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小涛 《当代体育科技》2020,(3):233-233,235
空手道运动项目已经成为亚运会、省运会、全运会和奥运会的参赛项目,中国大学生空手道协会、中国空手道协会相继成立,国家积极向中小学、社会以及高等教育机构推广空手道运动项目,武术学校、体育专业学校相继成为空手道项目发展的重要平台。空手道是一种以"礼"仪式为核心,以身心均参与锻炼的运动,空手道的运动形式为型(套路)与组手(对抗)并重,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具有广泛的武术基础人群,无论是型或者是组手,都适合在未来的武术学校中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就日本和中国吸取外来文化的特点、空手道与武术技术的特点,武术与空手道的内容及选择传播对象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制约中国武术发展和传播的关键因素,为今后中国武术更好的普及和走向世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主要采用历史资料考察的方法,探讨明代中日武术文化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对本国武道的影响。研究认为:明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兴盛时期,武术的相互渗透,有效促进了各自武道的发展。日本的刀法对中国刀法有一定影响,而中国武术对日本空手道和柔道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空手道最初是由中国的武术发展而来,而现在空手道成为日本学武之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其实空手道和跆拳道合并起来就是道家功的空手对练功法。只是流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以至于被一些人误认为它们并非传统的中国武术。同源异流,各方取的经不同,传播的不同,自然分门别类,但本源是不会变的,就是'道家'的功法。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5.
武术、空手道、跆拳道内容及形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空手道、跆拳道是东方武技中的三个代表,它们分别起源于中国、日本和韩国。从一定角度看跆拳道和空手道,类似于中国武术的两个拳种,三种武技都包括招式演练和实战对抗两个内容。跆拳道和空手道的招式演练内容相对简单,武术招式演练比较复杂,内容繁多,难度较大。三种武技的实战对抗形式特点鲜明,跆拳道竞技注重腿法,空手道实行点到为止,武术散打体现出拳法、腿法和摔法并重。  相似文献   

6.
郭健 《中华武术》2001,(12):36-37
日本空手道技术最早来源于中国,在早期被称作“唐手”。它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格斗性运动,现今在世界各地广为开展,下面介绍日本空手道7种恪斗技术: 一、左手抓右大领掴击 1.进攻者(长发)右直拳击打对方,对方防守姿势(图1-①) 2.对方左前臂拦截住进攻者过来的右直拳,进攻者左拳击对方锁骨处(图1-②)。 3.对方右弯拳向上绕出击打进攻者(图1-③)。  相似文献   

7.
大山倍达  英鹤 《精武》2007,(9):12-13
山中修炼大不易我真正开始空手道的修炼,是17岁时,但拳术,则从14岁时就很喜好了。在这条路上,我走了将近三十年。孩提时代除外,到现在为止,我有两次真切地体验到自己强有力的感觉。最初的一次,是1948年至1950年,我在千叶县的清澄山上修炼,空手开天然石成功时。房洲清澄山,在距国营铁路安房  相似文献   

8.
1981年3月,日本冲绳上地流空手道旅游团来福州友好访问。访问期间,团长友寄隆光激动地谈到:“我们是专程来福州探亲、寻祖的。福州是我们空手道的发源地。周子和先生是我们的祖师。”日本朋友还说:“1897年春,日本琉球学生上地完文来福州求学,巧遇武术高手周子和。此后,随周子和学习武艺达13年。在周子和精心传授下,练得一身功夫。  相似文献   

