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水杨醛及其衍生物和乙二胺、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5个水杨醛亚胺(席夫碱)配体L_1~L_5,进一步与六水合硝酸钴反应合成了5个Salen Co(Ⅱ)配合物C_1~C_5,用~1H NMR、IR分别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5个Salen Co(Ⅱ)配合物的摩尔吸氧量,研究了载氧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席夫碱的适宜条件为醛胺物质的量之比2∶1、溶剂无水乙醇用量40 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 h,此条件下L_1产率最高,达到81.4%。在配体与硝酸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溶剂用量为60.0 m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条件下合成5种配合物,收率皆在80%以上。Salen Co(Ⅱ)配合物载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_5C_2C_1C_4C_3,配合物的载氧量与配体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及体系的共轭程度有关,配体的电子云密度大、共轭程度高,配合物载氧量就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溶剂热技术,硫酸铁和均苯并菲三酸(H_3TTCA)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反应获得一个新型铁-氧簇合物(Me_2NH_2)_4[Fe_4O_2(SO_4)_6(DMF)_4]·12DMF(1).单晶测试结果表明该簇合物属单斜晶系,结晶于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761(2),b=18.7280(2),c=12.0986(2),α=90°,β=117.777(2)°,γ=90°.1是基于四核铁-氧簇基阴离子化合物,其抗衡阳离子为DMF分解的二甲胺.通过氢键作用,簇合物1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分别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测试表征簇合物1的单一纯相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硫酸铜和均苯并菲三酸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溶剂中反应获得一个新型铜-氧簇合物(Me_2NH_2)_2[Cu_6O_2(SO_4)_5(DMA)_6]·5DMA(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该铜-氧簇合物属正交晶系,结晶于P21212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a=10.0008(2),b=19.8176(2),c=24.5598(3),α=90°,β=90°,γ=90°.簇合物1中的Cu(2+)离子通过SO_4(2+)离子通过SO_4(2-)和O(2-)和O(2-)离子连接形成基于六核铜-氧簇基,DMA作为终端配体与Cu(2-)离子连接形成基于六核铜-氧簇基,DMA作为终端配体与Cu(2+)离子配位.簇合物1是阴离子配合物,其抗衡阳离子为DMA分解的二甲胺有机阳离子.簇合物1中存在N-H…O和C-H…O氢键作用,通过这两种氢键作用,1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簇合物1为单一纯相,热重测试结果显示簇合物1能稳定到600℃.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SOI/Pyrex玻璃静电键合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利用电流表对静电键合电流进行测量。发现埋氧层厚度越厚,键合电流越小,键合波扩散速度越小。提高键合电压,能有效增大键合电流及加快键合速度。实验也表明玻璃表面溅射铝层对键合产生较大影响。理论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得出埋氧层厚度和键合电压与静电力的关系式。还提出从阳极引一探针电极到SOI器件层,提高玻璃耗尽层与器件层之间电压,实现厚埋氧层SOI片与玻璃键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可燃性气体(蒸气)在固定气体(蒸气)浓度下的最小氧浓度还是一个全新课题。对可燃性气体(蒸气)在固定浓度下的最小氧浓度进行了实验测定,为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安全防爆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氧元素的独特键合结构出发,介绍了氧在生命化学上构造——性质——功能关系。以硒为例深入讨论了元素周期性与生物元素的双重效应,得出P区生物元素生化功能上递变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参考献合成了N,N'-二(a-羟基苯亚甲基)肼(简记为H2Sala2)及其Co(Ⅱ)的配合物(简记为[Co(Sala2)]·2H2O),其化学组成及结构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所证实,配合物的载氧实验表明,在常温常压下,l mol的[Co(Sala2)],2H2O可吸收约1.33mol的氧气,吸氧量随吸氧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利用4,6-tBu2-1-(HO)C6H2CH2Br与甲基咪唑反应合成了芳氧功能化的氮杂环卡宾前体[HO-4,6-tBu2-C6H2-2-CH2{CH(NCHCHN)CH3}]Br.然后,在60℃条件下以CH2Cl2作溶剂,将该前体与Ag2O反应合成了新的芳氧功能化的氮杂环卡宾银配合物Ag[O-4,6tBu-C6H2-2-CH2{CH(NCHCHN)CH3}].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9.
可燃性气体(蒸气)在固定气体(蒸气)浓度下的最小氧浓度还是一个全新课题.对可燃性气体(蒸气)在固定浓度下的最小氧浓度进行了实验测定,为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安全防爆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八羧基酞菁钴(Ⅱ)低聚物修饰电极(CoOCPc/GCE);循环伏安(CV)图表明它对氧的电还原有明显的催化活性,与未修饰的玻碳电极(GCE)相比,在NaHCO3溶液中O2在CoOCPc/GCE上的还原峰电位正移240mV,且出现第二步还原特征,用旋转园环盘电极(RRDE)技术初步讨论了氧的电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1.
好氧固氮微生物需要通过有氧呼吸合成ATP,但是固氮作用却是在厌氧条件下的还原过程。好氧固氮细菌通过细胞结构保护、呼吸保护、构象保护及防氧屏障等保护固氮酶的活性,从而解决了好氧呼吸与厌氧固氮之间的矛盾,并使好氧固氮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能进行有氧呼吸与厌氧固氮。  相似文献   

