年,能与社会进步同行,其根本原因在于出版人始终能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升出版业水平,服务社会进步. 从中国出版史来看,图书的载体形式,随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改进.中国早期的图书以甲骨、青铜器、竹简、帛为载体,正是这些早期的图书,可以使我们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可以使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和文化繁荣景象.这些重要图书,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进程和社会发展.汉唐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更与图书出版息息相关.重视文化教育、盛世修典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唐、宋、元、明、清都留下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纸张和印刷术两项源于出版,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出版鼎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是一条法则.遵循这条法则,作为积累传播先进文化的出版人则必须研究先进文化,作为出版科研人,则又必须从出版科研的角度研究先进文化,于是就有了这个题目以及这个题目所包含的文字."三句话不离本行"嘛.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出版人要学习邹韬奋和他的出版情怀。邹韬奋先生是中国出版人中自觉履行文化职责和始终坚持文化追求的杰出代表,是出版人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