9.
全民健身的大潮席卷全中国,在体育产业欣欣向荣的今天,作为中国人骄傲的国宝——中华武术,却被许多国人淡忘了。与之相反的是,跆拳道等洋武术却让广大的青少年和成年人趋之若鹜,武术专业学校开起了跆拳道课,武术馆里教起了跆拳道、空手道。连外国人都拍手叫好的中国功夫,现在却被我们一些自己人看不起,我为中华武术鸣不平。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日本武道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促进日本国家形象的构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以日本柔道、剑道、空手道、合气道为主要内容探究日本武道塑造日本国家形象的成功经验,为武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奠定基础。经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简化技术体现中国勇于创新的国家形象;突出文化内涵展现中国文化吸引力;改革武术积极挺进奥运会,展现民族体育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就空手道和武术的起源和发展、"道"与"德"、技术特点等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传统的武术整体上优于过去的空手道;而目前,空手道在世界的推广却优于武术。最后总结出空手道的发展给武术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受日本外务省邀请,本刊记者王涛于2005年2月7~17日赴日本进行采访。作为第一位受到日本官方邀请全面采访日本武术的体育记者,王涛在为期11天的日本之行中深入了解了空手道、柔道、剑道、居合道、合气道、忍术等日本传统武术的历史和现状,独家采访了K-1等现代比赛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并追踪中国武术人在日本传播式术的甘苦生活。日本武术的中国武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像空手道、合气道、剑道这些源自中华武术的武道,在日本独特的民族和历史环境下,通过特定的人物,逐渐风格独辟、自成一体。例如柔道的成功进入奥运会之路,从空手道比赛逐渐沿革出的K-1商业化比赛运作模式,这些不同的发展道路有很多值和中国武术借鉴的地方。本刊将从第四期开始连载本刊记者王涛赴日采访日记——《日本武术报道》,敬请广大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运用深度访谈法,通过以2009年空手道世界锦标赛个人型项目季军黄少青为访谈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成功转项为空手道个人型项目运动员并获得优异成绩的现象进行初步的探究与分析。结论认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转为空手道个人型项目运动员有很大的优势,也存在困难;通过转项后的刻苦训练成才的希望大,且成才年限较短;转项之初的心理压力要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4.
王涛 《中华武术》2005,(5):48-53
受日本外务省邀请,本刊记者王涛于2005年2月7~17日赴日本进行采访。作为第一位受到日本官方邀请全面采访日本武术的体育记者,王涛在为期11天的日本之行中深入了解了空手道、柔道、剑道、居合道、合气道、忍术等日本传统武术的历史和现状,独家采访了K-1等现代比赛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并追踪中国武术人在日本传播武术的甘苦生活。日本武术和中国武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像空手道、合气道、剑道这些源自中华武术的武道,在日本独特的民族和历史环境下,通过特定的人物,逐渐风格独辟、自成一体。例如柔道的成功进入奥运会之路,从空手道比赛逐渐沿革出的K-1商业化比赛运作模式,这些不同的发展道路有很多值得中国武术借鉴的地方。本刊从第四期开始连载本刊记者王涛赴日采访日记——《日本武术报道》,敬请广大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5.
王涛 《中华武术》2005,(7):2-15
受日本外务省邀请,本刊记者王涛于2005年2月7-17日赴日本进行采访。作为第一位受到日本官方邀请全面采访日本武术的体育记者,王涛在为期11天的日本之行中深入了解了空手道,柔道,剑道,居合道,合气道,忍术等日本传统武术的历史和现状,独家采访了K-1等现代比赛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并追踪中国武术人在日本传播武术的甘苦生活。日本武术和中国武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像空手道,合气道,剑道这些源自中华武术的武道,在日本独特的民族和历史环境下,通过特定的人物,逐渐风格独辟,自成一体。例如柔道的成功进入奥运会之路,从空手道比赛逐渐沿革出的K-1商业化比赛运作模式,这些不同的发展道路有很多值得中国武术借鉴的地方。本刊从第四期开始连载本刊记者王涛赴日采访日记——《日本武术报道》,敬请广大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6.
据《医疗保健体操》一文(参见210510)介绍,T7《武术》-3“拳术”表现的是太极拳,《中国集邮百科知识》关于T7《武术》-3“拳术”的描述也很宽泛,宄竟是哪一种拳术并没有给出结论。笔者比对一些专业书籍的描述,认为票图上表现的应是长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功夫对日本极真会空手道争霸赛将于6月26日晚在广东佛山体育馆拉开战幕(本刊发稿时,比赛尚未开始)。这一比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日本极真会国际空手道联盟联合主办的,是至今为止中国散打与日本极真会空手道的首次较量。  相似文献   

18.
武术流派是一种重要的武术现象 ,本文通过对武术史的研究 ,力求揭示武术拳术流派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的因素 ,把握和理解武术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9.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F0002-F0002
拳种纷纭,门派林立是传统武术一道特殊而靓丽的风景。然而,何为拳种,何为门派,却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武术拳种是在一定人群中传承,具有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拳术种类。武术门派则是以武术拳种为组带所形成的一种武术组织、由此可见,武术拳种是武术门派的载体,武术门派是武术拳种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0.
何俊 《中华武术》2002,(5):50-51
所谓“品势”,就是跆拳道的练功套路,又称为“架型”,类似于中国的武术套路。但跆拳道品势与中国武术套路在风格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动作简单、直接、实用、易学、易练,有些类似于日本空手道的套路风格或军警格斗术中的擒敌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