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格马利翁效应,大家已有所闻。但这种效应是怎么产生的呢?一教师的初始期望教师接新班,可以从几个途径获得学生的有关信息。教师凭借直接和间接获得的信息,形成了对学生的不同知觉。它是教师初始期望形成的基础。这种知觉受社会心理效应的作用。1.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作用。教师与陌生学生初次交往得到的印象鲜明牢固,是教师初始期望形成的依据。2.晕轮效应,即光圈作用。一个人的某个行为或品格给人造成的知觉会扩展为对此人全貌的知觉。3.社会刻板。社会对某一对象持有一种固定的看法。上述社会心理效应在帮助教师认识学生方…  相似文献   

2.
教师期望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寄予高期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现这个要求的根本条件,教师期望心理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是直接影响这个要求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期望”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和当前刺激而对学习未来事件的预料或预想。“期望效应”是指因期望作用于某一事件或活动,引起相应结果的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出于父母期望、获取教师的信任、和同伴的交往等在学习上会对自己产生期望,教师也会对学生产生期望,希望学生出现符合社会和自己要求的各种变化.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做的“皮格马利翁”实验,则有力地说明教师的期望通过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教师的期望能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这种期望作…  相似文献   

4.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其自我期望 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指引,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教师的观念、期望、情绪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心理学家布罗菲和古德(J.E.Brophy&T.L.Good)发现教师如果对某些学生寄予特定的期望,那么教师会以不同的行为对待不同的学生,这种区别对待会改变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如果这种对待一直持续下去,学生也没有任何方式改变或抵制这种对待,那么期待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期望效血是一种教育心理效应,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则有助于这种效应的产生。我们在分析了教师期望有效传递的意义、传递的实现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简单地探讨了教师期望有效传递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断和预测,这种期望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干预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对高期望学生和低期望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并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促使期望实现的行为,使学生的学业成就或行为等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该文对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表现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及主要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效应,它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寄于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教师的期望效应,恰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师期望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期望是教师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形成的一种期待与关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期望效应是在教师期望的基础上形成和产生的影响或结果,具有正效应或负效应和非泛化性.在英语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对学生适当的、积极的教师期望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赏识性语言的精髓,就是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赏识性语言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教师赏识性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心理需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望变成现实,赏识变成成功,这是一个心理影响过程,学生会因为教师的赏识,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进而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不同期望会产生不同的期望反应.  相似文献   

10.
小学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在小学阶段,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自我意识较低,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来源于教师的评价。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学生的行为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使教师以不同的行为区别对待学生,学生按教师的期望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并以教师的期望来评价和塑造自己。  相似文献   

11.
元心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针对常心理支配下产生的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进行的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升华的一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其核心是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怎样充分利用这种评价,优化学生行为,促进其个性发展,使其更符合新时期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培养人才标准的变迁,作者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罗森塔尔效应"和语言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力或行为的信念影响其对学生的期望,而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从而使教师的期望变成学生的现实表现。“罗森塔尔效应”对英语教学有着较强的适用性,能较好地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教师期望效应传递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期望效应传递机制的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刘丽红陈澍一、问题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及心理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已为国内外心理学研究实验所证实。但是,这种影响内部传递机制的实验研究,目前尚不多见。本项研究力图通过对教师期望与学生自我能力感、...  相似文献   

14.
期望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和当前刺激而对学习未来事件的预料或预想。期望效应是指因期望作用于某一事件或活动,引起相应结果的变化。教师的期望通过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一、全面了解学生,便于运用期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群体交流、实验操作等,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和推测学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与特点,掌握学生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特征,得出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同时,通过与学生的知识切磋和情感交流,了解教师本人在学…  相似文献   

15.
赵希斌 《教育学报》2006,2(4):91-96
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的知觉包括“明确目标”、“收集信息”、“反馈改进”、“关注过程”、“激励期望”和“沟通理解”等六个维度。学生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兴趣、深层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和自我监控等4个方面。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小学4年级到初中3年级共74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知觉与其学习心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其学习心理有显著预测作用的教师评价行为知觉的侧面是不同的,其知觉与其学习心理关联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教师评价行为知觉与其学习心理的关联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觉感受基础上产生的对学生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近年来,国内外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者对教师期望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确定了教师期望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的理论模型。文章重点介绍了教师期望理论模型,教师期望对学生身心和学习诸方面的影响,而且教师期望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朱淑军 《教书育人》2012,(34):66-67
为什么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却听之藐藐?教师苦口婆心,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是因为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所以教师只要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这一秘密武器,就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在教育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期望效应——世无朽木不可雕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  相似文献   

18.
浅谈成功教学中的“期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教学意在激发学生的潜能,追求学生自身基础上的最大发展,通过教学的改善,使学生不断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教学的成功需要教师对学生寄予一定的积极期望。该文说明了“期望效应”及其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作用,同时指出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积极期望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搏,传统教育的负面影响,致使部分初中生对科学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高,逐渐成为学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卑心理,使得学生没有自信,体验不到成就感,自我观念不够积极等。以“期望效应”去改进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是一种有效的好办法。所为的“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本文就谈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期望效应,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  相似文献   

20.
杨英 《中学教育》2008,(3):62-64
罗森塔尔期望效应是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心理趋势。本文介绍了罗森塔尔期望效应研究的具体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该效应,以及如何更好的运用该效应等相关内容,以期对当前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