12.
利用荧光法研究不同条件下肌红蛋白去氧过程,发现肌红蛋白随着温度的升高结合氧的能力逐渐增加;在改变溶液酸碱性的条件下,肌红蛋白在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去氧;减小压力有助于肌红蛋白去氧;相反,增加压力有助于结合氧;肌红蛋白溶液通入CO2,通气量一定,随反应时间延长,可以得出,在短时间内,CO2利于肌红蛋白结合氧,随着反应时间再增加,肌红蛋白又逐渐去氧;在通入CO时,CO与肌红蛋白中的Fe(II)结合,可使肌红蛋白去氧。  相似文献   

13.
芳胺在-5℃的条件下先与三聚光气作用后,再与单保护的N-叔丁氧羰基哌嗪反应,"一锅法"高效简便地生成了N-叔丁氧羰基哌嗪脲。反应以乙腈作溶剂,三乙胺作碱,反应温度和投料顺序对反应产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氧方酸在醇中回流制得氧方酸二酸后,低温下氨解,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伯醇和促醇的氮氧方酸酯。空间阻碍较大的仲醇,可得到氮氧方酸酯和氮氧方酸混合物。相同条件下,叔丁醇不与氧方酸反应。  相似文献   

15.
面向空间工程应用,利用地面原子氧模拟试验装置开展多壁碳纳米管薄膜材料的原子氧损伤效应研究,对原子氧在不同累积通量(最大累积通量7.92×10(20) atoms/cm(20) atoms/cm2)下的质损率(3.605×102)下的质损率(3.605×10(-4)g/cm(-4)g/cm2)、剥蚀率(1.421×102)、剥蚀率(1.421×10(-24)cm(-24)cm3/atom)以及电阻率宏观变化过程进行描述,通过拉曼(Raman)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微观性能进行表征,获得了该材料的原子氧剥蚀机理,对于该材料的空间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具有特征Keggin晶体结构的金属多氧络合物——磷钼酸为主要催化剂,以三氯甲烷作溶剂,室温引发异丁基乙烯基醚进行阳离子聚合,考察了特效稳定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并系统地比较了不同配比条件下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效率。  相似文献   

17.
好氧固氮微生物需要通过有氧呼吸合成ATP,但是固氮作用却是在厌氧4条件下的还原过程,好氧固氮细菌通过细胞结构保护、呼吸保护、构象保护及防氧屏障等保护固氮酶的活性,从而解决了好氧与厌氧固氮之间的矛盾,并使好氧固氮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能进行有氧呼吸与厌氧固氮。  相似文献   

18.
黄琳  朱素萍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2):33-35,38
氧代-双(N-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OBI)是合成聚酰亚胺的重要单体ODPA的中间体.非质子性溶剂中,催化剂存在下4-硝基-N-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能发生自缩合反应,生成结构对称的氧代-双(N-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文章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其合成收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合成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溶氧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sis)部分血细胞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氧含量为5.76~8.00mg/L时,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是217~224万个/mm3,水中溶氧含量处于最佳溶氧状态下为7.00~8.00mg/L时,彭泽鲫血液中的白细胞表现较为稳定,在6 125~6 625个/mm3.本研究发现彭泽鲫在缺氧的情况下(Do:0.64~1.92mg/L),嗜中性细胞数量最多为47.63%,显著高于适氧条件下(Do:5.76~8mg/L)的嗜中性细胞数量(P<0.05),而在过氧的情况下(Do:8.96~16mg/L)其嗜中性细胞数量为31%,显著低于适氧条件下(Do:5.76~8mg/L)的嗜中性细胞数量(P<0.05).  相似文献   

20.
新型的磺酸根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成功用于氧杂蒽二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在微波促进下,以水为溶剂合成了一系列的氧杂蒽二酮类衍生物,产物收率达到92-97%。其过程具有产品容易分离,催化剂可回收循环利用,不使用有机溶剂,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